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276章[高雄市那瑪夏區] 錫安山
2019/08/02 22:29
瀏覽3,902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旅行日期:108.07.06 
關鍵字:錫安山

那瑪夏和甲仙的交界,面對阿里山山脈和玉山山脈對峙的峽谷,道路轉彎之後,鋼構橋梁之前,臺29線旁一條山道蜿蜒向上,樹林外有一大石牌標誌「錫安山」字樣,接續「基路伯大門」,門上守衛聖山、把守生命樹道路的天使展翅迎接,通過收費站與「愛的請求」標語,外型彷彿歐洲城堡的建築矗立山巔,幾度轉彎攀升,也越來越接近山巔的城堡,漸漸地,極具神秘色彩的基督莊園終於浮現眼前。

愛的請求
萬王之王耶穌基督,是公義忌邪的神;錫安,乃是祂賜平安的聖山,並非一般性的觀光遊覽區。為使朋友們能從錫安蒙恩惠、得平安,我們有如下愛的請求:
˙請勿攜帶偶像、符咒、念珠、香燭,或任何與偶像有關的物品上山
˙請勿吸菸、喝酒、嚼吐檳榔、賭博、野炊、露營,以及從事各種世俗及宗教活動
˙請勿攀折花木、摘採蔬果或砍挖任何植物
˙禁制區內請勿擅自進入
˙請保持聖山環境清潔,廢棄物請依類丟置垃圾桶內或自行攜帶下山
錫安山開放的時間為6:30AM至5:30PM,請按時上下山。

1.

錫安山,英文名「Holy Mt. Zion」,原本的意思是保障、碉堡,或者聖經中的耶布斯城,耶布斯城被大衛佔領以後改名「耶路撒冷」,又稱作「大衛的城」、「錫安的保障」等等,甚至代表以色列國,至今錫安山仍保有聖母升天修道院、大衛墓、馬可樓等等名勝。

但是位於臺灣南部的錫安山,卻和以色列的錫安山沒有很大的關聯,錫安山舊稱「雙連堀」,因為山中有前堀和後堀兩個水堀而得名,日據時期此處曾經伐製樟腦,後來遭受祝融,變成一片野牛棲息的草原,隨後許多來自嘉義山區的農民在此放牧維生。

民國52年(1963),洪以利亞(洪三期)、張約翰(張國勝)、朱約拿(朱棣華)等人到此墾荒,民國54年(1965)洪以利亞在臺北遇見新約教派的創始人--江端儀,並且皈依新約教會,邀請教會的「聖徒」上山協助開發,花費二十幾年的歲月,投入上億元的資金,打造出一方遺世獨立的「伊甸園」。

2.

映著一池青山,「天池」本來也是草原上的水堀,錫安山的居民70餘人運用鋤頭、舊十字鎬和一些畚箕,還有一頭從未負過軛的公牛,費時77天,於民國62年(1973)6月完工,池畔的凱旋樓則是遊客中心,販售莊園自行栽種的農產品,也提供導覽服務,正當我們研究園區地圖時,一位信徒走出屋內,微笑向我們招呼。

「歡迎來到錫安山,現在你們看到前面的水池叫作『天池』,天池對面的堡壘叫作『大衛城堡』,從這裡往左邊走路三分鐘就可以看到『梅園』,春天時這裡的梅花很美,然後往上是我們的『聖殿』,也是錫安山裡風景最美的地方,可以開車直接上去,不需要走樓梯。」她攤開摺頁一一解說,「這份摺頁送給你們,如果有問題都可以來遊客中心詢問。」

由於過去曾經在街上遭遇幾次被強迫傳教的不好經驗,見到園內人士難免心情忐忑,但是售票亭的人員,還有面前的導覽都面帶笑容,也不刻意灌輸宗教思想,或許是接觸許多遊客以後,曉得彼此尊重是最平和的方式吧?

3.

然而,形形色色的標語在莊園內隨處可見,錫安山對信仰的激情,陳列館裡的文字敘述嶄露無遺。民國68年(1979)洪以利亞宣告:「臺灣高雄小林的錫安山,就是『聖經˙以賽亞書』所預言的耶和華殿的山!萬民都要流歸這山!」此舉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們上山參觀,同時卻引發政府的疑慮,隔年國家安全局推行「清岳專案」將居民強制驅離。

錫安山的歷史陳列館分成三個展館,總館位在勝利大樓一樓,解說錫安山的創立,簡介遍佈世界各地的錫安山分支;二館是錫安山大會所舊址,陳列錫安山開墾經過,以及與國民政府之間的衝突,會所後方的「百香果洗滌台」維持舊貌,加工後的百香果汁更是錫安山的特產。

希伯崙山莊旁的三館停放三輛車子,民國75年(1986)居民重返錫安山,當時山區尚未開路,準備三輛吉普車充當交通工具,分別漆成紅、白、黃三色,象徵「紅馬」、「白馬」、「黃馬」,其中,「紅馬」在完全沒有路的情況下,曾經一舉衝上錫安山最高峰。

4.

探訪錫安山,並不是對當地特殊的宗教信仰感到好奇,也不是為了一睹原木搭建的聖殿,最主要的,是從聖殿看見的壯闊景緻。

民國52年(1963)洪以利亞來到錫安山開墾,隨後皈依新約教會,他想到從田園俯瞰楠梓仙溪河谷,排列的山岳總計十二重,「12」在基督教裡被視為完美的數字,V型峽谷更代表著「勝利」,因此,他將農牧時枕石而睡的地方修築為祭壇;刻有「耶和華的壇」石牌背後,許多人凝視遠方,計算眼前看見的山岳究竟幾層,此時山外的甲仙正瀰漫在大雨中,無法一覽全貌。

聖殿以原木建造,信徒可以在神殿內自由集會、祭拜,頌讚神,下午四點整,「牧師」正在聖殿裡慷慨激昂地述說錫安山的歷史,「然後呢?他們就把我們關起來了!」多數人不為了聆聽教義,坐在臺階上休息放空,有些人則漫步草坪,草坪中央的「H」符號代表著「Holy」,深紅色彩陽光下特別鮮明。

「哈利路亞!」過了一陣子,聖殿裡傳來響亮呼告,男女老少展開雙臂高呼,隨後響起陣陣掌聲。

除了「基路伯大門」、「錫安山」大石牌、「錫安保障」,山道上保存早期建設房舍的水泥廠,還有一部載運遊客的錫安山專車,隨著時代演進,錫安山對外人已經比想像中開放不少,或許不欣賞山中的宗教信仰,或許欣賞山中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卻都是特殊的旅行經驗。
經過大石牌,望見楠梓仙溪、臺29線,以及溪床上架設的便橋,心裡竟然升起有如重返人境的喜悅,方才所經歷的一切恍若隔世。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01中華民國(臺灣)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