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437章[南投縣竹山鎮] 相聚杉林溪(下)松瀧岩瀑布
2025/01/04 22:32
瀏覽571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旅行日期:113.06.29
關鍵字:松瀧岩瀑布、花卉中心、龍鱗瀑布、臺灣杜鵑森林步道、杉林溪公路

4.

「從松瀧岩瀑布到旅客服務中心,搭公車10分鐘就到,如果是走路,半小時都到不了,因為(路程)有三公里遠。」在木屋區住上一宿,接續青龍瀑布以後,翌日遊覽松瀧岩瀑布和龍鱗瀑布,松瀧岩瀑布路途遙遠,需要公車往返接駁;因為一時找不到旅客服務中心的位置,沒能與父親同學一行人一起趕上同一班車,卻幸運地遇見另一位談吐幽默的公車司機。

「現在我的人生就像西遊記,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停頓了一會兒,司機幽幽地說:「因為,身材像豬八戒,髮型像沙悟淨,又有孫悟空的壓力,還有唐三藏的嘮叨;最重要的是,距離西天越來越近了。」語畢,公車裡一陣哄堂大笑。

「現在大家享受的是double(雙倍)的負離子,為什麼呢?除了杉林溪森林富含負離子之外,想知道為什麼嗎?」「想!」司機接著說:「因為這輛公車是『負離子號』。」路過穿林棧道、黃金水杉林,以及樂山步道,負離子號終於幽幽晃晃地駛抵松瀧部落。

5.

根據氣象預報,6月29日平地攝氏38度高溫,海拔介於1600公尺至1800公尺之間的杉林溪天氣微涼,絲毫感受不到山下幾近沸騰的暑意。到達松瀧部落前的廣場,松瀧岩瀑布好似飛珠濺玉,浮現於廣場不遠處的森林中。別稱「烏松瀑布」的松瀧岩瀑布,瀑高約38公尺,是杉林溪最具代表性的景點;走進瀑布下方的岩洞之前,堆疊步道旁的漂流木訴說民國98年(2009)莫拉克風災發生時,瀑布前的水潭曾經水淹4.5公尺高的過往。

「水濂洞瀑布」也是松瀧岩瀑布的別稱,名稱源自於瀑布下方左右兩側的岩洞,面朝瀑布下游,右側岩洞深約八公尺,高約20公尺,長度將近30公尺,左側岩洞的規模更是右側岩洞的兩倍以上。風和日麗的早晨,松瀧岩瀑布一如其名,瀑布下的岩石嶙峋,岩壁上的瀑布水勢磅礡,溪谷間的樹影婆娑,如詩如繪的景緻不禁令人駐足許久。

曾經遭遇多次洪水的緣故,瀑潭周圍人工建造的堤岸受損嚴重,林務局(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是在民國110年(2021)重新修築攔水堰,運用GRC(GlassFiber Reinforced Cement,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仿岩工法改良堰體,一如鏡面的池水映照滿山碧綠蒼翠,潺潺水幕則與磅礡水勢的瀑布相互共鳴;和翠綠山林一同環繞著瀑潭,九九吊橋橫越溪流,可以覽盡松瀧岩瀑布的旖旎風光。

6.

時逢仲夏時節,杉林溪隨處可見綻放的繡球花與百子蓮,與黃金水杉林隔著加走寮溪對望,穿林棧道和樂山步道銜接處的花卉中心以精心栽培的牡丹著名。民國71年(1982)杉林溪從日本引進150株牡丹,並且在隔年四月順利開花;民國101年(2021)10月,杉林溪又從大陸洛陽引進55種不同品種、總計8000株的牡丹。縱使夏季不是牡丹花期,花卉中心內依舊可以欣賞到圓錐繡球花、天竺葵,以及終年盛開的金鐘花。

圓錐繡球花又被稱作水亞木、糊八仙花、玉粉團,原產於大陸、臺灣,以及日本,臺灣野生植株主要分佈於大約海拔1,400公尺的陰濕山谷,植株高度介於一至五公尺之間,花呈白色,每年七月花開;天竺葵原產於非洲南部,別名石蠟紅、洋葵、入蠟紅等,花色呈現紅色、粉紅色、桃紅色、橙色、紫色或者白色;金鐘花原產自紐西蘭、墨西哥,以及大溪地,民國61年(1972)臺灣從日本引進栽培,花色呈現酒紅、桃紅、紫紅,就像逢年過節常見的燈籠一樣散發喜氣。

7.

相對於杉林溪如詩如畫的風景,園內的住宿與餐點樸素許多;縱使如此,用餐期間眾人談笑風生,交談話題高潮迭起,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同學會多年以來第一次假杉林溪舉辦,這裡收藏許多人挑戰「溪阿縱走」的回憶,更一圓父親一探杉林溪的夢想。

距離杉林溪大飯店不遠,燕庵步道全長大約220公尺,沿著加走寮溪的支流抵達龍鱗瀑布。取名自石壁左側的大凹洞。洞內岩壁分佈著許多小洞穴,以往曾經被稱作「蝙蝠洞」,後來調查發現是燕子的棲息地而改名「燕庵」;至於岩壁主要是以砂頁岩互層為主,受到溪水經年累月的侵蝕,形塑出有如鱗片般的痕跡,大約介於民國67年(1978)至民國73年(1984)之間,時任法務部長李元簇遊歷此地,將之命名為「龍鱗瀑布」。除此之外,由於每年四月至五月洞頂盛放石楠,又享有「石楠泉」美名。

原本預期中午過後降臨的雷陣雨並沒有到來,只有聽見山外陣陣轟鳴,偶爾感覺到林間滴落的雨點,不久又恢復一派風和日麗的景象。跨越加走寮溪的支流,臺灣杜鵑森林步道設置於民國97年(2008)9月,全長約1,700公尺,穿梭在枝幹遒勁的樹林之間。父親同學一行人和我在森林步道的入口合影留念,慶祝兩天一夜的同學會圓滿成功。

林良信 提供
8.

民國88年(1999)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重創中臺灣,杉林溪唯一聯外道路也因此中斷,並且停業四年,直到民國92年(2003)8月30日新建的安定隧道通車,兩天後終於重新開園。通過十二生肖彎之前,「留龍頭」海拔1,650公尺,早年此處曾經興建索道,將杉林溪的木材輸送至山下13公里外的溪頭,因此被稱為流籠頭(留龍頭);不只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留龍頭更能俯瞰壯麗的鳳凰山。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有些人平步青雲,有些人顛沛流離,百般的悲歡離合,都成為言談間娓娓訴說的往事;相約共聚一堂,一齊遊賞家鄉最如夢似幻的風景,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印記。

延伸閱讀:
1. 何立德、王鑫(2002)。台灣的瀑布。台灣:遠足文化。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