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故事關注者——凱薩琳·朗德爾丨黃瑞怡
2025/08/05 11:18
瀏覽646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英國童書作家凱薩琳·朗德爾畢業於牛津萬靈學院,然而與傳統學院派不同,從小在非洲生活的經歷,賦予她不同的寫作視野。讓我們一起來瞭解。 ‍‍‍

想培養孩子閱讀,不知如何開始?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雲端講壇系列3《全民閱讀/讀書會》。

閱讀和翻筋斗如出一轍:它們翻轉世界,讓你喘不過氣來。

——凱薩琳·朗德爾

執高等教育牛耳的牛津學院體系裡,有近600年歷史的「萬靈學院」(All Souls College)有「學術聖地」之稱。這個學院沒有大學部,全由研究生和教授組成。它九月的入學考試號稱「全世界最難」,平均每年錄取兩個學生。

英國童書作家凱薩琳·朗德爾(Katherine Rundell,1987-)21歲時考進了萬靈學院,成了學院史上最年輕的女性成員,之後也在學院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這足以證明她是學霸中的學霸,被比喻成「當代女性托爾金」實至名歸。

然而稍微瞭解朗德爾生平,就會發現她遠非人們對傳統學院派的刻板印象。她的童年在非洲南部辛巴威度過,出門幾步便蟲魚鳥獸環繞,七歲時一隻小象的噴嚏打在她臉上,中午放學後赤腳爬樹,跳進湖裡游泳......這股「野勁」在她回到歐洲後仍持續著:她喜歡早起翻筋斗,宿舍裡懸空拉著繩索——不是晾衣服用,而是興致來時能上去走索。在無山可爬的牛津,她夜裡偷攀上古老建築的屋頂天台,獎賞自己不一樣的視野。近年她在紐約上過空中飛人課,進度緩慢地學開小飛機。所有這些遠離書桌,遠離圖書館的經歷,與她的學術力道衝撞融合,噴洒出朗德爾獨一無二的文字水花,濺落在她為孩子寫的一頁頁小說裡。

自幼喜愛閱讀的我,隨著歲月加添,讀的作品增多,漸感大部分作品欠缺新意,甚至偶爾感到倦怠——傳道書那句「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不時闖入昏倦腦海。發現朗德爾,如同被清涼水花潑醒。這不僅是因為她的故事場景跨越世界和歷史的不同角落,也在乎她的敘述和比喻。「她以新鮮方式連結讀者,她抓住我們的手腕,把我們從舒適躺椅上拉起來到戶外,讓我們和星光,和野外的刺鼻氣味面對面。」

下面以發表順序先來認識朗德爾的故事:

《野姑娘》(The Girl Savage,2011/雷雨中的側手翻,2014,美國版)

出生就被非洲陽光、雨露和動物環繞的薇兒,因雙親接連病逝,被送到倫敦寄宿學校。故事前半場景的辛巴威和後半的倫敦彷彿兩個世界。薇兒曾在陽光下紅土地上自由翻滾、騎馬賓士,現在必須面對學業壓力、同儕排擠霸凌,她學著在寒風厲雨裡翻筋鬥,在條條框框中突破自己。這是朗德爾的第一本小說,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編輯拿到初稿時一口氣讀完,「好像肺中灌滿了清新的風」。即便在國際化的21世紀,大部分西方讀者對非洲這塊土地仍是陌生甚至帶有偏見的,但打開《野姑娘》,幾句話工夫就被薇兒這個野得酣暢淋漓的孩子徹底征服。

《野姑娘》,小魯文化出版社

《屋頂上的索菲》(Rooftoppers, 2013)

在船難裡獲救,被特立獨行的單身學者撫養大的女嬰索菲,憑著一絲線索,越過英倫海峽到巴黎尋找生母。在這個故事裡,朗德爾建構了一個不尋常的場景——巴黎屋頂上的世界,生動描繪了一群生活在屋頂和樹上的孤兒。為什麼他們協力幫助素昧平生的索菲?或許因為他們也像索菲一樣,對有一天能找到母親或父親,有著不合邏輯的盼望。

《騎狼女孩》(The Wolf Wilder,2015)

在西伯利亞北地,菲奧和媽媽接收俄羅斯貴族無法繼續飼養的狼,訓練它們恢復野性,擁有獨立生存能力,幫助它們重回自然。母親因抗拒沙皇麾下將軍而被關進牢裡,家園在烈焰中化為烏有,菲奧和狼群必須逃離現場。母親叮囑她向南逃到莫斯科,然而菲奧卻選擇留在苦寒北地。接下來不僅是生存考驗,她還得決定是否接納盟友?如何一步步開展成功希望渺茫的聖彼德堡監獄營救行動?菲奧和幾隻狼的友情讓人淚下,而她與夥伴們展現的機智和勇氣也讓人震驚,證實了她母親說過的那句話:「現在就是你最頑強的時候。孩子是世上最堅強的生物,他們無比堅韌。」

《荒野飛行》(The Explorer,2017)

小飛機載著四個孩子飛越亞馬遜叢林時,飛行員猝死,飛機一頭栽進莽林。弗雷、小康和萊拉、麥斯兩對姊弟奇蹟般生還,如何脫困變成每一天的難題。陷在毫無人煙的叢林裡,他們克服歧見,努力存活,夢想能重回文明,和家人團聚。他們偶然發現了標記著X的地圖,隨著地圖進入隱藏在叢林深處的古老城市,遇到獨自住在那裡的神秘人物。神秘客掌握了他們重回文明的鑰匙,但他開出的條件讓弗雷難以接受......這個故事不僅是危機四伏的原始雨林探險之旅,也是深入內心叢林——面對恐懼、疑惑、憧憬、責任——的探險之旅。

《義賊》(The Good Thieves,2019)

1930年代的紐約,黑手黨猖狂,平民百姓爭相自保。為了幫助才喪偶的外公討回被黑幫詐騙走的家產,尤其是那條象徵外公外婆幾十年愛情的綠寶石項鍊,12歲的薇塔立誓組成對抗惡棍的團隊,執行秘密義賊任務。隊伍不可思議地夢幻:飛刀手、空中飛人、馴獸師、神偷,也不可思議地年輕。這些十來歲孩子為著正義願意挺身而出,儘管沒有任何保證能全身而退。

朗德爾的小說地理位置跨越了世界各洲,場景包括都會和蠻荒,時代從百年前到現今。這些表面多元的故事其實有共通點:

愛是強大動機

朗德爾的故事推進通常和主人翁要尋回或救援至親密切相關。《屋頂上的索菲》中主角緊握一縷線索——尋找生母,《馴狼女孩》中菲奧從西伯利亞荒原直闖聖彼德堡監獄援救母親,《大冒險家》裡深陷叢林孩子們的求生動力是回到家人懷抱,《好小偷》中義賊成軍為薇塔外公討回公道;即便在處女作《野姑娘》中,薇兒父母已經病逝,爸爸生前教會她的技能和品格,仍是她孤零零面對異地風雨,不失去對陽光盼望的主因。

當為孩子遮風避雨的成人陷入困境甚至絕境,對至親頑強的愛,激發了孩子的創意、勇氣與能力。如同薇塔對自己說的:「她一定得做點什麼,讓情況好轉起來。她還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要怎麼做,然而愛正是如此——在愛面前,我們別無選擇。」

一「群」孩子得勝

朗德爾博士論文的研究對象,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玄學派神職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多恩有句名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自全。」而朗德爾的故事裡,再怎麼厲害的少年主人翁都有更厲害的團隊一起奮鬥,團隊情誼不受膚色、背景、個性,甚至物種的限制。這些盟友有的是危機開頭就興沖沖加入,也有人猶豫再三才入團,但無論先後,他們對彼此都有著讓成人汗顏的忠誠,還有他們個人的天賦才能在團隊裡美麗結合(《大冒險家》裡原本似乎只會哭的五歲鼻涕蟲麥斯都被證明不可或缺),成就了這些故事的亮點。

懼怕中的勇氣

朗德爾小說裡的主人翁常於極端情境中,面對哥利亞級的對手,完成極端任務。孩子們在膽戰心驚中匍匐前進,並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愚勇,而是對至親的愛在懼怕裡撐著他們走下一步。

《荒野飛行》,晨光出版社

談到勇氣的來源,朗德爾如此解釋:「我不知道勇氣究竟打哪裡來,但我知道只要能先湊出一丁點,更多的勇氣會接續湧來。所以你不需要大量,只要一絲勇氣就行。」面對隨著排山倒海的黑暗而來的懼怕,孩子從哪裡召喚一絲一毫的勇氣?又如何不掉落勇敢?這個過程,是朗德爾角色成長的亮點。

自然從不缺席

伊甸園是人類第一個家園,亞當命名了各種活物,可是現代人與自然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往往想到相對低度開發的非洲,就想到落後、野蠻、熾熱、動物間的弱肉強食。

但郎德爾在辛巴威度過童少歲月,日夜浸泡在自然裡,和許多昆蟲、動物有第一手互動經驗。她的筆桿下有動物皮毛紋路,墨汁裡有草香泥土味,筆下的非洲、南美洲,甚至倫敦動物園都燦亮生輝,字裡行間滿溢對動植物和大自然的切切疼惜。受西方菁英教育,年紀輕輕就拿到學術象牙塔鑰匙,朗德爾以她文明淬鍊的精準語言和知識,譜寫對自然野外的頌歌。

「關注」值得關注

多年研究詩人多恩,最觸動朗德爾的是多恩雖經歷了數不清的苦難,但到老年時仍堅持信仰,對生命依然有大寫的讚歎和關注。而我在朗德爾的敘事裡也反覆讀到她的深層關懷。2024年9月,她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說:「雖然世界混亂又烽火四起,但它的美麗、慷慨和錯綜複雜值得我們驚歎。世界如此龐大,不向其致敬是想像力、認知力和智慧的失敗......所以我希望我的書傳遞這樣的信息:『注意!你欠缺對世界的關注,你欠缺對世界的愛。』」

小結

閱讀朗德爾,我重拾遺失的開卷喜悅,笑聲擦亮思考的火苗:天真爛漫的少年在遇到患難、艱苦、黑暗、挫折、失望......時,還能保持初心嗎?現代人,包括我自己,對「野」的拒斥和對文明的擁抱不能並存嗎?

小時候天天在屋外玩耍到日落,被昵稱為「野馬」的我,二年級時接觸到課外書,加上大環境聯考壓力,不經意轉變成了書蟲和師長稱讚的「文明」好學生。郎德爾的生活和創作卻讓我見識到,學霸和野孩子可能並存,並且正是這樣的張力讓她的故事有了不流俗的精彩!

《野姑娘》開場這麼描述:

幾年前,農場的一個客人曾問過薇兒關於窗戶的問題。

「你爸爸肯定買得起一塊玻璃吧?」

「我就喜歡灰撲撲的,」她這麼回答,「還有濕噠噠的。」塵土和雨混合成泥巴,而泥巴充滿無限的可能。

窗戶是一塊工廠製造的玻璃,今天的孩子和成人終日面對的螢幕也是一塊塊由工廠製造的玻璃,玻璃有它的便利和功用,但是否也讓我們失去某些難以取代的事物?

朗德爾筆下的薇兒選擇窗戶不裝玻璃,讓陽光、雨水、塵埃、蟲子自由落下;朗德爾的故事也歡迎沒有玻璃的窗,不落栓的門,營火邊烤焦鮮香的蜘蛛,安睡在教堂聖像邊的野狼,屋頂上把安魂曲拉成生命禮贊的大提琴手。她的作品深度來自於少年面對的難題真實、沒有單純迅速的解方。他們的希望來自,風雨長夜後的世界還是有閃閃發光的露珠——微小、短暫、晶亮。

在這些故事裡,天上有燦爛陽光,而地上露珠反映的微光同樣讓人驚奇敬畏——只要眼光夠專注,並且帶著愛。

-END-

作者簡介

黃瑞怡

台灣大學圖書館學學士,美國俄亥俄州大學語文教育博士,專攻兒童青少年文學。多年在南加公私立中小學任職,現任聯合基督教學校國際學生部主任。台灣《校園雜誌》「尷尬少年遊」、「惡水築書橋」專欄作者。曾參與遠東廣播公司童話系列講座。

課程推薦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