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 洪建福主任
原發性肝細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是國人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每年都有超過一萬例以上的新增案例,本院每年的肝癌新病患約900人。肝臟腫瘤的治療方法必需考慮到病患的肝功能、腫瘤的大小、數目及位置。肝臟腫瘤直徑較小且數目較少的病患,可優先考慮手術切除、移植或其他局部摘除方式,包括腫瘤內純酒精、醋酸注射或射頻燒灼術。但若腫瘤已不可手術或不可局部根除,目前常用的方式為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以上這些治療健保皆有給付,但不見得人人適用,當束手無策時,新的介入性血管治療成為幫助病人延命的治療方式。 |
![]() |
新型載藥微球可視為改良式的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利用載藥微球可裝填帶有正電荷的化療藥物的特性 (主要的搭配藥物為小紅莓Doxorubicin),讓化療藥物局部在腫瘤位置緩慢釋放,因化療藥物不會分散至全身,患者較毋需擔憂落髮、骨髓抑制及化療藥物伴隨的心臟毒性,治療後病患肝功能也較不受影響(見下表)。 |
|
新型載藥微球可視為改良式的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利用載藥微球可裝填帶有正電荷的化療藥物的特性 (主要的搭配藥物為小紅莓Doxorubicin),讓化療藥物局部在腫瘤位置緩慢釋放,因化療藥物不會分散至全身,患者較毋需擔憂落髮、骨髓抑制及化療藥物伴隨的心臟毒性,治療後病患肝功能也較不受影響(見下表)。 |
|
若晚期肝癌病患已不適合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或試過栓塞治療但效果不彰者,『釔 90 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性診療(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簡稱SIRT)』可提供最後一線希望。治療流程分為兩階段:治療前七~十四天需作核醫肝內鎝標記巨聚合白蛋白掃描(Intrahepatic Technetium MAA Scan),以測定肝肺分流百分比並計算出腫瘤與正常組織比率(T/N ratio),確認肝臟的動脈結構,同時預先栓塞通往胃腸的側枝血管。治療前一天進行跨科劑量討論會,依據病人腫瘤與正常組織比率、肝肺分流百分比、肝功能及腫瘤大小以訂定最佳劑量。治療當天由放射線科醫師經由股動脈置入肝動脈導管,透過導管注入釔90微球體(圖三釔90微球體治療流程圖)。 |
|
由於是選擇性針對肝腫瘤進行照射,相較於傳統體外放射療法會把正常肝細胞一併殺死的問題減至最低。手術時間約需2至3小時,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多數病患只要進行一次療程即可,不似介入性栓塞或化療需反覆多次治療,應較能提高病患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多數病患反應該療法副作用低,沒有一般動脈栓塞後嚴重疼痛、發燒及壓迫感的不適,僅於治療後一至二周內反應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如胃口不佳等,於一個月內可恢復正常。 |
文章出處: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3d00/characteristic.asp?La=&p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