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8淡蘭古道暖東舊道(或稱十分古道)登山口,無大眾交通工具可達,須自行開車或搭計程車。


登山口有小停車場,暖東舊道由停車場左側步道口進入,一路上爬至最高點接五分山步道,單程剛好1公里。


8:52連日下雨水量充沛,一座搭建於溪床大石木頭便橋跨越溪流,續手作石階上爬,

距登山口200公尺古道有支線叉路-荖寮坑古道,可接回起登處停車場(回程再走)。

9:08石棚土地公,往五分山步道還有300公尺,

9:11還有200公尺即將爬上五分山步道了,古道旁有小平台休憩點。

看到白鐵柱繩索護欄陡階將爬上五分山稜線了,9:18爬上越嶺鞍部叉路,左往五分山雷達站,右下是新平溪煤礦園區,


往 新平溪煤礦園區這端有座嶺頭福德宮,內有百年石砌小土地公,路經此地參拜一下,祈求平安順遂,然後繞到廟後小山頭,
即頂子寮山,海拔545公尺,自然石基石。


9:22頂子寮山下來叉路處,往五分山雷達站1.8公里,剛開始步道旁的里程標示1.5,然後數字遞增,花崗石階陡上坡,


過2.2里程標,稍轉平緩,可望見2點鐘方向的五分山頂小白球及左側瞭望亭在山稜上,往右下方則可俯瞰基平橋跨越平溪山谷。
大概算一下,五分山步道1.8K至此走約0.8K,距五分山還有1公里。


今日五分山稜線上天氣不太好,陰時多雲偶細雨,接近瞭望亭,望向左下可遠眺基隆市區濱海一帶風光。

9:58過瞭望亭,續前行2分至叉路,主線左下130公尺是出另端登山口,取右鑽越箭竹芒草區小徑往五分山。


10:03五分山,名列台灣小百岳,山頂海拔757公尺,是平溪與瑞芳的界山,有編號1065二等三角點及編號1038三等三角點基石。

離開五分山原路返往嶺頭土地公叉,稜線上可見位於步道旁的五分山西峰,10:14右叉路(指標龍門山)小徑上爬,


10:16五分山西峰,海拔740公尺,無基石,無展望,


10:39回程由暖東舊道下來,10:55叉路取左走荖寮坑古道,下雨天木棧道濕滑小心行走,

八芝蘭竹是台灣特有的珍稀植物,高約3公尺小型竹子,不知是否台語俗稱的「怕麻筍」?


據說荖寮坑以前是樟腦產區,而荖寮坑地名可能由腦寮坑日久轉音而來,古道沿途仍有石頭厝遺址,

11:05叉路,先直行往礦場辦公廳遺址,


木棧平台叉路下行,此地以前是排煙道及鍋爐間,


前行不遠即辦公廳遺址,據載是昔日礦場指揮中心,辦理礦工報到、退場、工資計算及裝備物料供應等業務。

辦公梯遺址木棧道階梯爬上,11:12繞回11:05叉路下行,青楓樹掉下幾片紅葉,步道旁有黃色根節蘭花開,

沿溪畔而行,11:20出古道口回到停車場。行程里程/時間:約6.9K/2.5小時 1141106
▲淡蘭山徑暖東舊道-頂子寮山-五分山-西峰-荖寮坑古道去回.gpx
▲淡蘭山徑暖東舊道-頂子寮山-五分山-西峰-荖寮坑古道去回3D軌跡影片
▲淡蘭山徑暖東舊道-頂子寮山-五分山-西峰-荖寮坑古道(背景音樂:離別的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