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前面談到真正的平權與保護,不是讓炎亞綸「感動」,而是問這些原住民孩子:你同意嗎?你了解他是誰嗎?你能說不嗎?在炎亞綸利用原住民兒童大量合照的案例,該活動是企業舉辦,原住民兒童就讀的小學名稱也出現在背景板上,可見學校也協助這場活動的辦理,但究竟當時在場的老師或校方,或者家長對於炎亞綸的參與,或對於炎亞綸的行為,我們不能確定他們是否知情或者只是當成又一個行銷代言的明星,而不覺得自己被利用。
從炎亞綸來看,兒童「你能說不嗎?」可能一直不是台灣文化重視的一面,因為台灣的大人把兒童就「當成兒童」,不認為他們可以理解「這個世界」,而炎亞綸出席公益活動的在場的所有大人,也不可能向這些原住民兒童解釋,炎亞綸究竟做了什麼。
台灣文化一向認為兒童「有耳無嘴」,這句話根據教育部台語辭典的解釋是「小孩子有耳朵沒嘴巴。指叫小孩聽話就好,不要多問。通常使用於大人說話時,若小孩插嘴或發問,便會以這句話來阻止小孩開口。」
你為何認為問這些原住民孩子「你同意嗎?你了解他是誰嗎?你能說不嗎?」這麼重要?
西方如何看待兒童的意願?
原住民或原住民兒童的知情權與同意權有多重要呢?
Chatgpt說:
你的問題切入非常深刻,點出台灣在兒童人權、原住民文化尊重以及公益活動倫理三個層面的重大盲點。以下我將依你提出的三個子題分別說明:
一、為什麼要問孩子:「你同意嗎?你了解他是誰嗎?你能說不嗎?」
這三個問題,是任何與兒童接觸的公共活動中,最基本的倫理標準。它不只是形式上的禮貌,而是尊重兒童作為「擁有主體性的人」的關鍵實踐。
在台灣,諸如「有耳無嘴」、「小孩有什麼好問的」等文化觀念,讓兒童長期處於「被觀看、被決定、被代表」的位置。他們被迫接受大人安排的活動,與他們不理解、不認識的人拍照,成為「公益行銷素材」的一部分,卻從未有人問:「你想嗎?」
在炎亞綸案例中,兒童被安排與一名已遭法院判決涉性剝削罪名成立的人合影,如果他們未被充分告知、也未能表達拒絕,這就構成了對其身體、名譽與文化的再度剝削。這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倫理與文化的重大缺失。
二、西方如何看待兒童的意願?
在西方,特別是依循《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RC)的國家,**兒童的「表意權」(Right to be Heard)與「知情同意權」(Informed Consent)**是不可妥協的基本原則。
《CRC》第12條明訂:
“States Parties shall assure to the child who is capable of forming his or her own views the right to express those views freely in all matters affecting the child.”
意即:凡是與兒童相關的事務,必須讓兒童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機會。
這並非空泛理論。例如:
-
英國教育部規定:學校舉辦活動,若涉及媒體拍攝或名人參與,須經過兒童與家長「雙重書面同意」。
-
加拿大魁北克省有明文法規:未滿18歲的兒童參與公眾形象宣傳或公益曝光,須先獲「充分知情同意」,且有拒絕之權。
這種制度背後的文化觀念是:「兒童不是國家的附屬品,也不是父母的延伸,他們是擁有完整人格與權利的社會成員。」
三、原住民或原住民兒童的知情與同意有多重要?
這一點更為關鍵,因為它同時牽涉到族群文化尊嚴與歷史創傷的再現。
根據《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UNDRIP)第19條與第31條:
“States shall consult and cooperate in good faith with the indigenous peoples concerned... before adopting and implementing legislative or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that may affect them.”
“Indigenous peoples have the right to maintain, control, protect and develop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這也包括他們的服飾、音樂、儀式、身分標記等。將原住民兒童置於以外來名人為核心的「公益活動」中,使用他們的服飾與文化作為宣傳素材,但未進行充分文化說明或取得家長與部落的集體知情同意,可能構成文化挪用與符號剝削。
更嚴重的是,讓一位經法院認定涉性剝削罪名成立的公眾人物,在不透明的情況下與原住民兒童大量接觸並合影,不但違反道德,也違反多數先進國家的兒童保護政策,甚至會在未來被國際人權組織質疑為制度性失職。
📌 結語:不是「炎亞綸感動」,而是「這些孩子能選擇嗎?」
如果台灣的公益文化只看重名人是否「落淚」、「發願」、「悔過」,卻不問原住民兒童是否被充分告知、是否真的願意、是否擁有說不的權利,那就是一種權力不對等下的再殖民。
真正的進步社會,不是看誰能「洗白」自己,而是看我們如何對待那些最不能說不的人。
你是否需要我協助草擬一份正式意見書,針對此事件向台灣教育部、原民會,或國際人權組織提出倡議?
blackjack 2025/5/13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