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銷中國
2022/06/13 09:06
瀏覽14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報載:
台大農經系教授雷立芬表示,大陸長期對我「讓利」,產出耀眼的外銷成績,會讓國人認為「農產能銷陸是因為台灣農業體質相當厲害」,長期下來【導致農產品管不夠嚴謹】;學者直陳,若抱持這種心態開拓其他市場,到哪都會有問題
看法:
這種讓利,就是簡單的澳門模式。
澳門模式就是一個「一國兩制」的典範,經濟上100%依賴陸客,「每天」都可以控制澳門的經濟。
今天那個人說話說的不對,馬上收緊今天能夠來澳門消費的人數。
澳門就只能乖乖聽話。
那年我發現這個模式,人在澳門,香港已經開始有怨言,因為陸客開始搶奶粉,澳門則賭場新開,滿街上都是年輕人,從廣東直接過來。
-
孫悟空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如來佛給孫悟空頭上帶了緊箍,唐僧一唸緊箍咒,戴於孫悟空頭上的緊箍便會收緊,使得孫悟空頭痛欲裂,越掙扎越痛苦。
中國處心積慮,對台灣開放市場,就是想要建立這種關係。
-
這種關係並非一定是惡意的,夫妻相互扶持,也有相互依賴,最重要的是這種關係最好是雙方情投意合,而且互利。不能期待單方面付出。
更重要的是其中一方不該一直利用或挑戰這種關係。有名分是最好,沒有名分,沒有義務,大家就各憑良心。
--
用「溫水煮青蛙」來形容這種關係也是不錯。那就是別有所圖,放長線釣大魚。
--
如果目的是「讓農產品管不嚴謹」,那就犧牲太大,讓中國自己國人冒風險。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現在把手上的網縮緊,台灣農產品開始進不去,對自己人民是負責任的表現,對台灣農業轉型,也是好事。
應該以「來自中國的善意」來看待這件事。
這也是「台海兩岸關係正常化」的必經之路。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