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始迎春來,又送春歸去!花開花謝,迎來了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穀和雨的聯繫,蘊含著「雨生百穀」之意。萬物生長,秧苗初插,溫度回升,雨水充沛。柳絮飄飛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片花飛減卻春,牡丹吐蕊,雨翻浮萍,春欲盡,夏將至。
穀雨時節,民間有吃春、賞牡丹、祭倉頡、喝穀雨茶等習俗。
吃春,就是食用香椿。穀雨前後,香椿香醇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椿芽嫩如絲,雨後椿芽如木質」之說。鮮椿芽含豐富蛋白質、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具多元保健功效。
穀雨花信為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牡丹花又稱穀雨花,是群芳中唯一以節氣命名之花。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之譽,歷來是富貴、吉祥的象徵。穀雨時節賞牡丹已綿延千年,最是繁華在唐宋。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穀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的民間傳統。據西漢《淮南子》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倉頡造字,驚天地、泣鬼神,天上下起了穀子雨,鬼神在黑夜裡哭泣。因為有了文字,揭開了天地的奧祕,人們變得更聰慧。所以天下穀雨以慶賀,而鬼怪從此無所遁形,只能夜裡暗泣。
穀雨茶,穀雨時節採製的春茶。明代《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經雨露滋潤,穀雨茶色澤碧綠,葉質細嫩,滋味醇香綿和。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可以清火、辟邪、明目。所以不管是晴是雨,人們都會去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夏竦:茶經穀雨依稀綠
江山碧綠,和風融融,穀雨品新茶,遂相沿成習。文人雅客試新茗,一口春茶一句詩,疏雨淡淡天。
《江南春日》
江北遊人春未回,江南春色傍人來。茶經穀雨依稀綠,花接清明次第開。
場上鬥雞金作距,檻前妝鑑玉為台。六朝風物今何在,莫負流年酒百杯。
竦:敬也,可通悚、聳。
穀雨時節,江北春欲老,江南依然春色好。一番雨露洗春寒,茶葉鮮嫩翠欲滴。清明已過, 牡丹、荼蘼、楝花次第開。花兒爭妍鬥麗,與遊人交相映,興味濃。君不見,場上鬥雞已拉開了架勢,金光閃閃、玉石璀璨。六朝如夢、風物不存,唯江南春色依舊年年迷人。詩酒趁年華,快舉起酒杯,一飲三百杯,莫負好時光。
夏竦(公元985 – 1051年),北宋政治家,活躍於真宗、仁宗二朝。知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時,修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木結構虹橋。壘巨石固河兩岸,用數十根大木相貫,無柱,架為飛橋。由樑柱式木橋改為無柱單拱木橋,狀如彩虹,故曰「虹橋」。不久,這種造橋技術推廣到汾、汴等地。《清明上河圖》畫的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畫眼就在汴水虹橋,此虹橋即以青州虹橋為藍本。
鄭板橋:一壺新茗泡松蘿
鄭板橋愛竹,故在庭外種竹。一年四季,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了。他一生畫的最多的也是竹,愛竹、畫竹、寫竹、胸中有竹、詩中有竹。就連寫穀雨,也要有竹相伴。一盅香茶,幾枝新葉細細香。
《七言詩》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座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節柯:竹節交叉處的枝莖。
松蘿:松蘿茶。
橫皴(ㄘㄨㄣ, cūn):山水畫常用技法。有的畫家為了方便,將披麻皴、荷葉皴、亂麻皴等中鋒用筆的皴法叫豎皴;斧劈皴、折帶皴、馬牙皴等側鋒用筆的皴法叫橫皴。
無風無雨,正晴朗溫和天氣,也是出外踏青的好日子,詩人卻只想守著庭前幾竿竹。你看,那翠竹清秀挺拔,枝葉婆娑,煞是好看!可比在外頭與人喧嘩嬉鬧,來得興味濃。看著看著,終究有點獨樂樂的意味。不覺想道,倘若晚涼時候有客來,聽我說竹、與我一起賞竹,豈不更賞心樂事一樁。君子如竹,風過不折,雨過不污,千擊萬磨仍堅韌。但不知如今世上,懂竹者幾希?若有佳客至,我就為你煮一壺松蘿茶。你我一邊看竹子,一邊喝好茶,人生快意,莫過如此!
幾竿竹,一個人,心靜如水。慢慢鋪開紙,細細研起墨。先畫幾枝新葉,頗有清冷蕭蕭意。再來數點淡墨,側筆橫皴二、三春山。畢,詩人心滿意足放下筆;庭外翠竹,嫋嫋映窗前。正清明已過穀雨時節,捧一杯香茗,靜靜地坐靜靜品。我心素已閒,翠竹淡如此!
鄭板橋(公元1693 – 1766年),名燮,號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有傳世名言「難得糊塗」,蘊含人生哲理,亦是人生自況。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春欲殘,清明穀雨雨綿綿。淅淅瀝瀝的雨聲,李後主動亡國之哀,南宋遺民蔣捷跌宕迴旋,譜出了少年、壯年、老年聽雨的家國飄搖、人世蒼桑。蘇軾處承平時代,可以曠達、竹杖芒鞋輕勝馬;可以豪邁、一簑煙雨任平生!
李煜:簾外雨潺潺
夢境與現實的轉換,帝王與階下囚的巨大差異。潺潺雨聲,一聲淒苦一聲悲愴,化做千古哀音,綿綿不絕。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闌珊:衰殘。
羅衾:綢被子。
一晌(ㄕㄤˇ,shǎng):片刻,一會兒。
江山:指南唐河山。
李煜(公元 937 – 978年),南唐末代君王,史稱李後主。公元 975年12月,宋軍攻克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後主肉袒出降。次年正月被俘送汴京(今河南省開封),淪為「日夕以淚洗面」的違命侯。公元978年8月,為宋太宗鴆殺。李煜藝術才華卓絕,有「千古詞帝」之稱。
天矇矇,雨潺潺,魂夢回江南。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方留戀處,一陣寒意襲來,不禁打了個冷戰,人醒夢殘!夢中情景,依稀在眼前。故國正芳春,忙煞看花人。秦淮江上,粼粼玉樓瑤殿影,江南好!江南好,只想多停留片刻,好忘卻異鄉羈旅,一晌貪歡!只可憐,夢斷五更殘,一片冷冷冰冰,枕寒衾寒人淒涼。唯有靜靜聽著簾外雨潺潺,潺潺又潺潺,人老春意殘。
向晚黃昏時,最怕獨自一人登高樓。憑欄遠眺,既望不到來時路,更看不到三千里地山河,空悲切。想當初,被迫倉皇辭廟匆匆一別,要想再見上一面,難上加難、難如上青天。春水流啊流,帶走了流光;群芳紛紛落,送走了春光。流水落花春去也,故國不堪回首,往事不忍回味,太無情。囚居之人,蕭蕭流年,如夢似幻,似在天上、又彷若在人間!
蔣捷: 聽雨、也聽人生
一樣聽雨,少年、壯年、老年,流光容易把人拋。不同時空,歌樓、客舟、僧廬,物換星移幾度秋。似有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之人生況味。
《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羅帳:古代床上的紗幔。
斷雁:失群孤雁。
星星:形容白髮很多。
蔣捷(約公元1245 – 1305年),號竹山,南宋詞人。公元1274年進士,五年後南宋滅亡,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虞美人》有家國飄搖之思,有身世坎坷之嘆。少年、壯年、老年的聽雨心境,更寫出了無數人的心有戚戚。聽雨,也聽人生。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酒肆歌樓,醉生夢死,夜夜笙歌。宴席中,燭紅影搖、輕柔羅帳,今年歡笑復明年。簾內綺麗浮艷,簾外雨聲淅瀝。詩人一邊享輕歌曼舞,一邊聽雨打樹葉,點滴淒清、點滴淒清,為賦新詞強說愁!
人生如夢,國破青春碎。一腔旅恨,萬種離愁。壯年漂泊客舟中,雨聲潺潺又潺潺。但見江面遼闊,濁浪滾滾,雲層低低地壓下來、壓下來,雲低天暗人蒼桑。驀然,一隻孤雁掠過上空,迎著瑟瑟秋風,發出陣陣哀鳴。風淒淒雨淅淅,詩人如失群孤雁般,形影相弔無所依、無所歸!
生命如白駒過隙,行吟至暮年,兩鬢已蒼蒼。少時努力愛春華,壯年顛沛流離苦,一回首、往事如煙。獨自一人僧廬下,聽雨聲點滴、雨聲點滴。任它滴落台階上、任它滴落到天明,任它悲歡離合總無情。我心已如止水、無波亦無瀾,靜聽雨聲滴答、雨聲滴答!
因一闕《一剪梅‧舟過吳江》,蔣捷另有「櫻桃進士」之雅稱。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蘇軾: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人野外遇風雨,瀟灑徐行,表現出處逆境不畏懼、不頹喪的曠達胸懷。也無風雨也無晴,記日常之事、更說人生哲理。簡撲中見深意,尋常處生寓意。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 ,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沙湖:今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
吟嘯:吟詠長嘯。
蓑:簑衣,棕櫚製成的雨披。
蕭瑟:風雨吹打樹葉的聲音。
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年。春日,詞人與朋友出遊,不巧趕上了雨。雨具先前已被帶走,朋友深感狼狽。蘇軾則緩步行吟,泰然自若。
「烏台詩案」發生於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彈劾蘇軾,奏他到任湖州後上的謝恩表,用語暗藏諷刺朝政。蘇軾被抓起來審訊,下嶽一百三十天,命懸一線。經多方營救,死裡逃生,貶至黃州。《漢書》載,御史台中有柏,野烏鴉數千棲其上,故稱御史台為烏台,又稱柏台。「烏台詩案」,由此得名。
詩案彷若惡夢一場,成了蘇軾一生的轉折點。從早先的致君堯舜上,轉變為對生命的省思。黃州的春花秋月,助他走出政治哀傷,人生觀變得豁達超脫。名篇《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 · 赤壁懷古》,皆寫於此時。
一行人出遊時,春和景明,言笑宴宴。興酣處,乾脆讓童子帶著雨具先走了!正尋幽探勝、滿目青翠時,嘩嘩嘩地下起了雨。同行友人大呼掃興,又找不著能躲雨遮蔽處,一身狼狽。獨東坡先生興致不改,大聲嚷嚷何不一面吟詠長嘯,一面悠悠然雨中散步?不必在意大雨穿過濃密樹林,丁丁丁敲打著樹葉的聲音,莫聽!手上一根竹杖,腳下一雙草鞋,可比銀鞍照白馬來得恣意輕快,誰怕?青箬笠、綠蓑衣,煙雨濛濛也好,風吹雨打也好,可以過一天,也可以照樣過一生。
吟詠長嘯中,嘩嘩嘩的雨聲漸弱漸止歇。春風吹來,微冷,吹醒了酒意,寒意初上。就在這時,落日爬上了山頭,萬丈斜陽迎著我,初晴、有彩虹。回首望一眼走過的風雨天,那曾經的風蕭蕭、雨飄飄,如今只有向晚餘暉灑遍。回去吧,回去吧,管它是風是雨是晴天!東坡先生一根竹杖、一雙草鞋,心安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公元1037 – 1101年),北宋文學家、畫家、書法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
穀雨,春夏之交,紅稀香少。綠肥紅瘦中,春色如美人遲暮!拈幾枝牡丹,尋一扇西窗,聽雨、喫茶,任亂紅片片也、飛去!
圖片取自網路加以裁剪而成,侵權刪。
2025/04/20 穀雨:住家巷口一戶人家後院,有參天柳樹一棵,每次外出散步必經過。節氣之始,以汝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