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閑晚》
慢嘗人生細品茶,
雪隧東邊看芒花。
門前翠蔬三兩攤,
路畔鮮麟七八家。
烹魚煮酒邀故舊,
談經話稼樂桑麻。
優游歲月開懷過,
最見人間好落霞。

平日於陽台上養花種草,推窗便見青山綠水,耳畔傳來鳥語蟲鳴,遠離了車水馬龍、渾濁空污與塵俗喧囂。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

宜蘭多雨、四季分明。朋友愛雨,尤好雨中漫步,正是如魚得水、樂在其中。平常出門總是一傘在手,晴天作拐杖,雨天遮風雨,防跌又防淋。此地夏天比台北涼爽,冬天雖潮溼但不酷寒,因此適應得很好。
每逢雨天,好友總愛獨自到河畔發呆。細雨如萬千銀線垂落水面,激起圈圈漣漪,彼此交錯、此起彼落。瞬間心念一轉,想起唐詩中的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盤」,頓時陷入《開元遺事》的悠悠思緒中。
雨勢漸急,天地一片茫茫。忽見群鳥振翅高飛,奔向穹蒼;那一刻,「落雨與群鷺齊飛」,天地萬物俱寂的絶景,都歸他獨享。多幸福的退休時光!

居所位於電梯大廈第五樓,層數不高也不低,不怕地震、海嘯和淹水,停電更于我何有哉,走樓梯便是,何況平時常將它當做運動以鍛鍊腿力,每日上下數回,早已成為家常便飯。
五樓只有兩家住户,鄰居也是退休人士,三不五時地飛往大陸探視在彼岸打拼的兒子,總是不在家,所以耳根非常清净,天下十分太平。只有在回來小住時比較熱鬧,會烹鲜煮酒,邀宴小聚一番。並帶來對岸的土產分享,談談最新的時事。比起在台北時的酬酢應對,這可是 enjoyable 多了。以前那種勞碌叫折磨,只能應付敷衍而苦不堪言;現在這廂閒忙家常叫充實,令人享受參與且充滿期待。
至於生活機能方面,樓下街坊便有幾個菜攤與黃昏市場,整日供應新鮮有機蔬果;

若想添購魚肉,只需步行至不遠處的傳統市場,往返半小時即可輕鬆完成。



黄昏時,騎自行車到宜蘭河河濱公園運動,騎到汗流夾背,通體舒暢。

興來了起早摸黑,約個同好鐵馬遠征至蘭陽溪口,捕捉「龜山朝日」動人的刹那。

也曾學做賞鳥達人,在溪畔濕地的蘆花深處,驚起翩翩鷗鷺。

每日不作規劃,卻又行程滿滿,如閒雲野鶴般的自在。
秋風起,受到芒花的呼喚,坐火車到大里,登草嶺古道,醉入白茫茫的花海中。一時心曠神怡,難以自拔。

在這方圓五、六公里的小城裡,生活機能井然,食衣住行、醫藥育樂樣樣周全。早晨步行到市場,午後騎車到餐廳、醫院、咖啡館和河濱公園,無需開車也能自在生活。多數宜蘭人以機車代步,穿梭在巷弄間,快意而自如。

宜蘭的不像台北那樣緊湊、商業化,城市節奏溫和而從容。它沒有過多高樓、車流壓力小;居民友善,社區關係緊密;市區距離各景點短,生活圈簡單明朗。只要生活步調慢活自在、無需爭逐,生活不再以效率作為唯一指標,心安理得後,幸福感自然而來。

若想臨時上台北,只需搭上首都客運,45分鐘即可抵達市中心;搭火車也不過一小時,銀髮族更享半價優惠。如今無論巴士或自駕,雪山隧道早已取代蜿蜒的北宜公路,只有懷舊的人,仍願在那九彎十八拐中追憶往日風景。
這樣的小城,慢而不滯,靜而不寂,讓人心甘情願放慢腳步,過一種簡單、恬淡、恰恰好的生活。

蘭陽平原,又名宜蘭平原、噶瑪蘭平原,面積約三百三十平方公里,主要由蘭陽溪長年沖積與地層抬升所形成,屬典型的沖積扇地貌。這片廣袤的田疇與承載著龜山島的湛藍海洋相互呼應。遙望之際,那龐然大龜彷彿正緩緩向陸地移動,似要登臨平原,與大地相依(見攝自蘭陽博物館投影的下圖)。此景令人心生寧靜,並油然生出敬畏之情。
遠方,龜山島靜臥海上,恰如歷經滄桑的古靈,安然守望著這片沃土;近處,蘭陽平原金浪翻滾,阡陌縱橫,村落錯落,生機盎然。蔚藍天幕、翠綠田園與碧海波光交織成詩,天地間的氣息在此流動交融,繪就出一幅寧靜而壯闊的自然長卷。
這不僅是風光的壯麗,更是一種深沉的庇佑。龜山島如守護神,默默注視;平原似樂土,勤耕的居民安居樂業。海風吹拂,如同低語:山海共生,歲月靜好。
在這樣的天地懷抱中,時光彷彿放慢了腳步。人們感受到自然的柔情與力量,心中湧起安然與感恩——這確實是一方被天光地氣眷顧的家園。
《龜守蘭陽》
龜島浮波望沃疇,
蘭陽稻浪映金秋。
陸連滄海情無盡,
守護家園歲月悠。

[再訪宜蘭市的緣起]
十多年前的秋天,我與妻女曾造訪蘭陽平原,當時行經烏石港、頭城、羅東等地,留下深刻印象與難忘回憶 (請參閲前作:《小雨中的回憶一秋風煙雨下蘭陽》 https://blog.udn.com/YUNLONGLIN1/155528696)。惟於宜蘭市僅匆匆一瞥,如走馬看花,未曾細細探訪,至今仍覺遺憾。
近日聽聞好友分享他在宜蘭悠然退隱的生活點滴,言談間盡是讚歎與滿足,令我心生嚮往,亦為當年錯過而暗自惋惜。於是趁著一個難得的閒暇週末,索性收拾行囊,登上自強號列車再度啟程,直奔宜蘭而來。
此次幸有已經躬耕有成的老友導遊隨行,我們只是安步當車,漫步於山水田園間,體驗一趟既充實又從容的「慢活」旅程。身為旁觀者,我得以印證他的心歷路程,但也更加明白,生活的感受終究無法複製,唯有親身體驗,方能真切領會個中滋味。
第一次入住宜蘭市的民宿,發現原來民宿的門面也可以佈置這麽的優雅。

聽從友人的建議,我們的宜蘭市考察之旅以逆時鐘方向,從宜蘭火車站出發,終於國立宜蘭大學,安步當車,耗時約一天半,算是十分緊凑。
[宜蘭火車站]
宜蘭車站是日式木造屋頂融合現代設計,外牆與天橋上可見幾米風格的繪畫,充滿童趣。號稱「幾米火車站」。

以《走向春天的下午》中的微笑長頸鹿為主角,從奇幻森林走出來,伸出長長的脖子,如同異鄉來的遊子步出了車站,好奇地打量這個新世界,準備踏出探索的第一步。

「幾米公園」、「丟丟噹森林」、「幸福轉運站」,是繪本作家幾米(Jimmy Liao,本名簡志忠)為宜蘭市傾注心血打造的三大公共藝術代表作。
幾米早年罹患重病,與病魔長期抗爭的歲月,使他開始深刻思索生命的意義,並藉由繪畫抒發情感。他曾說過一句動人心弦的話:「當身體不能動的時候,想像力是唯一能飛翔的翅膀。」這段經歷成為他創作的轉捩點,讓他以「孤獨、希望、夢想」為主題,開啟了一條充滿溫柔與療癒力量的藝術之路。自1997年以來,他陸續出版了《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星空》、《月亮忘記了》、《微笑的魚》等深受喜愛的作品,文字與圖像兼具詩意與哲思,被譯成多國語言,感動了無數跨越年齡與文化的讀者。
宜蘭與幾米的緣分,是一段動人故事。雖然他出生於台北,並非宜蘭人,卻在童年多次造訪蘭陽平原,深受其山海田園之美啟發,這份情感在心中深深扎根。2010年代初,宜蘭市推動鐵路地下化工程,舊鐵道空間因而閒置。市府期盼藉藝術注入城市新生命,經過多方評估後,認為幾米作品中蘊含的童心、溫柔與療癒氣息,與宜蘭恬靜的人文風景相得益彰,遂邀他參與城市再造計畫。
自2013年起,「幾米公園」、「丟丟噹森林」、「幸福轉運站」相繼落成,將城市角落化為充滿想像與夢境的詩意空間,讓人們在日常步調中也能重拾童心與希望。如今在宜蘭市各處皆可見幾米的公共藝術裝置,他的筆觸與故事已融入城市血脈,成為宜蘭最溫暖的代言人。
[幾米公園 (幾米主題廣場)]
當你看到一對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在「宜蘭站」站牌前靜靜地等車時,就代表你已經來到幾米公園了。

公園就在馬路對面,與你隔街相望。

幾米公園位於宜蘭火車站南側,原本是一片閒置的舊宿舍區,經由宜蘭市政府與幾米團隊攜手改造,於2013年嶄新誕生。園區以幾米知名繪本《向左走·向右走》、《星空》、《地下鐵》等為靈感主題,透過立體雕塑與裝置藝術,將繪本中的奇幻世界真實呈現。

漫步其間,熟悉的角色從紙上走出,彷彿邀人一同踏入夢境;每一處轉角都藏著溫柔的故事與療癒的微笑,讓人暫時忘卻塵囂,找回內心最單純的感動。

黄昏的陽光灑落在彩繪牆面與雕像上,光影交錯,流動著童話般的詩意。

在綠意環繞的步道間,錯落著大型立體裝置藝術與人物雕像,呈現出幾米筆下溫柔而孤獨的詩意世界。

這裡,不僅是一座藝術公園,更像是一場關於希望與想像的溫暖旅程。

漫步其中,彷彿走進繪本的頁面,與童心、希望與勇氣不期而遇。

這裡不僅是攝影打卡勝地,更是旅人靜心停駐、尋找幸福與感動的角落。

這對「向左走的男生、向右走的女生」是幾米繪本《向左走·向右走》中最經典、也最令人動容的一對角色。他們的故事,是關於緣分、錯過與命定重逢的溫柔寓言。

男主角是一位孤獨的音樂家,每天習慣出門向左走;女主角是一名內向的翻譯員,每天習慣出門向右走。他們住在同一棟公寓、相隔不遠的樓層,生活軌跡幾乎平行,卻始終擦肩而過。城市裡人潮匆匆,他們雖曾在公園、街角、噴泉邊短暫相遇,卻又被命運的微小偏差分開。這種「近在咫尺卻無法相逢」的遺憾,正是人生常有的無奈——有些緣分,不是不存在,而是時機未到。

他們各自孤單生活,內心都渴望理解與陪伴。即使偶爾心有感應,仍被城市節奏沖散。直到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打破了命運的節奏,他們不約而同在同一個噴泉邊避雨,終於真正相遇,開始交談。

那一刻,他們驚訝地發現:彼此的生活如此相似,孤獨與渴望竟是那樣熟悉。

真正屬於你的緣分,終會在命運註定的時刻重逢。即使身處孤獨與迷惘,只要心懷希望,幸福終將出現在轉角。

《微笑的魚》洋溢著童話般的溫柔與療癒氣息。孤獨的男孩遇見魚缸裡同樣孤單的小魚,兩者隔著玻璃互相微笑,彷彿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份珍貴的共鳴。終於,他決定帶小魚回到大海,讓它重獲自由。小魚歡快遨遊,臨別前露出深深一笑。那一刻,他明白:當我們學會成全與放手,也同時解放了自己。

在幾米公園的一隅,矗立著《奇蹟迷路了》的裝置,彷彿提醒旅人——有時奇蹟並未消失,只是走錯了方向。金屬線條如城市軌跡,層疊交錯,映照出內心的迷惘與期待。當你駐足在此,或許也會想起自己曾經迷路的時刻,原來,迷路本身,也是一條通往奇蹟的路。

下圖呈現了園中一個極具詩意的角落。殘留的舊牆框架,宛如一扇「時光之窗」。窗內的老樹、青苔與磚牆,象徵歲月的痕跡與生命的延續;窗外則可見色彩繽紛的牆面與散步的遊人,彷彿提醒人們:生命的每一扇窗,都可能通往新的風景,走出過去、迎向希望。

在「老樹與歷史宿舍區」,原址保留老樹、部分老屋結構,讓新舊融合更有情境感。

承載了斑駁歲月的紅磚牆,默默地刻記著宜蘭恬靜温柔的人文風景。

[丟丟噹森林]
丟丟噹森林位於宜蘭火車站正前方,緊鄰幾米公園與幸福轉運站,構成宜蘭最具童話氛圍的藝術軸線。

入口處有一位抱著魚缸的中年男子,魚缸裡的魚始終微笑著。《微笑的魚》故事提醒人們要懂得自由與釋放,也要關注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與溫柔。

丟丟噹森林是一個將建築藝術與幾米繪本世界巧妙結合的開放式廣場,園區以森林與火車為主軸,象徵人生旅途中的啟程與希望;穿梭其間,可見繽紛的立體雕塑與可愛角色,為城市注入童心與溫度。
「丟丟噹」此名,源自那首描繪舊時宜蘭城鄉風貌與輕快火車節奏的臺灣傳統民謠《丟丟咚》。而「森林」的概念,則體現在由建築師黃聲遠設計的九株高達十四公尺的鋼鐵巨樹上。這九株鋼鐵樹,象徵著宜蘭的舊稱「九芎城」(清朝噶瑪蘭廳的木造城垣,因主要使用九芎樹築城而得名),用一種現代且堅固的方式,將地方的歷史記憶立體地呈現出來。
建築最初的構想,是作為一個能為行人遮風避雨的大型遮雨棚。在多雨的宜蘭,這片「森林」就像一把撐開的綠色大傘,旨在「迎接返鄉的孩子」,為風塵僕僕的歸鄉人提供一個可以稍作喘息、感受家鄉溫暖的半戶外空間。一步出車站,馬上就可以投入它的懷抱。

自2014年起,「幾米星空列車」悄然飛入這片森林。以幾米繪本《星空》為靈感,列車化身為夢幻的星空列車,車廂飾以繁星與流星圖案,沿著林間步道緩緩前行。結合自然植栽與周邊公共藝術裝置,營造出一處宛如夢境的城市綠洲,邀人漫步其中,感受童話般的詩意氛圍。


穿梭其間,可見繽紛的立體雕塑與可愛角色,為城市注入童心與溫度。
《森林裏的袐密》中的毛毛兔正吹奏著喇叭,彷彿在歡送火車的啟程。它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份神秘的儀式感和音樂般的夢幻節奏。

下圖呈現了《地下鐵》的一景:在廣場的候車區,可以看到盲眼女孩帶著一隻大行李箱。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視障少女在城市中的冒險,寓意著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的勇氣。

日光穿過樹梢,映照在彩色裝置上,宛如時間靜止的一刻,邀人放慢腳步,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這裏不僅是旅人歇腳的森林,也是宜蘭人心中最柔軟的幸福角落。

[幸福轉運站]

幸福轉運站是宜蘭市極具象徵意義的地標之一,緊鄰宜蘭火車站,與「幾米廣場」相連,以「幸福」為主題打造出兼具旅遊與藝術氣息的空間。其前身為宜蘭舊台汽客運站,後因都市更新與觀光需求,經政府與幾米團隊合作,將閒置的舊站點轉化為一個充滿藝術與活力的公共空間,讓舊記憶煥發了新生命。於2014年啟用,先由幾米團隊經營到2021年,再交給政府繼續管理。
幸福轉運站的設計靈感源自幾米繪本《忘記親一下》與《向左走·向右走》,藉著關於愛、陪伴與勇氣的故事,傳遞「人生如旅途,幸福是中途的風景」的核心理念。
下圖呈覒了療癒心靈的粉紅象溜滑梯和可愛的長頸鹿觀景台。這兩座由報廢公車改造而成的巨型裝置,不僅是藝術品,更是孩子們的遊樂設施。它們代表了創造力、童真與快樂,也體現了資源再生的環保理念。

繽紛彩繪的靜態展示巴士,內部有幾米插畫,象徵幸福的移動旅程。

出現在《忘記親一下》中的「幸福候車亭」與座椅,形塑了小男孩小樹與他的狗狗布丁狗,一同等車前往鄉下探望外公的情景。沿途風景喚醒了記憶深處的溫柔片段,象徵旅途中的陪伴、思念與希望。「人生的旅程,每一次停靠,都是新的幸福。」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孩子,在城市的匆忙與壓力中,需要停下腳步,才能「看見」自己。

大狗代表忠誠與守護,在孤單的旅途中給人安定與溫暖。牠安靜沉睡的姿態,象徵在人生旅途中也要學會停下腳步、休息與自我療癒。把牠置於轉運站內,代表「從這裡出發,帶著幸福前行」。鼓勵人們:
「不論人生何去何從,總有一份溫柔在等你回來。」

宜蘭行口是一個充滿歷史與文創氛圍的區域,它緊鄰宜蘭火車站,訪客可以將它與周邊的幾米公園、丟丟噹森林、幸福轉運站等景點安排在一起,來一場充滿文藝氣息的都市漫步。
由日治時期建立的台鐵舊倉庫群改造而成。磚造牆體、日式燻瓦,這裡曾經是宜蘭對外貨運的核心,見證了當年的商業繁華,如今則轉型為一個融合了歷史記憶和悠閒生活的空間。

從倉庫的巨大可想像往日的倉儲空間。倉庫內曾規劃為文藝表演、創意展覽、青年創業空間等用途。

斜陽穿越長廊,光影交織,灑了一地。

綠色枝葉沿著内外牆攀爬,留滿了歲月的痕迹。

目前有一些特色餐廳正在營業中,尚待文創產業進駐。



行口的公共區域陳列了幾米的藝術裝置「老馬查理」,它是根據繪本《走向春天的下午》創作的,為這個歷史空間增添了童話般的色彩與藝術氣息。

[東門夜市]
宜蘭東門夜市創立於1979年,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銅板美食和特殊的橋下氛圍而聞名。這裡不僅小吃種類多元,從經典古早味到創新料理都有,而且交通便利,從宜蘭火車站步行僅需約5分鐘即可到達。
東門夜市最大特色是位於東港陸橋下方,讓你在橋下逛街吃美食,別有一番風情。夜市範圍主要由聖後街(小吃為主)與和睦路(購物、遊戲為主)構成。

東門夜市是當地人夜晚覓食的熱門去處,觀光客較為少見,因為騎摩托車來買的顧客非常多。

平價滷味和串烤,食材選擇多,都是人氣選項。

下面這位老闆信得過顧客,採用自助結帳,也證實了傳說中宜蘭的民風淳厚。

碳烤三星葱肉串是許多夜市老饕會尋找的滋味。

其他無論是主食、點心還是甜品飲料,包括蔥油餅、蚵仔煎、炭烤雞排、水餃、牛肉麵、烤玉米、臭豆腐、東山鴨頭、燒仙草、搖搖冰、奶茶等,族繁不及備載,相信東門夜市都能滿足你的味蕾。
[宜蘭文學館和宜蘭設治紀念館]
位於舊城南路1號的宜蘭文學館和宜蘭設治紀念館不僅是珍貴的歷史建築,更是感受宜蘭文化底蘊的絕佳去處。它們比鄰而居,形成了一個充滿日式風格的文化區域,非常適合安排在一起遊覽。可惜我們到達時間太早,以致缘慳一面;只能繞牆一周,欣賞前庭後院而已。
宜蘭文學館原為舊農林學校校長宿舍,建於1906年。這裡的氛圍較為閒適,內部是寬敞的榻榻米房間,非常優雅寧靜。你可以脫鞋進入,選一個靠窗的位置,點一杯咖啡或茶,靜靜閱讀或發呆,「此時無聲勝有聲」,感受時光慢慢流淌,雨天時尚可體驗聽雨的樂趣。在前文《小雨中的回憶一秋風煙雨下蘭陽》已介紹得非常詳細,因此不再贅述。

清晨的側門

宜蘭文學館乃日式木造建築,庭園靜謐、四周松樹環繞,環境十分清幽。

走過古樸的長巷,便是宜蘭設治紀念館。

宜蘭設治紀念館的「設治」是指「設官治理」之意。館內透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文物,系統性地展示了宜蘭近200年的歷史變遷,也見證了從清朝到近代宜蘭的治理歷史。

它原為1906年建成的宜蘭廳長官邸,戰後也曾作為縣長官邸。

建築本身是和洋混合風格,既有日式木製房舍的典雅,又融入了西洋古典元素。其庭園融合了枯山水、枯石流等經典日式造景手法,並有一棵引人注目的百年老樟樹,氛圍靜謐優雅。

也有一方睡蓮池,鋪滿了一池的詩意。

亭亭玉立的白蓮花。

古蹟巡禮後,能在古蹟中享用創意蔬食料理,是一場身心的饗宴!

[宜蘭河濱公園]
宜蘭河濱公園是擁有綿延青青草原的景點。公園位於宜蘭河畔,具體位置在慶和橋到鐵路橋之間的宜蘭河周圍。公園範圍從最西邊的慶和橋到最東邊的鐵道橋,面積廣闊,約有三十三公頃,如今的公園是經過河道整治、種植草坪、修築步道後,成為了一條水岸綠廊道。而沿著河堤規劃的宜蘭河線自行車道全長約15公里,沿途可欣賞宜蘭河的明媚風光。

慶和橋横跨宜蘭河,供車通行;而津梅棧道則是在慶和橋邊附掛上了一座人行步道「津梅棧橋」,就像是天空步道懸掛於宜蘭河上,拉近了人們與河流的距離,它也是由操刀丢丢噹森林的黃聲遠建築師所設計的。

全長約200公尺的橋體,以粗獷的鐵絲網架構築出獨特的工業風貌。設計上順應自然,任憑藤蔓植物攀爬、鋼鐵表面鏽蝕氧化,刻劃出隨時間流轉的痕跡。這座橫跨宜蘭河的棧橋,是一條兼具人行與自行車功能的通道,橋下連接廣闊的河濱公園,成為宜蘭人平日漫步、享受悠閒時光的絕佳地點。

炎炎夏日,行至橋下,不僅有橋體遮去豔陽,宜蘭河蒸騰的水氣也帶來幾分清涼。當您走上棧橋,眼前便展現出蘭陽十八勝「西堤晚眺」的經典畫面——層疊的山巒與它在河面上的倒影相互輝映。此景在傍晚時分尤為動人。若意猶未盡,還可步行至宜蘭河對岸,探訪充滿古意的「津梅磚窯」,為這趟水岸之旅增添人文色彩。

[碧霞宫]
碧霞宮,又名「武穆王廟」,位處宜蘭市城隍街,是臺灣少數幾個以祭祀岳飛為主神的廟宇之一,加上宮廟文物保存完善且標榜忠孝節義,因此被宜蘭縣政府在1997年被指定為宜蘭縣第一座縣定古蹟,彰顯了其文化資產價值。

碧霞宮前身可追溯至日治初期。1895年,宜蘭士紳楊士芳、李望洋等人,因不忍見家園受異族統治且社會動盪,便以扶鸞得「宣揚忠孝、感化人心」的神諭為由,籌建廟宇,並於1899年完成主殿。其命名取自「碧血丹心望曉霞」,象徵有志之士保衛山河的決心。

廟中央為正殿跟拜殿。

正殿奉祀雄武莊嚴的岳武穆王。

岳武穆王像共分為帝、王、帥三種造型,

後殿即岳聖母殿,祭祀岳飛母親、妻子與女兒。


有别於一般傳統宫廟,碧霞宮會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岳飛誕辰時,以古制「三獻古禮」祭祀,並跳演隆重的「武佾舞」,這在全臺祭岳大典中非常罕見。朋友何其有幸,得能躬逢其盛。

在宜蘭市,廟宇遠不止是祈福的場所,更是緊密交織於社區肌理中的生活核心。從年度盛大的廟會慶典,到居民每日虔誠的參拜,信仰已自然而深刻地融入市民的日常作息之中。
據統計,宜蘭市內座落著約57座傳統廟宇,密度之高,為全縣各行政區之冠,足見其信仰之深厚。其中,除我們所探訪的碧霞宮外,香火鼎盛者還包括主祀媽祖的昭應宮、奉祀東嶽大帝的東嶽廟、祭拜神農大帝的五穀廟,以及祭祀孔子的孔廟與城隍爺的城隍廟等,多數擁有百年以上的悠久歷史。
此次因時間因素,選擇以碧霞宮作為深入探訪的代表,一窺宜蘭傳統宗教信仰的深厚底蘊與文化特色。
[新月廣場]
宜蘭新月廣場是宜蘭首屈一指的綜合購物中心,建築主體地上有11層,地下4層。自2008年開幕以來,已成為本地居民和遊客逛街、用餐和娛樂的熱門去處。它巧妙地將購物中心、五星級酒店(蘭城晶英酒店)、影城(新月豪華影城)和量販店(家樂福) 融為一體,無論你想購物、品嚐美食、看電影,還是安排住宿,這裡都能滿足你。在它成立之前,友愛百貨是全市唯一的百貨公司,但卻不敵新月廣場的競爭而於2016年結束營業。

新月廣場周邊有條漂亮的古樟大道,樹齡雖老,仍然生意盎然,有如宜蘭帶給人的感受一樣。


[國立宜蘭大學]

宜蘭大學的「學思林蔭大道」是校園内北大路的綠色隧道,曾在2014年獲選為全國大學十大人氣校景。
多年前,校方在校園北側的北大路沿線廣植樹木,以宜蘭縣樹——台灣欒樹為主要樹種。經過悉心栽培與歲月滋養,昔日的小樹苗已成參天綠蔭,如今平均樹齡約二十五年,蔚然成為高逾十公尺、長達一百二十公尺的林蔭大道。
放眼望去,整列欒樹宛如綠色武士,手執長劍交錯成陣,一字排開。蟬聲鼓噪時,彷彿在為舊生送行;芒花輕搖間,又迎接新生的到來。至秋冬之際,欒樹枝頭綻放玫瑰紅色的蒴果,如星點般妝點天幕,為校園添上一抹亮麗而溫暖的色彩。

宜蘭大學校本部的後方池塘,是一處靜謐而充滿生機的景觀核心。它不似開闊湖泊那般坦蕩,卻以精巧的佈局與靈動的生命力,為校園暈染出一幅詩意盎然的水墨畫卷。
池塘周邊綠意環抱,濃蔭遮日,樹木的枝葉與水中倒影時而靜止如畫,時而隨風輕曳,不僅柔化了岸線,也為水中的游魚織就一片幽靜的棲息之地。常見錦鯉成群結隊,悠游自在,牠們身披橙、白、墨色的鱗片,在陽光透入水面的剎那,閃爍著點點流金。

池中假山奇石錯落,水道蜿蜒曲折,整體格局彷彿一座隱於校園的「池泉廻游式」庭園,引人步入其中,俯仰皆景。

當有人走近岸邊,魚群便會優雅聚攏、穿梭互動,形成一幅動靜相宜的生趣畫面。這裡不僅是觀察自然生態的窗口,更是師生沉思、漫步與交流的心靈角落。無論晨光初照,或值夕陽西下,池塘的粼粼波光、搖曳樹影與悠游魚群,皆共同織就一個能讓人沉澱思緒、安頓心神的校園秘境。

[結語]
再作劉郎,重訪宜蘭的旅程已近尾聲。來時心頭縈繞一串疑問,去時卻滿載一籮筐的感悟。多年前初訪,是一場探索,處處是驚喜;不久前聽老友分享,心中還半信半疑;直至此番親眼所見,才不得不信:在島內外眾多選擇中,宜蘭市,確實是一處適合健康銀髮生活的理想淨土,一座宜居慢活的幸福城市。
上回我曾造訪羅東鎮,同樣留下美好印象。若論食衣住行與休閒育樂,我認為兩城可說不相上下;然而談到醫療資源,宜蘭市則略勝一籌——因它距離台北較近,若有重大疾病需轉診,確實更為便捷迅速。
揮別老友,踏上返回繁華紅塵的歸途。腦海中仍深印著那幅阡陌良田、綠意無邊的景致。這樣的古早風光,在如今的台灣西部,即便曾是遼闊的嘉南平原,也早已難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科學園區與光電板逐步吞噬大地。「時光一逝永不回」,那些純樸而遼闊的田園記憶,彷彿只能在宜蘭這片土地上,細細回味了。

請繼續以亙古的靜默,守護這片大地的海色天光,
直到潮汐不再擁抱沙岸,直到季風遺忘了方向。
您巍然的身影是蘭陽永遠的定海神針,
在每一個黎明與黃昏,用浪花書寫不朽的青春。
願您的凝望如初,見證這片淨土的生生不息,
直到時間的盡頭,直到浪濤訴盡所有故事,
您依然是最溫柔的守望——
海不枯,石不爛,誓言便不散。

- 7樓. 中子(東籬居士)2025/10/24 23:14
真是好一個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田園樂啊-「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來迎,稚子候門……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說來,還真是令人欽羨。
聽聞許多都會名人到宜蘭購置所謂的「農舍」,如今倒是百聞不如一見。
<旅遊見聞>宜蘭觀山望海訪田園居 兼遊玉蘭茶園、金車城堡(大同、員山鄉及頭城、羅東鎮)
拜讀大作之後, 深覺雖然兄台大作與拙文兩者場景不同,但核心都是追求自在的節奏,保持生活的舒適。真正的「田園生活」或「慢活人生」不必全然離群索居;更重要的是環境、社區、人與自然之間的「感知」與「選擇」。我們渴望的「慢」、「田園」、「自然」並不是逃避,而是「更真切地生活」。我們可以在自己所處的節奏中,選擇「放慢腳步」、「聽風看海」、「遊山玩水」——這樣的生活態度,其實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洛城聞笛 (山川有情,後會有期) 於 2025/11/13 21:35回覆 - 6樓. Flying Eagle2025/10/07 15:08
回台時曾數度赴宜蘭走走,是遠離城市塵囂的後花園,很理想的居住環境。
看您的標題還以為您從美國搬回台灣了呢!
以前在 Flying Eagle 生花妙筆下的美國五十州大好山河,現在讓川大王搞得烏煙瘴氣,而且還得再忍受三年,不知將伊於胡底。是有在認真考慮到宜蘭退隐!
在此文中,能與各家知音一同沉浸於文字山水、蘭陽風月,實乃人生一大快事。
您且安然醉於這份閒情,淺嘗幽香甘醇的一盞茶,想像著龜山島上那抹最美的落霞。然後夜語蘭陽,心满意足。夢中有山海,醒來有天光。
字裡相逢亦有緣,蘭陽風月釀詩篇。
今朝且伴芒花醉,他日茶香話舊年。
洛城聞笛 (山川有情,後會有期) 於 2025/10/16 07:54回覆
5樓. nhnj2025/10/04 08:40Ditto in response to your reply, very well said.
And we owe a BIG THANK-YOU to the late county governor 陳定南, who had the foresight vision 30+ years ago that has led to what Yi Lan is today, while determinedly defying the prevailing opposite political/economic forces at the same time. I still remember watching him and YC Wang debate on TV. That was one of the critical turning points and he triumphed over it. Kudos to him!同意您的看法。宜蘭長久以來被稱為「台灣民主聖地」之一。由於地方風氣開放、教育普及、民風淳樸,許多民主運動與社會改革的重要人物都出身於宜蘭。日據時代的蒋渭水和近年的陳定南都是代表性的人物。
蒋渭水提倡民主、自由、自治、社會正義,打破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思想壓迫,被譽為「台灣的孫中山」。他在1927年創立 的「台灣民眾黨」,是台灣第一個現代政黨。
陳定南是宜蘭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主政治人物之一,被譽為「清流典範」、「民主鐵漢」。他的宜蘭縣長和法務部長政治生涯幾乎可以說是台灣地方自治與清廉政治的縮影。從陳定南時期起,宜蘭縣政府推動透明、反貪、環保政策,影響全國。
他們都是宜蘭精神的縮影,留給宜蘭許多寶貴的有形及無形資產,更是所有宜蘭人的驕傲。
洛城聞笛 (山川有情,後會有期) 於 2025/10/16 07:21回覆- 4樓. king wang2025/10/02 15:55
細讀君之《退隱在宜蘭》,如飲一盞蘭陽溪水沏的茶,清冽中帶著山嵐的甘甜。您以筆為舟,載我漫遊於幾米公園的童話光影、丟丟噹森林的鋼鐵詩意,更領我聽見宜蘭河畔「落雨與群齊飛」的天地禪機。
文友擇此城作現代陶淵明,晴耕雨讀,芒花古道;您以墨痕為其生活點染「龜守蘭陽」的永恆韻致,讓退隱不再是避世,而是與山海共生的一首長詩。行文間流淌的從容,恰似津梅棧橋上鏽蝕的時光--唯有慢,才能品出生命的厚度。
盼君繼續以筆織就蘭陽四季,讓每個讀者心田,都長出一畦向海的稻浪。秋涼漸濃,願您的慢活歲月,始終有龜山島的溫柔守望。
king wang
感恩國王兄以一盞蘭陽溪水茶,為拙文添香。
我離台已久,久疏故鄉山河,僅憑有限觀察與管見,匆忙成篇,謬誤難免。蒙您以詩心評文,字字如清風拂松、晨露照荷,為我筆下的山河添上靜謐光彩。
我所書寫的,不過是對土地的一份凝視;若能引起共鳴,當歸功於宜蘭山海的柔情與靈性。
退隱非避世,而是回歸內心的秩序;慢活非懈怠,而是傾聽歲月的聲音。
若退隱意味著以慢活融入契合的環境,我願在雨與光之間,傾盡绵薄之力,尋得心之所安。即使在夢中,也願與龜山共守蒼茫,與海潮共話時光。
期待吾兄繼續鞭策,祈禱海島永遠有光!
洛城聞笛 (山川有情,後會有期) 於 2025/10/03 05:20回覆
3樓. nhnj2025/10/02 02:37Thank you for sharing your observations, impressive, comprehensive, and pretty much like what I relearned the city I grew up in after leaving for almost 40 years. Hope you get to stay longer next time you visit ...謝謝您這位宜蘭人的肺腑之言。
有人說,宜蘭落後台北二十年;但也正因如此,這片土地得以保留它的純淨與從容。這並非退步,而是一種選擇-選擇拒絕過度的開發,選擇守護綠意盎然的山林與清澈無塵的河海,讓自然的呼吸仍在這裡流動。
宜蘭人深知,進步不該以犧牲為代價,真正的富足來自心靈的安適與生活的平衡。當高樓林立與車水馬龍成為都市的日常,宜蘭依舊以緩慢的步調,織就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風景。這樣的「落後」,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土地最深沉的溫柔與承諾。
有時候,走得慢,才看得清;守得住,才留得下。
真正的進步,不在速度,而在於懂得珍惜腳下的土地。
因為選擇守護,宜蘭才成為宜居的天堂。
這是我們有志一同的共識。
洛城聞笛 (山川有情,後會有期) 於 2025/10/03 04:39回覆- 2樓. tzi2025/10/02 01:35在您的導覽下,宜蘭 真的是好美.
下次回台,宜蘭也將是旅遊景點之一.
感謝 美圖 美景.宜蘭、花東以前並稱台灣的慢活淨土,可是近來花蓮災害頻傳,且花東離西部更加遥遠、緊急醫療轉診更加不便,所以宜蘭似乎已成了LKK族退休的首選。這片山川秀麗、物產豐隆的如畫大地,是全體國民都要去呵護、捍衞的。 洛城聞笛 (山川有情,後會有期) 於 2025/10/03 04:17回覆 - 1樓. 旭日初昇2025/10/01 12:12
宜蘭、花東遠離西部塵囂與烏煙瘴氣,空氣品質絕佳,很多惱人的慢性呼吸道敏感症,常住一陣,即不藥而癒。
令友住家,鬧中取靜、生活機能健全方便,的確是很理想的養老居住之地,但不知醫療方便否?
旭日兄問得好。朋友告訴我,宜蘭市目前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和宜蘭仁愛醫院兩個區域醫院,尤其是前者做為主要的急重症中心,具備嚴重創傷處理能力。在急診時段有能力處理重症救護、創傷、多重器官支持等情況。對於癌症、心血管、器官移植、大型手術等高階醫療需求,醫院也具備一定專科治療能力。若需求超出醫院能力,可能需要後送到臺北或更上級醫學中心。和台北市一様,一般診所和宜蘭市衛生所就提供基本門診、慢性病管理、健康檢查、兒童預防保健等服務。 洛城聞笛 (山川有情,後會有期) 於 2025/10/01 15:23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