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直接和間接引述 (direct and indirect quotations)
新聞報導經常需要引述消息來源,這是為了強調報導的客觀性和正確性,另外也可以如實呈現事件當事人所說的話,以及增加報導的權威性(authority)。因此在新聞英文寫作上就會大量使用直接和間接引述的句型。
1. 直接引述 (direct quotations)
在引用高級政府官員或其它重要人士所表達意見時通常會直接引述,以提升新聞的可信度,而且需要加上引號(quotation marks),有時同一段話也可以分開引述,如下例:
“There are concerns about
萊斯在越南河內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有人關切中國的軍備擴張,以中國的區域角色而言,它的軍備有時似乎過於龐大。」萊斯正隨同布希總統參加區域經濟高峰會議。
另外,在直接引述消息來源時也常用「…quoted + 消息來源 + as saying」(主動語態),或用「消息來源 + was/ were quoted as saying」(被動語態)為固定套語,如下例:
“After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took office in
引述章沁生的話說:「自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職以來,我們的關係已有改善。」
2. 間接引述 (indirect quotations)
間接引述無需對消息來源的言論原文照錄,而是作一種概括性的摘要,寫作上也不用加上引號。通常用動詞said, added, announced, declared, explained, pointed out, reported等或介系詞according to來表明是誰提供的資訊,如下例:
In a pitch to lawmakers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Bush said the
在對國會議員和美國民眾的演講中,布希表示美國將要求伊拉克政府負起責任,以維護安全並達成政治和解。
另外一種在引述消息來源或新聞機構時的特殊句構,是使用逗號分隔開新聞事件和消息來源,形成兩個子句。而且在日期或星期前習慣省略介系詞。如以下例句:
外務省於週二表示日本與美國和南韓的立場一致,反對承認北韓為核武國家。
但是在一般文體的寫作中,會於上例句中加上連接詞that引導名詞子句,使新聞事件成為消息來源所說said的受詞。另外,一般寫作會在日期前加上介系詞on。改寫後句子如下:
The Foreign Ministry said on Tuesday that
二. 主動語態 (active voice)
劉宓慶(民86)和Rich(1994)都認為新聞英文文體傾向使用主動語態,可以讓讀者在閱讀時產生一種敘述的直接感。事實上,主動語態的句型中主詞是動作的發出者,讀起來比較自然流暢;而被動語態的主詞是動作的接受者,而動作的發出者反而放到句尾,當然就顯得間接迂迴。如以下例句:
Asian markets ended mixed Monday as property stocks pushed Hong Kong shares to a new record for a fourth straight session. Japanese stocks were mixed, but Australian, Indonesian and Indian shares also climbed to a record close while Chinese stocks rose to their highest in five years. (AP)
週一亞洲股市收盤的行情不一: 香港股市地產股連續四天推升大盤打破紀錄,日本股市漲跌互見,但澳洲、印尼和印度股市都攀登新高,而中國大陸股市也創下五年來的最高點。
說明: 股市(market)和股票(stocks, shares)行情的波動是外在或人為的因素,按理應該是被動的行為接受者;但是在新聞英文中卻把股票本身當作行為的執行者,會主動進行漲跌的動作如句中的ended, pushed, climbed, rose,讀起來較為生動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