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下午5點34分,從二水車站出發,邁向南投縣境之前,集集線列車悠悠晃晃駛抵源泉車站。舊稱「鼻仔頭」,源泉車站最初是日據明治43年(1910)啟用的糖業鐵路的其中一座驛站,大正11年(1922)集集線鐵路通車,運送原木兼具客運,民國51年(1962)改名為「源泉」,更是彰化縣最南端的車站。
車水馬龍的員集路貫穿其間,源泉村坐擁八堡圳、林先生廟,以及源泉社區活動中心附近肥沃的「黑泥田」。將原本位於員集路上的「源泉文具店」加以整修,源泉社區發展協會在民國109年(2020)成立「源泉故事屋」,不僅作為當地農產品銷售展示平臺,社區志工也舉辦小旅行,分享源泉社區的故事。
6.
「據說,清朝康熙年間林先生教導村民製作石笱(音同狗)的地方,就在源泉故事屋走出去左轉的一棵五層樓高的芒果樹下。」黑瓦覆頂的老屋前,社區志工熱切地娓娓訴說八堡圳的身世。
舊名「施厝圳」的八堡圳,名稱取自率領村人開鑿埤圳的鳳山拔貢后陞兵馬指揮施世榜。清康熙48年(1709)巡視彰化東南隅的土地時,施世榜發現當地地形平坦,環境卻相當荒蕪,於是花費十年時間興建埤圳,引濁水溪水灌溉農田;因此,八堡圳也被稱為「濁水圳」。至於「八堡圳」一名的來由,則是因為埤圳灌溉範圍涵蓋當時彰化縣東螺東西二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馬芝堡,以及線東堡等八堡而得名。
作為清代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八堡圳與臺南通埒(音同勒)圳、新竹隆恩圳並稱臺灣三大古老埤圳,甚至被日本人認定為第一座具備公共埤圳性質的水圳;後來,八堡圳與十五庄圳整併管理,後者是由黃世卿率眾於清康熙60年(1721)所建,別稱「八堡二圳」,與別稱「八堡一圳」的八堡圳相區隔,兩座埤圳系統灌溉面積達兩萬公頃。日據大正12年(1923)日人又將慶豐、大義、義和,以及同慶四圳納入八堡圳系統,總計灌溉面積廣達兩萬五千公頃。
7.
除了施世榜的高瞻遠矚,八堡圳的修築過程中,「林先生」的不求聞達同樣功不可沒。無法將濁水溪水導入圳道中,一直是開鑿八堡圳時遇到的瓶頸,就在此時,一位智者向施世榜傳授引水及施工秘笈,施世榜欲知智者姓名,智者僅表示稱之為「林先生」即可;順利將溪水引進圳中之後,施世榜希望以千金酬謝,林先生不但拒收,更隨即離開彰化,從此不知所終。
矗立於二水圳頭,今日農田水利署彰化管理處彰化用水管制中心範圍內的「林先生廟」,是施世榜為了感念林先生的無私奉獻所建立。林先生廟屢遭祝融與水患,大正八年(1919)地方仕紳董樹來、鄭佳房、鄭傳準,以及陳天德等四位發起籌資重建;民國64年(1975)時任省主席謝東閔撥款重修,並且交由彰化農田水利會管理,林先生廟自此成為官設公廟。廟內主供林先生祿位,左右配祀施世榜和黃仕卿,也就是分別闢建八堡一圳與八堡二圳的功臣。
「籠仔窩」又被稱作「壩籠」或是「石笱」,是林先生傳授的引水工法。頭寬尾挾之圓錐型石笱是以籐編織而成,狀如倒筍,內部放置石塊;石笱尖端朝向下游,並且堆疊於溪流當中,接著使用稻草將石縫填補擋住水流,藉此提高水位,將溪水導引至水渠,如此旱季時可以導水入圳,雨季時則能抵銷濁水溪溪水氾濫時侵蝕河堤的衝擊。據說,早在秦朝就已經出現類似「石笱」、運用竹籠卵石修築的水利工程;除此之外,「源泉故事屋」裡販售社區長輩手工製作的迷你「石笱」工藝品,作為社區發展的基金。
8.
「還記得我嗎?很高興又遇見您!」從林先生廟跨越員集路到達源泉社區活動中心,再度與源泉故事屋的社區志工巧遇。活動中心面前,八堡一圳和八堡二圳取水口由此分岔,將灌溉用水輸送至彰化平原四面八方,而這也成為二水舊地名「二八水」的來由;「二八水」的另一個由來,則是此地位於濁水溪和清水溪匯流處,因而被稱作「二幅(pak)水」或是「二合(kap)水」,後來轉變成發音相近的「二八水」。
順著八堡圳上溯,水圳左岸的「黑泥田」是民國107年(2018)起舉辦「黑泥田拔河大賽」的場地;早年在春稻與秋稻間隔期間,二水地區的農民放水進入稻田,透過浸泡,孩童將稻草稈結成繩索,在黑泥田裡享受「搝(音同糗)大索」(拔河)的樂趣。不只重溫舊夢,「黑泥田拔河大賽」每年吸引全臺各地的同好共襄盛舉。
除此之外,「二八水跑水節」也是源泉社區的經典。跑水節的起源,源自舊時農民每逢圳渠築成通水時,為了祈求通水順利,保佑農產豐收,依循古禮殺牲於圳頭祭拜,並且舉行通水祭儀式;民國92年(2003)將這份傳統轉變成「二八水跑水節」,年年舉辦傳承至今,藉此緬懷開鑿水圳的林先生、施世榜,以及黃仕卿三位先賢,傳達飲水思源的美德。
9.
「我們(源泉社區)在去年的時候得到全縣金牌農村競賽的金牌,今年將會挑戰全臺灣(金牌農村競賽)的比賽。」對著活動中心大門懸掛的金牌匾額,社區志工不禁驕傲地說。
傍晚六點,活動中心前的石笱藝術造景透出溫暖的燈光,與矗立在八堡圳對岸黑泥田的石笱遙相輝映;登上橫跨八堡圳的小橋,八卦山剪影之下,裝飾於水圳壁面的石笱點點串連成燈河,傳統工藝在約略三百年之後獲得嶄新的詮釋,呈現典雅且摩登的氛圍。如果有一天林先生再度歸來,或許也會對這幅景象驚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