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東6.8級強震後,發現我家就在斷層帶上,距離在100公尺內,然後呢?
2022/09/18 23:03
瀏覽3,365
迴響0
推薦11
引用0

台東發生6.8級強震,當地有許多災害發生,聯合報提供資訊可以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活動斷層GIS查詢系統」輸入地址查詢,一查之下才發現原來我家就在湖口斷層的邊緣上,而且距離應該在100公尺以內。

圖片說明:我家在湖口斷層帶之上。

我又看《聯合新聞網》報導台灣本島44條斷層帶發生強震的機率,湖口斷層根據中央氣象局的「發震機率圖」,未來50年湖口斷層發生6.8級地震的機率是2%,所以就大致放心了。

氣象局今則是在「報天氣」臉書粉絲團發文公布台灣各斷層的「發震機率」,指台灣未來50年發生規模大於6.5地震的機率為99%,規模7.0以上地震的機率則有54%。圖/擷取自「報天氣」臉書粉絲團

不過,查看相關報導後,輿論其實在1999年9月21日的九二一大地震後曾經呼籲在斷層帶區域限建、禁建,若根據內政部的管制規定,如斷層露出線兩側各15 公尺範圍內(簡稱「斷層帶」)之公有地禁建,私有地則限建2層樓、7公尺以下之建築物,且為避免往後斷層帶房屋交易損及第三者權益,位於斷層帶之土地及建築物所有權狀將註記「位於斷層上」等等。

雖然規定不少,但目前我的鄰居真的很少只有兩層樓的建築物,可見舊有建築不在規範內,所有權狀也沒有註記「位於斷層上」,而且舊房子顯然較不耐震,政府如何看待斷層帶上的住戶呢?

聯合報有篇「斷層旁住滿人」報導說:

「1999年、921地震發生當年,《建築法》就已制定斷層旁限建政策,但20年過去了,除921地震重災區南投縣、台中市,以及苗栗縣依法公告禁限建規定,其他斷層經過的縣市政府像睡著了,毫無作為。」

顯然,我們桃園市也在「睡著了,毫無作為」之列,而且並不孤獨。

我也相信,依照台灣文化的慣性,全台灣的地震防災觀念、法制建立,絕對是遙遙無期,斷層帶上的居民只有一個選擇:

不知道比較幸福!

Blackjack 2022/9/18

我家附近有地震斷層嗎? 輸地址快速查詢、看全台斷層帶發震機率

2022-09-18 19:46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台灣從昨天(17日)晚間起至今天陸續發生規模大大小小的地震,不只造成民眾驚嚇,花蓮、台東各地更出現不少災情,先前《聯合新聞網》就曾報導台灣本島44條斷層帶發生強震的機率,另外,想知道自己住的地方安不安全,只要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活動斷層GIS查詢系統」輸入地址,就能查到該位置是否位在斷層帶上囉!

步驟1

進入「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灣活動斷層分布」網站,點擊「立即查詢」、「同意並進入 GIS 查詢系統」。

圖擷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灣活動斷層分布」網站

步驟2

在確認自己住的地方是否有斷層帶前,可先點開「圖層」,在「地震資訊」選項勾選顯示「災害性地震」、「顯示有感地震(近2月)規模4.0以上」、「小區域有感地震(近2月)規模4.0以上」。

除了勾選顯示地震資訊之外,建議也可勾選「斷層」圖層的「活動斷層環域半徑200公尺範圍」和「活動斷層環域半徑500公尺範圍」。

圖擷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灣活動斷層分布」網站

步驟3

接下來就可以左側點擊「定位」,輸入門牌地址、地段號、行政區、坐標定位或地標定位找到位置,並會顯示該地點附近的斷層。

圖擷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灣活動斷層分布」網站

圖擷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臺灣活動斷層分布」網站

台灣44條斷層「發震機率」曝光 50年間7.0強震機率逾五成

2022-07-26 17:40 聯合報/ 記者

邱瓊玉

/台北即時報導

近來花東地震頻傳,也讓不少民眾擔憂是否會釀大規模的地震。氣象局今則是在「報天氣」臉書粉絲團發文公布台灣各斷層的「發震機率」,指台灣未來50年發生規模大於6.5地震的機率為99%,規模7.0以上地震的機率則有54%;若以各斷層來看,又以台南中洲構造的機率最高,發生規模6.9以上地震的機率為39%。

氣象局表示,「發震機率圖」主要是集結了來自中央大學、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台灣電力公司、中興工程顧問公司、中正大學等單位的科學家,共同組成台灣地震模型(TEM)研究團隊,將各個孕震構造的發震機率,量化為具體的數字,並先後在2015年、2020年各分別發表了一次機率式地震風險評估(PSHA)。

氣象局表示,TEM 團隊總計整理出44個未來有可能會發生地震的孕震構造,並詳述了各個構造的活動特徵,例如多久地震一次?未來的發震機率是多少?就像是天氣預報中的降雨機率一樣,看了這張圖,我們就可以知道各個孕震構造發生特定規模地震的機率。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解釋,該預測是由台灣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馬國鳳團隊,針對歷史地震、地質構造等做評估,並在2015年對外發表,確實蠻具有參考價值,有些預測和氣象局地震中心的觀點也很吻合。

陳國昌舉例,圖中發震機率最高的是花蓮的米崙斷層,發生規模6.6地震的機率高達88%,而米崙斷層確實也在2018年錯動,所以應該會從第一名中刪除,目前排名第一的應該是台南中洲構造,發生規模6.9以上地震的機率為39%,其次是南宜蘭構造、初香構造、六甲斷層等,其發生規模六以上地震的機率都超過3成。

不過陳國昌也表示,要直接做地震預測幾乎是不可能的,像美國加州每年也都在做地震預測,但往往發生大地震的區域常常都是排在2、30名後的,這也顯示地震預測的困難性。

氣象局表示,雖然礙於地震機制和行為的不確定性,在地震的預報上,仍然沒有辦法像天氣預報那麼的精準,但這樣的研究,對於台灣人仍然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提供非常關鍵的防災線索,好針對這些危險的區域加強守備,迎戰下一次大地震來襲,並且因地制宜,研擬出更符合防災需求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