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氣象台開始報導颱風消息,當旅遊巴士駛往東海岸地區時,導遊擔心是否有些原定參觀的景點,會因為颱風關係,而被臨時取消。看太平洋沿岸,浪潮如此洶湧。一些原定參觀的景點,也就自然中止了。這天我們入宿台東縣卑南鄉的一間酒店。卑南鄉的知本溫泉,十分著名。這酒店的每間房間也都引入溫泉,讓我們洗淨了旅程的疲憊,晚間還有場卑南族的舞蹈表演。
台灣納入清朝版圖時,原先採取漢蕃分治。但是漢人逐漸侵蝕原住民土地。平地的平埔族完全漢化。不願漢化的原住民大都移居東海岸。卑南鄉這個地名,或許與卑南族有些淵源也不一定。
19日一早,離開酒店,這天颱風入境,據導遊所說,昨天我們路過時,看到的那些果園都被豪雨淹沒了。台灣的颱風很多是從東海岸登陸,可以想像到居住在東海岸的原住民,差不多每年都要接受大自然的洗禮。 中午我們路過台東縣成功鎮的新靈寺,就在寺內進午餐。這個寺院和大崗山超峰寺類似,原本爲漁民奉祀的媽祖廟,在日據時代一度被佔領,改成(日本)淨土宗的佈教所。光復後改建爲新靈寺,成為寺院。超峰寺新靈寺是否只是個特殊例子呢?殖民地政府在台灣到底採取何種宗教政策呢?台灣的寺廟在日據時代又是處於何種情況呢?
1945年對台灣宗教而言是個轉捩點。如果日本没有戰敗,台灣長期處於日本統治下,那麼台灣的佛教,今天又是個怎麼樣的情況呢?
日本的佛教雖是由中國傳入,但在鎌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親鸞聖人這個非僧非俗所創的浄土真宗認為要普渡眾生,應該「肉食妻帶」,也就是和俗人一樣吃肉娶妻。這個 「肉食妻帶」的主張在當時的日本佛教界,是個異端。但是明治5年(1872),政府下令,今後「僧尼肉食妻帶蓄髮悉聽尊便,法事之外,服裝亦無限制,穿著如一般百姓亦可」。雖然有些僧侶不以為然,覺得還是應該秉持戒律。但是大勢所趨,肉食妻帶蓄髮,也漸漸普及到其他宗派。日據時代以曹洞宗為首,淨土宗,淨土真宗,真言宗都先後進入台灣佈教。在1938年殖民地政府推行皇民運動時,一時之間,有人提議燒毀台灣寺廟神祗,讓他們改宗,這個計畫進行了三年,但其後因為有識者反對,以為在統治異族時,必須循序漸進,假以時日,不可冒然推進。否則燒得了神祗,卻燒不盡居民心中的信仰。殖民地政府接受這個說法,中止了燒毀寺廟神祗的計畫。但是如果日本有更長的時間統治台灣,結局如何,就很難預料。或許我們看到的不是前文所提到的那樣巨體化國際化的佛教,而是滿街充滿了肉食妻帶蓄髮的非僧非俗的僧尼。
離開新靈寺,我們從台東開始進入花蓮。從巴士窗外望出去,看到鹿港辜家的花蓮和平水泥廠。這個水泥廠是90年代初響應政府水泥廠西遷政策而建立的。創始人是深得蔣經國倚重的辜振甫。但是當初遭到原住民的反對,以為會破壞生態,造成環境污染等。一直拖到1999年才開始動工。之後配合工業區,也建立了專用的港口,電廠與鐵道輸送系統。2020年和平廠啟動「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將水泥廠打造成「港口+發電+水泥+再生」循環工廠。鹿港辜家在台灣舉足輕重,不管是日據時代,還是威權時代,都顯赫一時。即使目前藍綠輪流執政,也都沒影響到他們家族的發展。辜家第三代,辜振甫爲蔣經國重用,其異母弟辜寬敏卻是台灣獨立派。政治立場迥然不同。這情形類似大陸紅二代,一個家族,要保持繁榮,多數會讓兒女從事不同行業,有從商的,也有從政的,不會全押寶在同一處。我對辜寬敏留下較深印象的是他對女性的歧視發言。先是針對呂秀蓮,說「穿裙子的怎能作為三軍統帥呢」,跟著的是對將被提名爲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說「怎能選一個沒結婚的小姐當總統」的這些話。在思想上有如此偏差的人,在政治上自然很難有準確的判斷。如果他的想法,作法影響到大局,那才真叫人擔憂。
在花蓮住宿的旅館附近,有間松園別館,據説這別館在1942-1943太平洋戰爭時 ,利用其天險,在此設立陸軍軍事部,除了募兵外,並被作為南進基地。日本敗戰後,這裡又成了美軍顧問團的俱樂部。台美斷交後,被放置了一段時間,2002年登記為歷史建築。這個別館的建立與使用,呈現出台灣與日本和美軍的關係.台灣今昔歷史的發展,仍然脫不了它與美日的關係。
7月20日我們離開花蓮,進入宜蘭時,薇帕颱風已經離去。轉向香港方面。團員開始擔心,香港掛風球,是否會影響他們21日返港的事,大家不斷地和在港家人聯絡。
在宜蘭我們去參觀了宜蘭設治紀念館。這個紀念館很有意思。花蓮原住民以阿美族人數居多,但是宜蘭原住民則以噶瑪蘭族為多。館內的展示品中有些相片的說明,有日文也有中文。但內容各異其趣。在入口處的一個玻璃窗內有幾張穿著西服的日人相片,其中一張相片,在說明中,寫著「西鄉菊次郎」。看到「西鄉」這個姓氏,我暗自嘀咕,是否與倒幕的那個「西鄉隆盛」有關連,仔細一看說明,果然是西鄉隆盛的兒子。在玻璃窗旁邊排列著三個穿著清朝官服的雕像。從正面望去中間坐著的是台灣知府兼辦開蘭主事的楊廷理,右邊是第一任通判翟涂,左邊是第三任通判陳蒸。這三個人被稱爲理蘭三名宦。日人相片與清朝官吏雕像並列,看得出台灣以平常心接受了過往的歷史事實,既無抹殺也無特別的詆毀。
有趣的是其他的一些相片和地圖的說明。有張古老的相片,大概是在日據時代照的。大標題寫著「土匪騷擾時代(其の二)」「宜蘭に於ける林火旺一味帰順式状況(在宜蘭林火旺一黨歸順典禮的情況)」。如果根據日文的說明,這張相片是土匪騷擾時代的第二張相片。相片的內容是林火旺率其黨羽歸降時的狀況相片。但是下面的中文說明就不是這樣了。寫著的是「林火旺等人礁溪談判」,隻言未提歸順之事。我們不知道館員為何做此說明。也不知道事實真相如何?同一個場景,日方的說明是歸順,館內的看法止於談判。在這些相片旁邊還懸掛了一個「抗日集團分布圖」。就日方來看林火旺是所謂的「土匪」,就館內的看法,似乎就不是如此了。價值觀的不同,同一個人物,可能被看成土匪,也可能被看成英雄。同一個場面,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釋。
20日這天傍晚我們離開了東海岸,住宿在板橋一間飯店。原本21日那天要去參觀善導寺。但是因為擔心香港颱風的動向,團員們歸心似箭。也就臨時取消了參觀善導寺。
21日回港航機是晚間班機。我們還有些時間,導遊臨時決定帶我們去參觀「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取名「華山」是紀念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1914年是日據時代在此設酒廠的年代,至於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則在顯示這個園區是用來發展文化創意的產業」,這個產業區土地由政府提供,鼓勵青年在此經營他們的獨創產業。類似這類的文化創意產業,我在台中也曾參觀過,只覺得似乎以手藝品為多。缺少突破。在日本也常利用無人居住的空屋,讓年輕藝術家在此舉行各種活動或作為創作的地方。扶植青年創業不只台日如此,韓國也有類似現象。但是程度上有些不同。比起韓國,台日的失業率不算太高。,韓國失業率偏高約在7%~9%左右,因此這種官民合作的創業也就更加追求效果,政府與地方自治體企業都參加,並積極貸款支援青年創業。把它作為將來提高國力的戰略之一。
過了午間,香港解除了風球,航機如預訂出發,送走了其他團員,我開始了21日以後自己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