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事有蹊蹺:商業邏輯探討(三)
2017/09/23 16:18
瀏覽63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1. 在1996年以前的美國社福制度,只允許單親媽媽領取救濟金,誘因正確?

這等於是變相懲罰已婚或有工作的婦女,但諷刺的是,結婚和工作通常是政府希望鼓勵的行為。並且當救濟金太優渥的時候,會降低人們找工作的誘因。


2.希望獎學金:大學生畢業後據年收入的某個百分比償還,在教育市場有效率?

此政策忽略「資訊不對稱」與「反向選擇」的效果。柯林頓於1992年競選總統時,以耶魯大學的實驗為依據,提出希望獎學金:大學生的助學貸款,在畢業後根據其年收入的特定百分比償還,而非一般本金加利息的固定還款方式。即知,投身投銀工作所還的金額,會比投身教育社工人員要還的還多。政策要旨是,擔心新鮮人在沈重的債務負擔下,盲目選擇名利,而非服務人群的人道志業。

理論上,負責貸款的人員可以估計學生畢業後的平均所得,然後在計畫損益兩平的前提下,計算畢業後應繳納多少的普世百分比。以資訊不對稱而言,學生比貸款人員更知道自己的生涯志向,這就足以讓其判斷申請希望獎學金,是否比傳統的助學貸款更划算。要投身投資銀行的學生青項選擇傳統版,人道志業的學生選擇希望版。在反向選擇之下,這些計畫吸引到的幾乎是未來的低收入戶者,計畫收入理所當然無法達成最初的總體估計。



3.針對不合理的補貼,當受補貼者越少,付補貼者越多,補貼反而更難推翻?

當豐厚的補貼僅分配給受補貼者身上,每位受補貼者的獲益龐大;相對於廣泛支付補貼的群眾,每人只需負擔一點點金額即可。因此小型團體有誘因組織得良好,在政治程序取得成功。舉例而言,美洲和歐洲各國的農民人口比例不高,但政府往往提供優渥補貼;在中國和印度等農業人口多的國家,反而是農民被迫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售出農作物,給都市居民消費。



4.北卡羅萊州公共退休基金挾900億美元,可對基金管理公司產生強大議價力?

長期以來,北卡羅萊州公共基金均與Blackstone、Warburg Pincus、Starwood Capitral Group簽訂長期合約,內容難以修改。Folwell是該州一位共和黨財務主管,他表示基金經理人持續引用合約內的「最優待國待遇(most-favored-nation clause)」,表示基金公司不能單獨僅對單一客戶打折,而對其他客戶維持原價。這樣也違反對其他客戶的價格合約。



5.Trump要減稅,但Goldman表示市場不買單,Goldman如何觀察市場情緒?

Goldman搜集許多付出高稅率的企業,並算出一籃子股市指標。在Trump意外勝選後,該指標衝高。然而經過三月四月,這一籃子指標反而比S&P 500還要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