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經驗曲線Experience Curve
2016/02/07 18:14
瀏覽4,79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經驗曲線最早由BCG提出,指出隨著企業的產量與成員的生產次數提升時,成員將會自經驗中習得更多經驗,並能有效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產業的市佔龍頭的能量能藉由經驗曲線解釋,他們藉由相當程度的生產經驗,使得獲利最大化。在曲線概念下,短期而言,產業的新進者可能會因為龍頭的成本已經很低,導致新進者的成本較高,影響定價與獲利,造成進入障礙。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成本領先策略:利用廣大的市場份額有效降低成本。經驗曲線的示意圖如下。

圖片來源:http://wiki.mbalib.com/zh-tw/波士顿经验曲线

BCG當時正研究某半導體公司的表現,便指出「當累積的生產/學習經驗倍增時,生產成本約降低20-30%。」勞工學習倍增的成效不一而定,例如在航空業為10-15%。但可以確認的是,每一個勞工的生產成本必定隨著經驗增加而降低,只是數字不一定,可能介於10-30%之間。一說為每個產品的製造規模不一樣,一個核子反應爐的產量比一個半導體少很多,且市場的交易量很低,還有產品品質的異質性,導致勞工的學習經驗的品質將異化。

很多人會將「規模經濟」與經驗曲線搞混。這裏必須要說明, 規模經濟是藉由分攤固定成本,來使生產成本逐步遞減。相對的,經驗曲線的進步原理是勞工的學習經驗,和找到創新方法生產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http://www.economist.com/node/14298944
https://www.extension.iastate.edu/AGDM/wholefarm/pdf/c5-208.pdf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080/758529064
http://wiki.mbalib.com/zh-tw/波士顿经验曲线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商業管理
自訂分類:商管理論
上一則: SWOT分析
下一則: PEST分析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