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老人
2012/10/12 21:20
瀏覽1,361
迴響0
推薦20
引用0

老人住在台灣很受尊重、很幸福,但有時候也頗受歧視,挫折感很重;這話聽起來有點顛三倒四,像是失智老人講的話,但卻是事實。

在現今的台灣,無論去醫院看診、到戶政事務所洽公、到銀行提取養老本、甚至到市場買菜,都能聽到那些年輕人稱呼阿公、阿媽、伯伯、阿姨、叔叔,叫得很親熱,明明還走得動、站得住,也有人扶一下,端張椅子讓坐一下,一時間,讓人彷彿活在禮運大同世界裡。老人有時還可能被稱呼大哥,不過那是她想賣東西給你而已。

老人出門坐公車不要錢,搭捷運也有優惠票價,但讓人感動的是總有人讓座,即使有些人怕被別人當老邁無用之人,藉口只坐兩站就要下車,打死也不肯接受別人的好意,可是當那像自己孫女般的年輕人以撒嬌的口吻說: 人家都已經站來了,還好意思不坐嗎?

有一次到台北市寧夏夜市湊熱鬧,看見一個攤子賣燒糍粑,隊伍排得很長,禁不住嘴饞,也去排隊,那位忙著製作各式糍粑的老闆娘不經意發現了行列中有一位老頭子,立刻喊說: 老伯伯不用排隊,請過來,馬上做給你,接著她又讓老闆走過來問想吃那一種糍粑,讓人感動得差一點講不出話來。

還有一次在超市買東西,出門結帳時,那位收款小姐講了一個數字,掏出來的錢卻差很多,再問了一次才搞明白自己聽錯了,當下立即說對不起,但那位小姐竟說: 老伯伯,原是她沒有講清楚,應該是她說對不起,還讓慢慢數錢,別急。這樣的事恐怕只有在《鏡花緣》裡的君子國才會發生,誰曉得卻在台灣遇上了。

可是有很多地方,老人還是很可憐、很不受尊重的。剛退休回來時,因為不服老,想去考一個外語導遊執照, 向有關政府部門打聽應考辦法,承告須上網查閱,上網一看才搞清楚必須在網上報名,下載報名表格、填寫相關資料當然難不了人,但是要貼上照片可就讓人頭大了,於是再打電話去問可不可自己跑一趟,現場報名,填表、貼照片,誰知竟被拒絕了,接電話的那位小姐還說: 這麼容易的事,問問自己孩子就該會了;問題是孩子都大了,離家了,能問誰?

跑去捷運站洽辦租借腳踏車手續,承辦小姐說: 老伯伯,這兒的電腦是公用的,容易外洩填寫的個人資料,建議回家用自己的電腦上網辦相關手續,回家遵照指示上網後才發現,必須有手機才可能從回傳簡訊拿到一個密碼,而沒有那個密碼就無法完成這項手續。 說到手機那也真是老人的痛;現在是科技世界,沒有手機或沒有強烈企圖心學習使用智慧手機,就可能被踼出網路數位世界,甚至無法與他人溝通、連繫,形成許多生活上的不便,但其實老人手上有了一個手機後,頂多也只是一個通訊的工具而已,很多手機功能對老人而言是多餘的、是麻煩的。而即使只是當作一個通訊工具,老人仍有一些問題要克服;個人就曾在一家餐廳中被服務小姐提醒說: 老先生,你的電話已響過三次了。

由於退休後沒收入,台北市的房租又貴,從報上得知市政府推出國宅後,原本抱著好大的希望,也曾興沖沖地跑去大龍峒看當時還沒修建好的國宅,那時有一位工地管理員好意告知,這棟國宅修建得很現代化,覬觎者眾多,須及早申請,誰曉得完工開始接受登記時,政府公告卻限定只有 40歲以下的市民可以申請。這種對年紀的歧視若發生在美國,早已被告得賣了褲子都賠不完,但在民主中國的台灣,政府卻帶頭這麼幹。

前些時候,政府推出了合宜住宅案,辦法規定,必須沒有自用住宅,存款在若干以下,到申請截止後得知約有兩萬多人符合條件;及至公開辦理登記的時候,發現有許多年輕人是駕著名牌汽車去辦登記的,還得勞駕承建商雇了不少年輕人指揮交通,由是可以合理想像那些駕車前往的年輕人中,應該有不少像前些日子在夜店闖禍上了報的那位富家子,他們不必工作,當然沒有收入,他們住在老子娘的豪宅裡,當然沒有自用住宅,但他們仍有資格登記申購合宜住宅,拿到手後卻不一定去住,經過若干年後,又可能變成他們家累積財富的一部分,這種情形對貧苦的老人公平嗎? 合宜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朱鎔基曾在他的退休十個 “切記”中指出,要切記年齡大不是老人的本錢,別惦記著自己的歲數講些什麼應該、不應該的事,別人稱一聲老伯伯或老先生,不妨當他有教養,懂禮貌,萬一被喊一聲老頭子或老傢伙,也不必生氣。連曾經位高權重的人都這麼豁達了,還能怎麼樣呢?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雜記
自訂分類:陋室雜文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