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苡 詩經·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值夜班的工程師 李魁賢
夜 掙扎著
彤色的眼睛
徘徊在遠方展望//
青草地上
揚著蹄子的小羊呢
四周盡是水泥地
粗糙得像腐蝕試驗過的樣片
灰濛濛的水泥地//
禁止踐踏
而又禁止跨越
而又禁止吸菸
夜 掙扎 掙扎著//
在十六角的塔下
值夜班的工程師
用濾斗似的眼睛
過濾著顫聲的夜//
插秧 詹冰
水田是鏡子
照映著藍天
照映著白雲
照映著青山
照映著綠樹//
農夫在插秧
插在綠樹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雲上
插在藍天上//
案:如果〈芣苡〉是一首勞動的讚美詩,那〈值夜班的工程師〉就是一首勞動的反思詩。〈芣苡〉在山間的勞動,與大自然融合,所採的車前草是中藥材,可治療不孕症或難產,有人口繁衍的美好願景。〈值夜班的工程師〉則有被工業文明束縛的無奈。〈插秧〉則是一幅農村風情畫,隽永有味。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子若2025/01/20 20:07
嵩麟淵明好!
我喜歡詹冰的詩作[插秧],那個意境很有畫面感。讚!
詹冰 插秧 真是一首充滿禪意的詩 嵩麟淵明 於 2025/01/20 20:20回覆 - 5樓. 嵩麟淵明2025/01/08 00:12
有時候 詩歌看不太懂 但讀了賞析之後 好像稍微懂了一些
古詩新詩中文詩外文詩都相同 好的賞析文章也有它的貢獻
評論賞析都是另一種形式的創作
改學生的作業 如果真是寫自己的處境 從中也可以認識學生
文學藝術似乎也是種心靈雞湯
社會上各種心靈大師很多 據說找他們指導 會有療效
其實 人生很多問題都要自己面對
參加心靈課程 心靈工作坊 心靈導師真能治癒心理創傷嗎
可能多少有效 這在社會上已經是很興盛的行業
願意去報名買心靈課程 本身就是想讓自己療癒
- 4樓. 嵩麟淵明2025/01/06 13:48
在網路上查到一篇林文寶和博士班研究生的論文
討論詹冰的插秧 他們認為這是一首童詩
PDF檔案 2012年12月發表 章法學與修辭學的研討會論文
大概10頁的論文 應該在12000字以上 短短童詩 如此展開論述 厲害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尋閱讀 這真是一篇非常詳盡討論這首詩的文章
仇小屏的章法學論著被多次引用
發表者是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的師生
林文寶曾經提示 中文系寫論文不善用圖表
某研討會的發言 當時我頗有體會 之後寫論文就用了一些圖表
學生的報告沒有參考林文寶的論文 已經核對過
學生主要參考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的詩人選集
葉石濤 臺灣文學史綱 也在參考書目內
- 3樓. 雲明2025/01/05 20:05采采芣苡,薄言略之?
冒昧詢問教授,這期末報告要讓學生賞析比較詩經及現代詩,是嗎?
好奇著學生如何賞析芣苡?
因好奇又在網上搜尋了芣苡。薄言兩字似乎有不同解釋:「我想做什麼」、「急急忙忙」、「淺薄的話,用作謙詞」?
詩經讓人培養閒情逸致,現代人忙碌過頭了。學生可以自選題目,不一定要詩經與現代詩的比較研究。
薄言也有語助詞的意思。
芣苡是一首勞動詩歌,類似後代的採茶歌。學生的報告有列參考書目,但內文沒有註解,有些內容有可能參考別人的,因為還沒核對,心裏存疑而已。大學部的報告問題很多,只好從寬處理。
嵩麟淵明 於 2025/01/05 20:33回覆 - 2樓. 嵩麟淵明2025/01/04 17:03
〈插秧〉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詩作,描繪了農夫在水田中插秧的情景,詩句簡潔而富有意境。詩人以「水田是鏡子」開篇,將水田比作鏡子,映照出藍天、白雲、青山和綠樹。這些自然景物通過水田的鏡面反映出來,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景畫。詩中的藍天、白雲、青山和綠樹,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也展現了農村生活的寧靜與祥和。
詩人接下來描寫了農夫在水田中插秧的情景。「插在綠樹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雲上,插在藍天上」,這些意象的排列,使得詩歌讀起來充滿了童真般的趣味。詩人通過意象的安排,讓讀者感受到農夫在田間勞作時的純真和快樂。
詩中的意象順序從藍天到綠樹,再回到藍天,形成了一個循環。這樣的結構如同農夫在水田中來回插秧的動作。農夫在勞作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種和諧的畫面讓人感受到農村生活的樸實與美好。詩人通過簡單的詩句,讓讀者在閱讀時不自覺地被這種純粹的美所打動。
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詹冰集》可以參考。以上引用自某位學生的期末報告。
林耀潾按:我在十八歲以前,有農村的插秧經驗,只覺腰酸背痛,「我不如老農」,農夫之所以是農夫,大概是他們的命運,他們的辛苦,局外人無法體會,距離的美感,以為他們很快樂,實際或不盡然。
- 1樓. 嵩麟淵明2025/01/04 16:32
開頭以「夜掙扎著,彤色的眼睛,徘徊在遠方展望」開篇,夜晚的掙扎象徵著人本身的活力和動力,在無盡的工作中,逐漸消耗殆盡。工程師的眼睛布滿血絲,表現了長時間勞動,導致的疲憊和過勞,如同無助的小羊,在荒蕪的水泥地上踢踏,無處可去。
「青草地上揚著蹄子的小羊呢,四周盡是水泥地,粗糙得像腐蝕過的樣片,灰濛濛的水泥地」以鮮明對比凸顯了自然與人造環境的巨大反差,草地象徵自由和自然,而水泥地則是人工和束縛。這樣的對比表現了工程師在現代都市環境中感受到的壓抑和無奈,四周的禁令,「禁止踐踏,而又禁止跨越,而又禁止吸菸」強調了現代人生活中的種種限制和束縛。
在詩的後半部,「在十六角的塔下,值夜班的工程師,用濾斗似的眼睛,過濾著顫聲的夜」不僅表現了工程師工作的辛勞,也暗示了他內心的孤獨和掙扎。
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李魁賢集》可以參考。以上引用自某位學生的期末報告。另有〈芣苡〉賞析,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