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
2011/09/30 16:04
瀏覽1,093
迴響1
推薦18
引用0
好久沒有上醫院了,最近因內人晚間忽患急症去了急診室,才曉得醫院文化已有了很大改變,看到醫生和護士和藹親切,跟以前完全不同,特別是與國外醫院相較,更是讓人覺得人間有愛。
記得還沒有被派出國工作的年代,有一天晚上突然十二指腸疾發作,腹痛難耐,只好去急診室求治,到了那兒,醫生稍問了一下病痛原因,交代護士吊上點滴,就自顧自去了,一直到天亮都沒人再來問一聲,後來因為實在坐不住了,也因為肚子不痛了,就自動要求付清醫藥費出院回家。
那時去醫院求診,掛了號,等了半天才能見到醫生,還沒坐定,就只聽醫生問一句那裡不舒服,急切想把所有癥狀說明,供醫生研判病因,可是還沒講幾句,處方方箋就開好了,既沒聽診,也沒檢查,弄得連自己都覺得無趣,搞不懂自己是否真的有病,只好一趟趟跑醫院,不斷訪求"好醫生"查明病因,對癥下藥,消除病痛。
但現今的情況幾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雖說台灣人愛跑醫院,專愛去急診,醫院不得已把病人先作了一番篩選,分作五級處理,但大體來說,一走進急診室,都能受到相當程度的關懷,做完聽診,視病情需要,做了驗血、驗尿等基本檢驗後,一俟檢驗報告出來,馬上能作進一步治療,若要再作觀察,就會被留在病房內。
在急診室停留兩天內,發現那些年輕醫生很關心病人,他們不斷拿著檢驗報告走到病床前向病人說明病況及如何治療,護士小姐們更是滿口阿公、阿媽、爺爺、奶奶、阿姨叫得好親熱,彷彿她們照顧的不是病人,而像是親人;她們定時替留院觀察的病人量血壓、分藥物、打針、抽痰、採取檢體,不僅有耐心,而且動作輕柔。
曾經親眼看到一位老太太被醫生診斷"有滿肚子大便,所以腹痛",護土小姐因此必須替老太 塞肛門瀉劑,當老太太躲在布簾後脫下褲子時,這位護士才發現老太太還患了嚴重痣瘡,沾了糞便,雖沒見到,但可想像有多令人作嘔。這位老太太很絕,當醫生作了診斷後,她竟說,若只是滿肚子大便沒拉出來就不要緊,先回家再說,但那位醫生和護士仍苦口婆心地勸說,建議她拉掉宿便再回家,以避免中毒,產生更多麻煩。
原本聽到那些年輕醫生和護士滿口阿公、阿媽叫得那麼親熱,還以為是職業性的口頭禪而已,可是又眼見耳聽他們交班時的叮嚀時,這才證實他們竟然是玩真的。有一位護士在交班時,特別告訴接班護士有那幾位病人會"反射性"的打人,那些因為病痛遷怒而罵人,叫接班護士要更有耐心。
後來跟朋友談起這些經歷,據說現在台灣各家醫院裡都是這樣,有些醫生早上巡查病房時,除了詳細詢問病情之外,還會跟病人閒話家常,護士小姐更是常在交談中鼓勵一些病人依照醫生的囑咐,打起勇氣與病魔搏鬥,找回健康。
據說,台灣人喜歡跑醫院,每年吃掉不少健保醫藥費,各家醫院為了爭取業績,當然比較討好病人,這可能是醫生和護士們態度大幅改變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實這些年來,我們這個社會也有很大的改變,許多人不再冷漠,願意付出愛心,應該才是真正的原因。
因為自己很沒出息,受不得別人一點好處,所以在急診室體會到那些溫暖,竟感動得內心激動不已。特別是獲知那些護士小姐其實待遇微薄,工作辛勞之後,深感把護士稱為白衣天使真是允當。
記得還沒有被派出國工作的年代,有一天晚上突然十二指腸疾發作,腹痛難耐,只好去急診室求治,到了那兒,醫生稍問了一下病痛原因,交代護士吊上點滴,就自顧自去了,一直到天亮都沒人再來問一聲,後來因為實在坐不住了,也因為肚子不痛了,就自動要求付清醫藥費出院回家。
那時去醫院求診,掛了號,等了半天才能見到醫生,還沒坐定,就只聽醫生問一句那裡不舒服,急切想把所有癥狀說明,供醫生研判病因,可是還沒講幾句,處方方箋就開好了,既沒聽診,也沒檢查,弄得連自己都覺得無趣,搞不懂自己是否真的有病,只好一趟趟跑醫院,不斷訪求"好醫生"查明病因,對癥下藥,消除病痛。
但現今的情況幾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雖說台灣人愛跑醫院,專愛去急診,醫院不得已把病人先作了一番篩選,分作五級處理,但大體來說,一走進急診室,都能受到相當程度的關懷,做完聽診,視病情需要,做了驗血、驗尿等基本檢驗後,一俟檢驗報告出來,馬上能作進一步治療,若要再作觀察,就會被留在病房內。
在急診室停留兩天內,發現那些年輕醫生很關心病人,他們不斷拿著檢驗報告走到病床前向病人說明病況及如何治療,護士小姐們更是滿口阿公、阿媽、爺爺、奶奶、阿姨叫得好親熱,彷彿她們照顧的不是病人,而像是親人;她們定時替留院觀察的病人量血壓、分藥物、打針、抽痰、採取檢體,不僅有耐心,而且動作輕柔。
曾經親眼看到一位老太太被醫生診斷"有滿肚子大便,所以腹痛",護土小姐因此必須替老太 塞肛門瀉劑,當老太太躲在布簾後脫下褲子時,這位護士才發現老太太還患了嚴重痣瘡,沾了糞便,雖沒見到,但可想像有多令人作嘔。這位老太太很絕,當醫生作了診斷後,她竟說,若只是滿肚子大便沒拉出來就不要緊,先回家再說,但那位醫生和護士仍苦口婆心地勸說,建議她拉掉宿便再回家,以避免中毒,產生更多麻煩。
原本聽到那些年輕醫生和護士滿口阿公、阿媽叫得那麼親熱,還以為是職業性的口頭禪而已,可是又眼見耳聽他們交班時的叮嚀時,這才證實他們竟然是玩真的。有一位護士在交班時,特別告訴接班護士有那幾位病人會"反射性"的打人,那些因為病痛遷怒而罵人,叫接班護士要更有耐心。
後來跟朋友談起這些經歷,據說現在台灣各家醫院裡都是這樣,有些醫生早上巡查病房時,除了詳細詢問病情之外,還會跟病人閒話家常,護士小姐更是常在交談中鼓勵一些病人依照醫生的囑咐,打起勇氣與病魔搏鬥,找回健康。
據說,台灣人喜歡跑醫院,每年吃掉不少健保醫藥費,各家醫院為了爭取業績,當然比較討好病人,這可能是醫生和護士們態度大幅改變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實這些年來,我們這個社會也有很大的改變,許多人不再冷漠,願意付出愛心,應該才是真正的原因。
因為自己很沒出息,受不得別人一點好處,所以在急診室體會到那些溫暖,竟感動得內心激動不已。特別是獲知那些護士小姐其實待遇微薄,工作辛勞之後,深感把護士稱為白衣天使真是允當。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