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的「弭兵之會」
2025/03/02 16:55
瀏覽816
迴響1
推薦12
引用0
如果我說:幾天前剛剛發生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那樁羞辱烏克蘭總統及人民,並打了所有「相信民主」「相信美國」的人一個巴掌的事件,其實正是接下來全球可以期待的「長期和平」年代的先聲,這個,會不會引起大家的反感,口誅筆伐另加網暴啊?
顯然在烏克蘭代表團走進白宮之前,川普與普丁,就已經談好了交易──包括要烏克蘭付出的代價在內。
在一個「多極」世界的國際關係中,「讓少數大國滿意」,是維持長期均勢,或至少,長期沒有大規模熱戰的先決條件。
然後,不要忘了川普在2月13日丟出的橄欖枝/誘餌:他要與俄羅斯和中國展開核裁軍談判。他表示:「我們正在把本可以用於更有生産力的事情的資金用於開發核武器」。他希望三國最終能夠達成將國防預算減半的協議。
當然,對於上面的提議,是否大家真的可以坦誠以對,共躋大同,還是又是一個癡人說夢,我們不用太天真。但至少這是一個信號:美國,將滿足於現有的勢力範圍,希望中俄認定的勢力範圍也能穩定下來。烏克蘭?給俄國;中東?美國要,但是透過以色列代理人;台灣?……。
然後,三國共同打擊「恐怖主義」──伊斯蘭極端主義或是「內亞」軸心的再現,是無論「大美」「大漢」還是「大斯拉夫」都感到恐懼的。
在慨歎「欺凌弱小」「正義何在」的同時,不妨參考一下2500年前的一樁舊事──春秋晚期的「弭兵之會」。
維基百科的「弭兵之盟」詞條,寫得簡潔清楚。容我摘錄重組部份內容:
晉國與楚國二大國爭霸,中間鄭、宋等諸小國飽罹戰禍。於是西元前546年,宋國大夫向戌發起弭兵之會,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魯國、衞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等14國在宋國的西門之外結盟
簽訂的盟約是:「晉、楚之從,交相見也。」意思是:「晉的僕從國要朝貢楚國,而楚的僕從國要朝貢晉國。」與會14國中,齊國作為晉的盟國,不朝拜楚國;秦國為楚國的盟國,亦不朝於晉國。邾國為齊國的附庸,滕國為宋國的附庸,不參與盟會。
會盟之後,春秋時代「爭霸」的大型戰爭暫時停止,使得中原小國得以喘息。
但是,這些小國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此後「僕僕於晉、楚之庭」,「犧牲玉帛,待於二境」,小國必須「盡其土實,重其幣帛,供其職貢,從其時命,賀福吊凶」,受到晉國、楚國兩國的嚴重剝削。大國對小國的橫徵暴斂使小國「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像鄭國大夫子產便哀嘆:「諸侯修盟,存小國也。貢獻無極,亡可待也!」(《左傳‧昭公十三年》)
換言之,大國犧牲了小國的利益,達到暫時的和解。
另外,弭兵之會中,齊國與秦國因為具有相當實力,所以免於被二大「盟主」剝削的代價。他們的角色,可以今日的歐盟比附。
弭兵之會帶來了和平──無論小國付出了甚麼代價。或許川普這個商人,也會以「實際」「實力」「成本效益」等思考的角度,帶來和平。小規模、區域性的衝突仍會持續,但大國之間的熱戰,應該可以避免。
至於這種「恥辱的和平」能夠持續到甚麼時候,有二個因素值得注意:
第一,現今世局與冷戰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個「至少三極」──美、中、俄並存的世界。套劉慈欣的《三體》:在三個恆星並存的系統中,由於引力作用的複雜性,天體的運動會變得難以預測,並可能產生各種不穩定的樣態。因此,屆時世局發展是否能照各大國戰略策士們的設想進行,尚有待觀察。
其次,均勢及穩定的打破,通常都與新興勢力的崛起有關。春秋時代的最後幾十年,是南方崛起的新興強權吳國及越國。目前的「三極」均勢,是會由重新武裝後的歐盟、印度、伊朗、土耳其,還是巴西、印尼等「南方」國家來挑戰,尚待觀察。
顯然在烏克蘭代表團走進白宮之前,川普與普丁,就已經談好了交易──包括要烏克蘭付出的代價在內。
在一個「多極」世界的國際關係中,「讓少數大國滿意」,是維持長期均勢,或至少,長期沒有大規模熱戰的先決條件。
然後,不要忘了川普在2月13日丟出的橄欖枝/誘餌:他要與俄羅斯和中國展開核裁軍談判。他表示:「我們正在把本可以用於更有生産力的事情的資金用於開發核武器」。他希望三國最終能夠達成將國防預算減半的協議。
當然,對於上面的提議,是否大家真的可以坦誠以對,共躋大同,還是又是一個癡人說夢,我們不用太天真。但至少這是一個信號:美國,將滿足於現有的勢力範圍,希望中俄認定的勢力範圍也能穩定下來。烏克蘭?給俄國;中東?美國要,但是透過以色列代理人;台灣?……。
然後,三國共同打擊「恐怖主義」──伊斯蘭極端主義或是「內亞」軸心的再現,是無論「大美」「大漢」還是「大斯拉夫」都感到恐懼的。
在慨歎「欺凌弱小」「正義何在」的同時,不妨參考一下2500年前的一樁舊事──春秋晚期的「弭兵之會」。
維基百科的「弭兵之盟」詞條,寫得簡潔清楚。容我摘錄重組部份內容:
晉國與楚國二大國爭霸,中間鄭、宋等諸小國飽罹戰禍。於是西元前546年,宋國大夫向戌發起弭兵之會,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魯國、衞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等14國在宋國的西門之外結盟
簽訂的盟約是:「晉、楚之從,交相見也。」意思是:「晉的僕從國要朝貢楚國,而楚的僕從國要朝貢晉國。」與會14國中,齊國作為晉的盟國,不朝拜楚國;秦國為楚國的盟國,亦不朝於晉國。邾國為齊國的附庸,滕國為宋國的附庸,不參與盟會。
會盟之後,春秋時代「爭霸」的大型戰爭暫時停止,使得中原小國得以喘息。
但是,這些小國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此後「僕僕於晉、楚之庭」,「犧牲玉帛,待於二境」,小國必須「盡其土實,重其幣帛,供其職貢,從其時命,賀福吊凶」,受到晉國、楚國兩國的嚴重剝削。大國對小國的橫徵暴斂使小國「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像鄭國大夫子產便哀嘆:「諸侯修盟,存小國也。貢獻無極,亡可待也!」(《左傳‧昭公十三年》)
換言之,大國犧牲了小國的利益,達到暫時的和解。
另外,弭兵之會中,齊國與秦國因為具有相當實力,所以免於被二大「盟主」剝削的代價。他們的角色,可以今日的歐盟比附。
弭兵之會帶來了和平──無論小國付出了甚麼代價。或許川普這個商人,也會以「實際」「實力」「成本效益」等思考的角度,帶來和平。小規模、區域性的衝突仍會持續,但大國之間的熱戰,應該可以避免。
至於這種「恥辱的和平」能夠持續到甚麼時候,有二個因素值得注意:
第一,現今世局與冷戰不同之處在於:這是一個「至少三極」──美、中、俄並存的世界。套劉慈欣的《三體》:在三個恆星並存的系統中,由於引力作用的複雜性,天體的運動會變得難以預測,並可能產生各種不穩定的樣態。因此,屆時世局發展是否能照各大國戰略策士們的設想進行,尚有待觀察。
其次,均勢及穩定的打破,通常都與新興勢力的崛起有關。春秋時代的最後幾十年,是南方崛起的新興強權吳國及越國。目前的「三極」均勢,是會由重新武裝後的歐盟、印度、伊朗、土耳其,還是巴西、印尼等「南方」國家來挑戰,尚待觀察。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1) :
- 1樓. 魔師帆正東2025/04/06 14:09川普政府誤發電郵!24萬烏克蘭人被強制離美
美國國土安全部
(DHS)近日誤
發電子郵件給部
分烏克蘭難民,
通知他們的臨時
居留身分將在 7
天內被取消,並
要求他們立即離
境,否則將面臨
強制執法行動,
引發受保烏克蘭
人的恐慌與不安
。儘管川普政府
隨後澄清相關郵
件只是被錯誤發
送。
據《衛報》報
導,自俄羅斯
入侵烏克蘭以
來,約有24萬
名烏克蘭人透
過拜登政府推
出的「團結烏
克蘭」人道計
畫進入美國,
獲得臨時合法
居留身分與工
作許可,得以
在美安身立命
。
卓榮泰提880億方案因應美關稅 朱立倫:短期止痛藥
針對美國即將
對台灣課徵32
%的對等關稅
,行政院長卓
榮泰今天提出
880億元的因
應措施。國民
黨主席朱立倫
表示,卓榮泰
提出的紓困方
案是短期止痛
藥, 880億台
幣也不過26億
美元,面對每
年台灣可能損
失的 370億美
金規模,根本
就是杯水車薪
。
朱立倫表示,
昨天美方宣布
將對台灣課徵
高達32%的關
稅,對中小企
業及出口導向
產業是一記沉
重打擊。預估
今年GDP可能
大減 3.8%,
出口更可能重
創六成。這不
是短期波動,
而是一場結構
性、持續性的
挑戰。
當民進黨錯誤
的判斷與策略
,換來的卻是
高達32%的關
稅,這筆帳,
到底誰來負責
?
辜嚴倬雲辭世 吳敦義:感念過去諸多指導與幫助
吳主席 是 馬、王 都能接受的人選,是 國民黨內的
最大公約數。
吳敦義主席 應該參選 黨主席 、參選總統 才是 啊!
要相信老母娘是唯一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