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談民俗療法》放血治療 不會鮮血淋漓
2012/10/02 09:38
瀏覽1,20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放血是中國傳統醫學針刺療法的一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許恒壹表示,放血不是大量流血,而是針對特定穴位或血絡,使局部發生有限的出血,出血量約在棉花球可吸收的程度。

中醫師許恒壹指出,中醫放血不會讓患者「鮮血淋漓」或「大量出血」,且對患者皮膚的消毒及針具無菌的要求合乎現代醫院的標準,民俗調理或保健業者在非合格醫療院所操作,很難達到同樣的標準。

許恒壹表示,放血較常用於治療痠痛及扭挫傷產生的瘀腫,由於屬侵入性,只能由合格中醫師操作。除了改善瘀腫,也有醫師用於退熱,降壓。

醫師指出,傳統醫療中的針刺、灸療、湯藥等必須由中醫師執行,放血即針刺的一部分。民俗調理業者則有權執行導引(養生功法)、按蹻(指壓、以手、腳進行按摩等)及非放血型的拔罐,必須使用非侵入式的工具,如果見血、針刺或宣稱療效則明顯違法。

放血療法之所以流傳,主要是先民的經驗。當身體某一部份偶然被尖石或荊棘刺傷出血後,身體另外一部份的病痛卻意外減輕或消失,這種經驗重複數次後,逐漸被記錄下來。

放血需用針刺入皮膚,古代使用石製工具「砭石」就是放血工具的一種,現在常用不鏽鋼製成針具,而放血用的三稜針的針尖有三面三稜,較為鋒利,也有醫師藉粗毫針、注射針頭作為治療工具。

禁忌方面,醫師提醒,體質虛弱、嚴重貧血、低血壓應避免。飢餓疲勞宜進食休息、精神高度緊張者宜解除緊張,之後才能考慮施治。孕婦、產後、習慣性流產、外傷大出血者皆禁刺,月經期間也應避免。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者,不可直接針刺局部患處,可在周圍選穴針刺。

【記者萬博超/台灣新生報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健康
自訂分類:全民健康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