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俯瞰雙腿,是否曾發現腿上有著青色彎曲,凹凸如同蚯蚓般的血管浮現?特別是在炎熱夏日十分,穿著短褲不得不面對腳上這些不甚美觀的『浮腳筋』感到困擾?或者是在長年累積下,小腿與腳踝上皮膚逐漸變黑,甚至浮腫發生腳抽筋現象?事實上,這些都是所謂下肢“靜脈曲張”常見現象。
據估計,約有20%女性與10-15%男性有下肢靜脈曲張情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歐陽志佩解釋,大部份病人是因年紀大或家族遺傳導致,但懷孕婦女、過於肥胖者及需要長期站立工作者,像是老師、警衛、髮型師、專櫃小姐、餐廳服務員等,亦是好發族群。這些形成原因,是因為腿上靜脈血管出現問題所造成。
隨著年紀增長、長時間久站使腿部或腹部壓力增加,造成血管管壁缺乏彈性,加上靜脈內瓣膜失去原有功能不全而出現逆流,再加上重力原因,使下肢靜脈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造成靜脈血管逐漸撐大與擴張。
歐陽志佩說,由於擴張後逆流情況會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一但產生靜脈曲張,輕微者腿部皮膚只有細細的紫紅色或網狀血管擴張,嚴重者腿部甚至會突出一顆顆或條狀類似蚯蚓的青筋。若未加注意或治療,晚期症狀往往越來越嚴重。
下肢靜脈曲張有大有小,沒有一種治療方式可以解決所有的下肢靜脈曲張症,最好選擇應該是根據臨床靜脈曲張大小、部位、與需求,綜合的使用各種方式。歐陽志佩建議民眾,當發現腳上逐漸產生靜脈曲張情形時,可以多讓下肢運動,有空時腳抬高,或穿著彈性襪等,使血液不會停滯,促使靜脈血液回流以避免惡化。
他還說,當症狀產生時,如下肢腫脹、痠痛、抽筋、皮膚癢等情形發生,最好能就醫由醫生詳細評估,決定適合治療方式。歐陽志佩針對常見手術治療方式提出以下簡單介紹:
一、針對大腿或大靜脈的治療
1. 靜脈抽除手術:在腿部開兩個約2-5公分的傷口,利用醫療專用絲條,順著延伸到腹股溝靜脈匯處,固定後把整條「大隱靜脈」去除。
2. 靜脈內雷射或血管內燒灼治療:這是近幾年來發展出治療方式,由於使用針頭將導管引入血管內,因此幾乎沒有傷口,對於血管周圍組織破壞也減少很多。惟獨但目前健保並不給付,需自費進行手術。
二、消除中等與微細血管的擴張
1. 微創靜脈摘除術:傷口有如蚊蟲叮咬大小,適用於中等程度,網狀型的靜脈曲張。
2. 硬化劑注射療法:比較適合用於中等大小以下的靜脈曲張。將化學藥劑注射至曲張的靜脈,破壞血管內膜,使靜脈曲張封閉癒合。
3. 皮膚外用雷射治療:和去除斑點的雷射美容原理一樣,利用特定波長的雷射於特定大小的網狀靜脈。適用於較小型的網狀靜脈曲張。
歐陽志佩強調,不管治療方式如何,還是需請專業醫師評估後,給與適合的治療,才能避免惡化,以改善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歐陽志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