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小滿》綠陰幽草勝花時
2025/05/22 05:50
瀏覽28
迴響0
推薦3
引用0

立夏已去,小滿未滿,萬物競相生長。飄飄灑灑一場雨過後,路邊小草拔高了個兒,枝頭綠意愈深濃。俄而,清風徐來,陽光破雲層而出,柔柔燦燦。碧綠的樹蔭,青幽的草地,更勝群芳競艷季節。


小滿時節,中國南方降雨增多,民諺云「小滿小滿,江河漸滿」。此「滿」,指雨水之盈。北方地區則指夏熟穀物開始結穗、飽滿,但未成熟;只是小滿,尚未大滿。農家從莊稼的小滿裡,殷殷憧憬著夏收的豐實。


二十四節氣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但只有小滿,而無大滿。小滿後,麥粒真正飽滿成熟,古人卻將此節氣稱之為「芒種」而非「大滿」,緣何?最具哲思的說法是,中華民族雅好中庸之道,深知月盈則虧、花盛則謝、水滿則溢的道理。盛極必衰,是以小滿才是天地萬物間最好的狀態。此時仍是初夏,小荷尖尖,小麥青青。陽光一點一點亮起來,但不會灼熱得睜不開眼。雨水增多,但還未到瓢潑大雨,剛剛好的雨水豐盈。將滿未滿,將熟未熟,恰到好處。人生亦然,不求太滿,小滿即可!


花未全開月未圓,半山微醉盡餘歡。

何須多慮盈虧事,終歸小滿勝萬全。


吃苦菜、食野菜


節氣又各分三物候,小滿至,一候苦菜秀。苦菜又名苦苣菜,菊科。春風一吹,海濱澤畔,山間田野,處處可見。至小滿,莖繁葉茂,一叢叢、開鵝黃小花,望之甚是秀麗。小滿吃苦菜也是一種習俗,可以清熱去火、可以用來醒酒。也是中國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詩經》裡即記載「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此處的「苦」,就是苦菜。苦菜綿延數千年,遇青黃不接或糧食歉收時,是最好的補給食物。民間故事裡的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就常以此裹腹。上世紀中共紅軍萬里長征,也曾以苦菜充飢。


苦菜不是只有苦,開出來的花是香的,李時珍《本草綱目》稱之為天香菜。騷人墨客寫詩告訴你,苦菜如何吃、風味更回甘。


南宋王質《山水友餘辭》


王瓜後,靡草前。

薺卻苦,荼卻甘。

貝母花哆哆,龍葵葉團團。

苦菜,苦菜,空山自有閒人愛,竹箸木瓢越甜煞。


王瓜後、靡草前:王瓜是立夏第三物候,靡草為小滿第二物候。小滿至,一候苦菜秀,介於兩者之間。


苦菜,苦菜,在王瓜蔓生爬藤之後冒出頭,在小草枯萎凋零之前繁衍茂盛。吃起來如薺菜的爽脆滑嫩,但多一分苦;和荼菜一樣味苦,但添一分回甘。花開像貝母花一樣黃澄澄,莖葉如龍葵一樣團團簇簇。苦菜啊苦菜,山川林野裡,自有閒雅文人愛。對著青山,就著清風,用苦菜熬一鍋湯。盛在木瓢裡,以竹筷夾一口菜,愈嚼愈回味甘甜。這滋味啊,堪堪是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靡草喜陰,靡草死代表著小滿時節陽氣之盛。第三候原是小暑至,後改為麥秋至。秋,禾穀熟也;麥秋,即麥子成熟的季節。此時雖是孟夏之月,卻是麥子收成之際,故云麥秋。


元稹《小滿四月中》


小滿氣全時,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問蠶絲。

杏麥修鐮釤,錋欋豎棘籬。

向來看苦菜,獨秀也何為?


靡草:初春長出來的野草,性喜陰。在初夏陽光愈來愈強烈時,開始枯死。

方伯:原指一方諸侯之長,後泛指地方長官。

杏麥:杏子黃小麥熟。

鐮釤:一種割麥工具。釤(ㄕㄢ,shān),長柄大鐮刀。

錋欔:(ㄆㄥˊ ㄑㄩˊ,péng qú),鐵具和四齒耙;古代齊魯一帶稱四齒耙為「欔」。


小滿時節,陽光日熾、陽氣日盛。喜歡陰涼的柔弱小草,只能告別繁華燦爛,走向枯萎死亡。另一廂,農家忙著照顧田裡莊稼;父母官也沒閒著,抓緊時間訊問蠶絲的生產。一片欣欣向榮,櫻桃紅滴滴,杏桃黃澄澄,麥穗飽滿欲成熟。開始準備著摘果子割小麥吧,耙子、鐮刀、農具得修理好。傾圮頹壞的棘籬得趕緊豎起來,方便瓜苗節節攀爬節節長。生機盎然中,處處蔓生的苦苣菜,顯得一枝獨秀又閒適從容。自生自長,年年生、年年長,山野林間、春風吹又生!


動三車、祈蠶節


諺云:小滿動三車,三車指的是水車、(柞)油車和繅車。傳說水車車神為白龍,農家在水車上置好魚肉香燭等祭拜,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祈水源旺盛之意。小滿也是油菜籽成熟時節,收割後送至油坊啟動油車榨油。動繅車,是指小滿前後蠶開始結繭,養蠶人家很快要忙著搖繅車。古代將蠶視為天物,得嬌著養。中國南方農村養蠶興盛,為了養蠶有個好收成,江浙一帶還有祈蠶節。


動三車,小滿時節忙紛紛,鄉村詩人深悉其中味!


南宋翁卷《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白滿川:水色映著天光。

子規:杜鵑鳥。

蠶桑:採桑養蠶、收繭、煮繭、抽絲等工作。


鄉村小滿天,原野山坡上一片青蔥翠綠,草木葳蕤。江南插禾早,一畦畦稻田裏放滿了水,水色與天光雲影共徘徊,滿眼亮麗。俄而,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如煙如霧中,傳來杜鵑聲聲啼,一聲遠一聲近。農家四月忙忙忙,農活像稻草垛一樣堆得高,一件接着一件。忙完了蠶桑又要忙著插秧,忙得樂陶陶、沒個閒人!


小滿小滿,江河漸滿。唯有煙雨如織,才鮮明了綠野白川,富饒了田園風光。若遇該下雨久不下雨,關心農事的地方官得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得向龍王爺謝雨。公元1078年,四十三歲的蘇軾任徐州(今江蘇省)太守時遇春旱求雨。天降甘霖,蘇軾謝雨途中經過幾處農家,正蠶桑繁忙時節。


蘇軾《沅溪沙》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擡醉眼,捋青搗麨軟飢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檾 :(ㄑㄧㄥˇ,qǐng ),俗稱青麻。

絡絲娘:本為蟲名,此處指繅絲的婦女。繅(ㄙㄠ sāo),以繅車抽絲剥繭。
杖藜:拄著以藜木製成的手杖。
捋青:從青青的麥穗上捋下麥粒。捋(ㄌㄨㄛ, luō ),用手輕輕摘取。

麨:(ㄔㄠˇ,chǎo),將米、麥炒熟後磨成粉做成的乾糧。

軟:餵食、飽之意。


甘霖過後,大地一片清新翠綠。村外麻葉繁茂滋潤,泛著水漾著光,如碧玉剪成葉層層。村內不知誰家正煮繭?清香四溢,一家煮繭滿村香。處處飄香中,傳來歡聲笑語。循聲望過去,村姑們一邊繅絲,一邊隔著籬笆話家常,薰風吹、人嬌俏!


太守感恩上天降了雨,正準備離去時,見一銀髮老翁手扶藜杖走到麥田裡。抬著迷離似醉的雙眼,從青青的麥穗上捋下麥粒。這是準備以此做成乾糧充飢嗎?天可憐見、春旱影響猶在,不知甘霖之後的豐收還要多久?太守心中不忍,帶著期待又關切的語氣問道:什麼時候就葉黃豆熟啊?這一問,一副豆子熟成的圖象浮現老翁腦海,帶來希望,帶來安慰!


蘇太守續上路,又行經一處村莊。走進村裡一看,簌簌落下的棗花,嗡嗡響的繅車聲。柳樹下,風兒陣陣吹來,一身粗布衣裳的農夫,吆喝著叫賣黃瓜。太守沒有買黃瓜,行前卻喝了點酒,路漫漫其修遠兮,走了一村又一村,不覺昏昏欲睡。望望天空,豔陽高照,口乾舌躁,要能坐下來喝個茶,多好呀。咦,前面有戶人家,不妨去敲敲門、討碗茶。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

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


牛衣:粗麻織成的衣服。


「試問」二字來得親切自然,蘊含客氣地同人家商量之意,側寫了太守的謙和平易近人。東坡居士滿懷希望,卻又想著這會兒農家正忙,不知有沒有人在家?敲門結果如何?有沒有喝到茶?詞中無一字交待,留給讀者想像,餘韻更是無窮。


枇杷黃如橘


江南小滿天,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枇杷黃後楊梅紫,櫻桃爛熟海魚鮮。枇杷出現時間非常早,漢武帝修建上林苑時,就移植過枇杷。司馬相如《上林賦》就寫道:「蘆橘夏熟,黃甘橙楱,枇杷橪柿。」冬天開花、夏初成熟,色黄味甜酸《群芳譜》讚枇杷「秋萌、冬華、春實、夏熟,備四時之氣」,被視為吉祥高貴之象徵。是以,古人喜歡在庭院中栽種。文學上最有名的枇杷樹,當屬歸有光《項脊軒志》末語: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讀之語淡平淡,咀之深情悽惋。年年復歲歲,枇杷樹拔高、茁壯、亭亭如蓋;歲月消逝、世事蒼桑,唯「吾妻」長記心中。


枇杷成熟時,墨綠的枝葉、金燦燦的果子,自有雅士記下樹樹明麗。


南宋載復古《初夏遊張園》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南宋晚期詩人載復古,一生不仕,浪遊江湖,足跡幾乎遍南宋全境。這一年初夏,詩人閒遊張園。園中花木扶疏,還有一個小池塘。更可喜的是幾隻毛茸茸的小黃鴨,正在池裡嬉戲,一會兒在深水遊,一會兒在淺水玩。池塘上空,迴盪著嘎嘎叫的聲音,一脈活潑歡快氛圍!詩人不禁陶醉其中,頗有偷得浮生半日閒之感。


梅子成熟時節,天空半陰半晴,舒暢宜人,何不坐下來小酌幾杯?詩人在園中一隅坐下來,一邊飲酒一邊賞玩園林景致,但覺眼前風光好,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清風徐來,詩人喝得微醺,起身往西園逛去。愈逛愈驚喜,一樹樹枇杷黃澄澄,果實累累垂下來。初夏,摘得枇杷一樹金,鮮嫩、醒酒,快哉!快哉!


枇杷為何叫枇杷?最常見說法是,枇杷葉子和果實形如樂器琵琶,是以得名。枇杷樹一年四季常青,唐宋以後南方大量種植,是初夏節氣的美果。最是枇杷解人意,櫻桃紅後十分黃。一生力主抗金的辛棄疾,晚年山居生活清幽絕塵,碧水輕鷗紫鴛鴦,東園啖枇杷!


南宋辛棄疾《滿江紅山居即事》


幾個輕鷗,來點破、一泓澄綠。更何處、一雙鸂鶒,故來爭浴。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有飛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滿,秧新谷。閒日永,眠黃犢。看雲連麥壟,雪堆蠶簇,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爲未足何時足。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


鸂鶒:(ㄒㄧ  ㄔˋ,xī  chì  ),形似鴛鴦而稍大,羽毛多紫色,好並遊。多棲息於溪澗湖沼間,以小魚小蟲為食,俗稱紫鴛鴦。

細讀離騒還痛飲:引《世說新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飽看修竹何妨肉: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辛棄疾則多了一分曠達,對看竹與吃肉不作雅俗之分。也表現出他目前生活的安穩清閒,有竹、有肉,有飛瀑、有美酒。


寫於公元1197年左右,辛棄疾時已年五十七,閒退江西上饒、鉛山近二十年。英雄老去,醉裡挑燈看劍;功業未成,逝於公元1207年。


夏日晴光好,湖上碧波粼粼。忽地,飛來幾隻輕盈鷗鳥,驚破了一湖山光水色。還有不知打何處來的一對紫鴛鴦,故意加進來逐水嬉戲,爭鬧不休。鬧、你們盡管鬧去,我只管一邊細讀《離騷》,一邊舉杯痛飲,當個風雅名士。眼前有翠竹千萬竿,日日看、年年看。飽看之餘不妨來點肉,清風、翠竹、濁酒,伴我好滋味!更有瀑布直下三千尺,飛流傾瀉如明珠飛濺,日日傾瀉日日飛濺,三千斛。


春天雨水足,新播下的穀種長出了翠綠秧苗。夏日午後、時光緩緩,小黃牛忙完了農耕,懶散地打起了瞌睡!詞人放下手上《離騷》抬眼一看,一片豐收在望景象。田隴上麥穗累累,仿若連天黃雲。蠶房裡簇湧著白花花的新繭,恰似白雪嵦嵦。四月鄉野生機勃勃,一脈簡單淳樸,若要追求人生富足,今生足矣。若如此尚覺不滿足,待何年何月才能心滿意足?綠秧苗、黃麥穗、白新繭,辛棄疾正沉緬時,過來了幾位老農。見他閒著無事,就互相攙扶著去東園走走,道是枇杷已熟了!


遇見小滿,暖風十里,蜻蜓立荷。麥花香,枇杷熟,涼拌苦苣菜,等梅子黃時雨。



2025/05/21 小滿:住家巷口一戶人家後院,有參天柳樹一棵,每次外出散步必經過。節氣之始,以汝為證。



圖片取自網路加以裁剪而成,侵權刪。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文學賞析
自訂分類:詩話二十四節氣
下一則: 《立夏》夏木陰陰正可人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