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侯友宜吃水餃,討好中國北方人?
2023/01/29 10:20
瀏覽1,707
迴響4
推薦23
引用0

Newtalk新聞今年1月24日(大年初三)刊登作家管仁健寫的【侯友宜的年夜飯裡為何會有水餃】,文中質疑侯友宜年夜飯吃水餃,是為了討好中國滯臺北方人,並對侯友宜做人身攻擊。

管仁健攻擊侯友宜的點,在於侯友宜是土生土長的嘉義人,但是卻在除夕煮水餃吃,可是現在的副總統賴清德,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但他也在前年的除夕跟別人圍爐烹調水餃吃,管仁健卻不質疑賴清德想討好中國滯臺北方人,顯有雙重標準。

看來,最近一直被新聞媒體拱著選總統的侯友宜,已成為綠營政治人物、支持者或側翼的假想敵。

但其實,水餃只是餃子的一種烹調方式,也就是做好餃子之後再用水煮。而餃子最早據說可追溯至東漢末年,在當時,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之後,發現家鄉白河岸邊百姓耳朵凍爛,於是在冬天叫弟子在南陽東關附近搭棚派藥,用羊肉、祛寒藥草煮成祛寒嬌耳湯,加入用餡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持續派藥到除夕,到了大年初一,人們開始仿造嬌耳的樣子製作過年的食物,並在大年初一早上吃,稱為餃耳、餃子。

天津社會科學院教授王來華則認為,餃子最早大約出現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現今已有考古發現中國在唐朝時就有食用餃子,1972年,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阿斯塔那鄉(三堡鄉)、哈拉和卓鄉(二堡鄉)之間,晉朝至唐朝期間興建的阿斯塔納古墓群中,便有發現餃子。

餃子在元朝、明朝稱為扁食,清朝稱為餑餑,除夕包水餃稱為煮餑餑,而餃子目前在陝西省北部的晉語中,捏成元寶而水煮的叫扁食,蒸著吃的叫(蒸)餃子,比蒸餃大而形狀相同的包餡食品叫做角子,此外,中原官話、蘭銀官話也用扁食稱呼餃子,閩南語則用扁食稱呼餛飩。

然而,英語則以"Dumpling"泛指餛飩、小籠包等包餡麵食,日本則以餃子指涉日式煎餃。

另外經我查詢,目前會用水煮餃子食用的,除了中國部分省份和臺灣之外,還有俄羅斯、波蘭、斯洛伐克、義大利,以及最近三立新聞工作者出書聲援的烏克蘭,若管仁健煮水餃就是為了討好中國滯臺北方人的說法成立,那難道像最近綠營一直在聲援的烏克蘭,他們用水煮餃子吃,也是為了討好中國滯臺北方人?

更何況,臺灣目前也沒有哪條法令明確規定說,用水烹調餃子者,限出生地為大陸地區華北、西北、東北各省份者,更沒有規定違反者須裁罰。

看起來,管仁健不只是不了解臺灣現行的一些法令,還缺乏格局,而且正所謂心中有佛,所見皆佛,管仁健可能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受師長、同儕或工作夥伴等的影響,而養成了偏激的思想觀念。

在我看來,主要就是因為管仁健自己思想偏激,所以才會覺得侯友宜年夜飯煮水餃吃是別有目的。

有誰推薦more
迴響(4) :
4樓. 小肉球
2023/01/29 15:19
管仁健似有媚綠之嫌.
就我幾年前從某個談話性節目看到他發表言論至今,他一直都媚綠。 天蠍浪子2023/01/29 20:52回覆
3樓. Taiga
2023/01/29 14:13
依我個人看法,「人賤」之所以為「人賤」者乃「口賤」、「行為舉止賤」之總成,「口賤、行為舉止賤」實因緣於「心賤」,而心之所以賤逮於娘胎時即已成形,無關乎師長、同儕或工作夥伴,所以萬勿牽拖他人。
謝謝你的意見 天蠍浪子2023/01/29 20:52回覆
2樓. 安心
2023/01/29 12:45
這些綠腦袋應該換血換骨髓換骨換肉,還要換五臟六腑換腦,全身換成盎格魯撒克遜、日照大神的血脈才會心安吧!
只不過好鬥亂鬥之心猶存,仍會內鬥不息。
心中有政治,所見皆政治。 天蠍浪子2023/01/29 20:50回覆
1樓. blackjack
2023/01/29 12:14

看到「本省人年夜飯」吃水餃就抓狂的症狀,病因可能如下:

1.認為水餃年夜飯只有他們家能吃,「竟然」被別人吃了,因此怒急攻心,我想他看到八方雲集都要怒死了

2.管仁健人生中可能完全欠缺與其他族群交流的機會,所以完全無知各家庭有可能因為許多因素有不同飲食文化融合

3.墨守陳規,「生為本省人年夜飯就不該吃水餃」就是他的中心思想,如果管仁健看到一堆人年夜飯期間出國吃西餐乃至去世界各國遊玩吃各地飲食,大概又要抓狂了

不同的族群之間,是有可能透過婚姻而進行文化交流。 天蠍浪子2023/01/29 20:49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