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148章[南投縣魚池鄉] 日月潭) 逐鹿而居 群山間的邵族家園
2017/07/27 11:30
瀏覽459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旅行日期:17.01.28 
發表日期:17.03.03
關鍵字:日月潭、伊達邵、邵族、土亭仔步道、慈恩塔

離開潭南村,投63線蜿蜒繞經幾個山谷連接伊達邵,轉過一處山坳,視野豁然開朗,日月潭碧綠光影映入眼簾,環潭公路附近民宿林立,停滿車輛的小徑人山人海,回首被樹林遮蔽的深山恍若隔世。
義勇街是伊達邵最熱鬧的街道,沿途不乏便利商店、飲料店、小吃攤,有些店鋪甚至打著邵族風味餐招牌,包含山豬肉、溪蝦、麻竹筍以及香菇等等,也許食材道地,菜餚並不出色,攤販吆喝的點心也不太引起我的興趣。在人潮中緩慢推進,終於走到伊達邵碼頭。

木棧道筆直通向八角亭,這是碼頭最初的樣貌,或許是為了迎接日益增加的觀光客,碼頭大幅擴建,遊客中心彷彿一艘遊艇停靠棧台底端,船隻泊滿渡頭,穿梭浮島之間,岸上遊人魚貫往來,樹蔭下則有歌手身著類似阿美族的服飾,高唱原住民風歌謠,不遠處可見日月潭纜車。
這裡是邵族人的家園,在無數潮起潮落中搖擺、漂泊。
1.

相傳百年前,一群獵人發現一隻罕見的大白鹿,歷經數天挨餓受凍,他們決定要成功捕捉到牠,於是從阿里山出發經過東埔,再一路跋涉到日月潭邊,眼見無路可逃,大白鹿索性躍入水中;找不到鹿蹤的獵人只好獵捕山羌為生,就在清洗內臟時吸引到水中的魚類,他們隨手撈魚試吃,發現鮮香味美,後來,獵人們決定舉族遷徙到此安居,並且賦予湖泊「Zintun」之名。

邵族的傳說充滿著戲劇性,歷史上外族對他們的認識也眾說紛紜,「邵」(Thau)原意是「我們是人」,清朝年間,邵族人住在西岸,漢人從水里進入日月潭,稱他們為「水社化番」或是「水沙連化番」,「化番」是指介於「生番」和「熟番」之間的族群,日據時期也曾產生劃歸「高山族」或是「阿里山鄒族的支族」的爭議。

日據末期興建水力發電廠,從武界水庫引水匯入日月潭,使得潭水上升18公尺,為了安頓族人,昭和9年(1934)將之遷徙到卜吉社(barawbaw),當時稱作「化番社」,光復後更名「德化」,民國90年(2001)8月10日邵族正名成功,成為我國第十個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德化也恢復「伊達邵」舊名。
2.

邵族人原居沙巴蘭山(又名「二龍山」)和茄苳崙交界地帶,舊稱石印(Su’in),石印社最強盛時,曾經據有水沙連附近廣闊領域,建有社仔、頭社、水社、貓囒等等聚落,日月潭周邊則分布拉魯(Lalu)、石印、外石印(Taringkuan),清乾隆46年(1693)黃漢到日月潭與邵族貿易,光緒年間漢人大舉侵墾,迫使族人退守石印舊社所在的土亭仔,直到水庫擴建。

土亭仔步道長約600公尺,由停車場緩慢下坡到潭邊,距離不長,前後起伏不大,路徑兩旁的林相相對起來也比較單純,崖薑蕨和鳥巢蕨生長在樹幹上,麻竹林是當地民俗植物,解說牌上陳述的,更是屬於邵族的神話傳說:

A. 貓頭鷹
據說以前有一個少女因為婚前懷孕讓族人蒙羞,她承受不了譴責逃入山中,最後不幸罹難,化作一隻貓頭鷹(shmadia),此後,貓頭鷹便會在有孕婦人家的屋頂啼叫,提醒婦女愛惜身體,貓頭鷹也會守護獵人找到回家的路,所以不可以獵殺。
B. 靈鳥
邵族凡事都會進行「鳥占」,繡眼畫眉(shmashuni)嘴細略微下彎,頭至後頸為灰褐色,眼眶為白色,頭側、眼上方處有較深的褐色條紋,發出「喞、喞」聲響,被族人視為靈鳥,藉由啼聲和飛向判斷吉凶。
C. 老鷹

相傳有個小孩非常懶惰,有一天遭受母親責備之後傷心地爬上屋頂,將畚箕剖成兩半,插在兩腋下變成老鷹,另有一說是一個女孩受不了母親的刻薄,化成老鷹飛向空中,所以族人認為老鷹是小孩的化身,絕對不可以傷害牠。
終點設置雙層平台,平台左側豎立一座鐵架搭起的「日月潭燈桿」,不單單是全臺最小的燈塔,也是唯一不靠海的燈塔,塔高6公尺,由南投縣風景區管理所建造,夜晚起霧時增加行船安全。此時山青水藍,遊艇在文武廟、涵碧樓坐臥的天地優游。
3.

慈恩塔位於海拔954公尺的沙巴蘭山高處,塔身9層,建造時特地將塔設計為46公尺高,這樣總和正好是海拔1000公尺,建於民國58年(1969),當時所有材料都是透過日月潭水運,再依靠流籠運送上山,費時兩年完工,是為了紀念先總統蔣中正母親王太夫人,慈恩塔對面則有王太夫人紀念堂。

和土亭仔步道一樣,入口解說牌中、英、日、韓四種語言並列,停車場劃設電動車優先停車格,這兩項都是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獨到的設計,步道長570公尺,沿路穿梭在闊葉林和竹林之下,整體而言階面平整,每隔100公尺標示里程,一開始階梯較陡,隨後起伏漸緩,談笑之間不知不覺就抵達廣場了。
4.

無論腳步多麼輕盈,走在廣場上都會讓碎石沙沙作響,也許是為了防範刺客而打造,和金瓜石太子賓館有異曲同工之妙,蔚藍天空彰顯慈恩塔的崇高,翠綠松柏襯托她的莊嚴神聖,步入塔內,順著螺旋梯拾級而上,越是登往高處,門廊所見越加寬廣,一口銅鐘懸掛屋樑中央,露臺水闊天清。
俯視腳下風景,幾乎覽盡日月潭全貌,清澈的天空讓四周群山紛紛現形,最遠甚至可以望見雪山山脈的輪廓,而挺立電塔的集集大山最容易辨認,船隻點點馳騁潭心,有時涼風拂面。
伊達邵和慈恩塔都是聞名已久的景點,土亭仔步道的串連,讓邵族的古老言語不再沉默,碼頭上車水馬龍,市聲雜沓,駐足高塔遠離塵囂,體會當年邵族人逐鹿越嶺,覓得天涯樂土的喜悅。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01中華民國(臺灣)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