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問題發想
1. 若觀察對象有本質或特徵上的差異,舉例來說2項,我們可以探討何種因素導致這樣的差異。相對的,如果是行為上的差異,也能探討背後的動機
2. 定義研究領域,最後區域內的對象同質性高,但是有重要的差異,以供研究聚焦。
3. 研究的解釋變數最好是外生的,比較能避免內生性的處理
二、研究架構
1. 討論最適合的方法與模型
2. 確認應該要放入的變數與型態
(1)虛擬變數:個體特性差異、事件發生前後(例如政策如antitrust法規改變,外部衝擊),對於某區或某種業者的影響,例如影響進入
(2)變數滯後期可參考過去文獻,或是用統計軟體跑
3. 提出假設並預測結果
(1)根據過去文獻,預測解釋變數對依變數的影響,是正或負
(2)查看變數間是否有共線性
4. 進行統計估計、解釋與修正
(1)可用SPSS、SAS、STATA、Eview、R、Matlab。STATA相當於Eview和Matlab之間。
(2)參考書可選Mastering Metrics、Introduction to Econometrics、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三、實例討論
(一)石油價格解釋模型
(1)石油價格變動:價格變動的比率,或是ln(今年價格)-ln(過去價格) 。如果依變數取log,則自變數也要取,除非自變數本身就取比率
(2)對於自變數變化幅度太大,或絕對值相較於依變數相差太多時,可考慮採對數值
(二)海運模型
(1)panel模型中,通常取時間短(t少),個體非常多(i多),至少要30筆,多至上千筆。
(2)限縮研究場域,可聚焦一條route,分析所有上面運作的廠商跟船隻靜態與動態。最好這些route不要太複雜,不要包含轉運或過境的,最好是直來直往一條線通到底,沒有分支,比較好分析。
(3)找好實驗組對照組,尋找現實社會中兩者背景有差異的觀察對象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