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砍出數千元帳單 華人等1年還可能打官司〉報導,在綠樹成蔭、環保意識濃厚的舊金山灣區,家中若有一棵大樹看似美觀又環保。對不少屋主而言,這可能是隱藏的「金錢黑洞」與行政麻煩來源。隨著城市法規日趨嚴格,砍除私人住宅內的樹木不僅得申請許可、繳交費用,還可能需支付數千元的專業清除成本。
相較之下,臺灣目前的樹木維護管理,先是依照有無經縣市政府林務管理單位依據《森林法》第38條之2、《森林以外之樹木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認定標準》或各縣市政府自訂的珍貴樹木或特定紀念樹木保育或保護的自治法規,認定、建檔、列管並設置列管告示牌的受保護樹木、珍貴樹木或特定紀念樹木。
若一棵樹木有依照上述規定列管,那後續維護管理就由縣市政府林務管理單位主政、主責,任何單位或個人要處理這種樹,也都要向縣市政府林務管理單位申請,經這類單位會同申請人、專家及其他有關單位勘定後,再決定後續動作,但與美國舊金山灣區不同的是,臺灣像這樣的行政程序是免規費的。
若沒有依照《森林法》第38條之2、《森林以外之樹木普查方法及受保護樹木認定標準》或各縣市政府自訂的珍貴樹木或特定紀念樹木保育或保護的自治法規列管,那麼樹木處理(噴藥、施肥、除草、棲地環境改善、修剪、移植或移除等)就採「屬地主義」原則。
在這「屬地主義」原則之下,樹木的處理首先是以現況實際合法使用樹木所坐落之土地的個人或單位來決定,譬如一筆土地若經查是臺糖造林地,責樹木的處理就由臺糖全權負責,又例如若一筆土地現況是合法興辦的學校,則該土地上的樹木就由該學校全權處理,若樹木所在土地經查實際合法使用者是地主,或者沒有其他任何實際的合法使用者,那就由地主決定樹木的處理方式。
至於處理的價位,臺灣目前各園藝或景觀工程業者報的各有不同,基本上是業者前往案件現場評估後再開出估價單,需要出動有專業證照之攀樹師或師傅修剪,或需要使用專門科技儀器來檢測的,價格都會比較昂貴,這類需求若是一次處理兩棵以上的樹,有時會超過新臺幣10萬元,即便處理一棵樹,報價有時也會超過新臺幣5萬元。
再說實際上民眾或村里長、地方仕紳等會想要縣市政府協助樹木處理,常見的是颱風或汛期將屆希望加強修剪、病蟲害防治,或者樹木死亡基於公共安全要移除,報導所提美國舊金山灣區樹木浮根傷害人行道或入侵破壞民宅,臺灣也所在多有,而因樹木修剪、砍伐引發的爭議或糾紛,臺灣更是沒少過。
目前看下來,單純就民眾向政府單位申請樹木處理或維護管理這件事情上,臺灣與美國舊金山灣區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臺灣各縣市政府不須收費、門檻較低,而美國舊金山灣區所轄地方政府則須收費、門檻較高,這凸顯兩造官方樹木保育態度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