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柏森
學術口語與書面論文最大的差異在於書面文章是種相對長久的紀錄(relatively permanent record),較不受時空的限制,對於讀者而言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接收思考,有不懂之處還可反覆多次分析閱讀,直到理解通達為止;但是口語傳播的訊息則是稍縱即逝,除非是在有錄音的情況下,否則觀眾勢必當下了解講者的意旨,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去慢慢思考,為此講者就必須講究其發音清晰、速度適中、句構用詞不宜複雜等事項。
其次,在內容相同的情況下,書面論文的字彙密度(lexical density)較口語高。所謂字彙密度是指一篇文本中,用字彙量(不包含文法字)除以子句量所得的數值,書面語通常字彙密度較高。換句話說,也就是書面文本單一子句中所負載的資訊較多,而口語所負載的資訊相對較稀疏。
但是基本上學術口語報告內容與書面論文內容通常是一致的,兩者溝通目的也雷同,都是要呈現研究的問題、過程和結果,而且都是針對特定專業的對象(specialist audiences)如觀眾和讀者來提供資訊(information)、論證(argumentation)或解釋(explanation)等。不過若單就用字和句構而言,則口語會比書面語單純簡化,以便觀眾於短時間內理解內容,也因此與書面論文相較,學術口語報告會呈現以下幾個特色:
1. 用字較口語化和精簡:
書面論文中的某些常用字在口語報告中出現的頻率相對會較少,例如英美人士在口語報告中要表達「因此」就少用書面語的therefore,而多用口語化的so;要表達「然而」,就少用書面語的however,而多用口語化的but或though。口語化的特徵還會表現出許多停頓(pause)和所謂的填充語(filler)如um, uh, well, okay, like, anyway, you know, all right 等不具意義的字詞,而且句子長度通常也比書面文句短而簡化,例如口語上可以說:
Who’s gonna give me a defini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誰能告訴我學習策略的定義?)
但這句話的完整形式為:
Who is going to give me a defini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其中Who’s是Who is的縮寫(contraction),而使用gonna取代going to,都是口語上常用的簡化方式。其它例子如wanna代替want to,用don’t代替do not,用won’t代替will not等不勝枚舉。
2. 句型上少用複句(complex sentences):
複句是兩個以上子句所構成的句子,這在書面論文中相當常見,用以表達較複雜但關係緊密的訊息。不過在口語報告時就不宜使用太多的複句,以免加深觀眾理解上的難度。而口語報告因少用複句,因此也就少出現附屬子句(subordinate clauses)、關係子句(relative clause)等句型結構,反而常用對等連接詞如and, but等,其句構相對就較為鬆散,不若書面論文的結構緊湊。
3. 較常用主動語態(active voice):
在書面論文中,如果有不需要指出施事者(agent)時就慣用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感覺比較客觀正式。但是在口語報告中,就算施事者不明確,我們也傾向在句中加上一般性的人稱代名詞如people, somebody, they等形成主動語態。
如下例為期刊上的書面語:
A fiber-optic-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is being installed this year.
(今年將裝設光纖通訊系統。)
說明: 此句中重點是要「裝設光纖通訊系統」,但至於是「誰來裝設」並不是重要資訊,因此用無施事者的被動語態就相當適切。
然而在口語表達上就建議轉用主動語態較為自然,就算不知施事者是誰,仍可用一般性的人稱代名詞作主詞,如下句:
They are installing a fiber-optic-bas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is year.
(他們今年將裝設光纖通訊系統。)
4. 較常用第一人稱的代名詞如I和we:
書面論文為強調論述的客觀,除某些學科或領域的慣例外,作者通常較少用第一人稱I, we來指稱自己以及用第二人稱you來指稱讀者。但是在口說報告中因講者和觀眾是面對面接觸,就需用第一人稱I或we指稱講者和用you指稱觀眾。
Holiday (1989: 79)曾舉下例來指出書面語和口語的區別:
書面語:
The use of this method of control unquestionably leads to safer and faster train running in the most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使用此控制方法無疑地將使火車在最不利的氣勢下仍能行駛地更安全快速。)
說明: 此句並未用到任何人稱代名詞。
口語:
You can control the trains this way and if you do that you can be quite sure that they’ll be able to run more safely and more quickly than they would otherwise, no matter how bad the weather was.
(你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控制火車,如果你真的用了,你就可以相當確定,不管天氣有多糟糕,火車會比沒有使用這種方式時跑得更加安全和快速。)
說明: 此句的意義和上句相同,但卻用了三次人稱代名詞you。
5. 使用名詞片語(complex noun phrase)和名詞化(nominalization)現象較少:
寫作時常使用名詞片語可以把較多的資訊壓縮在同一個子句中,但是相同的資訊量以口語表達時,因其名詞片語現象不發達,可能就要使用較多的子句來負載。
而且名詞化是學術寫作的一個明顯特徵,可是口語報告名詞化的現象就相對較少。例如書面語中表達「A很重要」常用A is of importance.(importance是名詞),而口語直接用A is important.(important形容詞)即可。又如以下例句: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makes for a tremendous rise in labor productivity.
(使用電腦有助於增加勞工生產力。)
此書面語中名詞化的詞彙有application和rise,改成動詞即為:
To apply computers can help to increase labor productivity.- 1樓. ITRI staff2009/09/02 14:36多謝分享
感謝廖教授在這方面無私的經驗及心得分享,讓像我這種沒寫過英文論文跟英文口說報告能有點頭緒,不至於抱頭亂竄。
短期內要準備研討會的英文口說報告,不知廖教授有準備出這方面的書籍嗎? 或是有推荐的書或學習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