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卷三如是說:
一切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本性圓融,徧周法界」。
《大佛頂首楞嚴經》如是說:五陰、六識、十二塵、十八界、地、水、火、風、空、見、識,全部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咱們說:正覺講堂的同修會,多是「抄書匠」,應該是看到古聖賢僧留下一句話:
「開悟在楞嚴,成佛在法華。」,正覺同修會想的真美!
正覺同修會都一直認為,皆是識心,也都在強調「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
正覺同修會蕭平實,真的是「狸猫換太子」的手法!
用「五大」印證的【明心見性】:
「真如與自性」在前有所共識引證之「有體有用、不一不異」。
有倖「明心見性」,亦當要印證其真假。
「諸法實相、本來面目,皆如來藏」,亦相當等同應用於「五大」,各有的「相、性、體」,本來同樣具足「如來藏、真如自性」,「圓融無礙、本無生滅」。
當知【地、水、火、風、空】之五大:
「地」色體常在,
「水」的多變化體,
「風」、「火」是無自體可執著,
「空」是虛體而包容性。加「見」、「識」是依他體,等於「七大」。
是那「四大和合」加「空」的「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全無「見、聞、覺、知」,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感為因緣,及自然性。
———
同樣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只看自己想要的義理,其他的義理就不算義理?是那裡來的「阿賴耶識」識心體?正覺同修會蕭平實,「一盲引眾盲,領頭瞎闖。」!
正覺同修會說:都是因為不信、不解、不證,「萬法唯第八識所生顯」的法界真實相所造成的?
正覺同修會是在說什麼?
五大:全無「見、聞、覺、知」,那裡冒出來的「阿賴耶識」、「第八識所生顯」的法界真實相?正覺同修會也真是厲害,沒有人類也還能留下「阿賴耶識」、「萬法唯第八識所生顯」?生顯出萬法的「地、水、火、風、空」?
正覺同修會為何不自問:地、水、火、風、空,是那裡來的「阿賴耶識」?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經中譬喻:地、水、火、風、空、見,跟「識」之七大,具足了一切都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本性圓融,徧周法界。」,就不是正覺同修會蕭平實所抄錄「阿賴耶識=異熟識=如來藏」生顯出的。
「如來藏」的確是包含了「阿賴耶識」。皆是識心,找到了「阿賴耶識」,尚有染、淨之分別,還不一定是可以等同「如來藏」的,那怎麼會「開悟」?
正覺同修會要多多看一下《大佛頂首楞嚴經》,咱們也算雞婆,變成「抄經手」了。
★——《大佛頂首楞嚴經》- 卷三;…………,
世尊告阿難言: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阿難,如汝所言四大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
汝觀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感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徧法界執,滿世間起,起徧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感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感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感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當觀虛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感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當知【地、水、火、風、空】之五大:
「地」色體常在,
「水」的多變化體,
「風」、「火」是無自體可執著,
「空」是虛體而包容性,加「見」、「識」是依他體,等於「七大」。
「七大」不同各自「相、性、體」,以各種形態演說諸法實相,全無「見、聞、覺、知」,同樣具足「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本性圓融,徧周法界」。
「如來藏、真如與自性」並不是一廂情願就可解說得之,也並不是正覺同修會蕭平實所抄錄「阿賴耶識=異熟識=如來藏」的「八識心王」若稱為一切最勝故,以及「阿賴耶識及能知能識的六、七二識」也不一定就可以作的了主之「五大」。
凡是執著於世間識的法、相,都不捨離,也只是理解有情眾生之生死因緣一大事,
不同於解脫、「開悟」!
「觀星望斗」:「晝參日晷,夜考極星,陰晦觀指南針」。
《易經》天道示形,天文星象為淵源, e-mail:tsao144@gmail.com 曹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