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自由健康網
肝癌治療趨多元 微創、精準、整合三箭助人生變彩色
文/陳家禹 2025-09-23
46歲的王先生是B肝帶原者,卻常應酬熬夜。日前為慶祝友人升職,喝到嘔吐及腹痛就醫。檢查後,意外發現肝腫瘤。進一步追查竟是肝細胞癌第1期,讓他難以接受。經醫病討論後,決定採用「微波消融術」治療,目前穩定回診追蹤。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肝癌不再被視為絕症。(照片提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內視鏡檢查室主任陳家禹)
「局部治療」成為重要選項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都是肝癌高風險族群,過去若被診斷為肝癌,許多病患都感到絕望,但隨著醫療科技快速進展,「局部治療」已成為肝癌重要治療選項,不僅能有效控制病情,也讓患者得以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以「射頻」與「微波」的「消融治療」為例,醫師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針狀電極或是微波天線準確刺入肝臟目標腫瘤,透過高頻電磁波或微波產生熱能將癌細胞加熱破壞,這種方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點,特別適用於腫瘤直徑小於3公分、數目不多的早期肝癌病人,尤其新一代燒灼設備,能提供精準溫控與定位,透過AI輔助導引與即時監控,也大幅降低復發風險。
圖片來自https://vocus.cc/article/6386bd11fd89780001756929
至於中期肝癌、無法接受手術或燒灼的患者,「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TACE)」,則是醫師從股動脈插入導管,在放射線透視下,將導管送到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注入化療藥物與微粒達到「阻斷養分供應」與「局部化療」的雙重效果;新一代「微球TACE」可控制釋放的微粒,讓藥物更穩定、作用時間更長、副作用更小。
「聚焦超音波組織碎化消融(Histotripsy)」,則是透過聚焦超音波,在腫瘤內產生「空化氣泡」將癌細胞震碎,完全不需要插針或開刀,此項技術已在美國與香港進行臨床試驗,期待未來可應用於早期肝癌或困難治療的個案。
不僅如此,各界也都積極探索局部治療與免疫治療或標靶藥物合併使用的臨床應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成效,減少癌症復發。
肝癌局部治療正朝向「微創、精準、整合」發展,新科技提供更多元的治療選項,患者可以與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評估討論,根據腫瘤位置、大小與肝功能,選擇最合適個人化治療方案,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有機會成功戰勝肝癌。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內視鏡檢查室主任)
▲醫師可透過抽血及腹部超音波等方式,檢查診斷肝臟是否健康。(照片提供/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內視鏡檢查室主任陳家禹)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自由健康網
罹肝癌不適合開刀! 「肝腫瘤動脈栓塞術」成功救援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 2025-09-28
彰化縣54歲王姓B肝帶原者,今年8月赴醫院檢查時,意外發現肝腫瘤,進一步確定是惡性肝癌,病人不適合開刀,醫療團隊採用肝腫瘤動脈栓塞術,精準阻斷腫瘤養分,並直接把藥物集中在腫瘤殺死癌細胞,降低全身性化療副作用,也挽回病人生命。
員榮心導室主任林彤宥醫師(左)借由心導管技術,將化療藥物與栓塞劑注入腫瘤,讓腫瘤逐漸縮小或壞死。(員榮醫院提供)
王姓病人是在例行的肝檢查,發現惡性腫瘤,由於他原本就在門診接受毒物治療,醫療團隊懷疑,熱射燒灼治療才引發肝癌復發。今年8月王男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求治,醫療團隊立刻安排血管攝影檢查,評估他的身體狀況並經過說明溝通,採肝腫瘤動脈栓塞手術作為治療策略,術後恢復良好,持續接受肝病毒治療。
對於王男的治療策略,員榮心導室主任林彤宥表示,經動脈導管肝臟腫瘤化學栓塞術(TACE)的原理,是透過穿刺腹股溝動脈,把導管置入供應肝腫瘤養分的肝動脈分支,注入化學治療藥物與栓塞粒子,藉由阻斷供應腫瘤的血液、藥物直接集中腫瘤以毒殺癌細胞,使腫瘤細胞缺血和壞死,既精準治療也降低全身性化療的副作用,病人沒開刀,身體恢復健康速度較快。
員榮醫院員生院區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郭武憲說,台灣肝癌好發原因主要來自B型或C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這4大類。臨床上常見「肝癌三部曲」就是從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後發展成肝癌,預防肝癌關鍵在於及早治療慢性肝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