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5 10:25 /劉正炁教授 圖/李光巡
換句話說,零點場可以把宇宙中某一時空內,所發生的事件以全息方式,傳播到宇宙的每一個角落,並把它永久貯存起來.前衛科學家相信,這種場是宇宙中除引力場、弱核力場、電磁力場和強核力場之外的「第五種力場」,有待於科學家們用精確的實驗來進行驗證。 上述這些量子「真空」零點場(宇宙全息場)的前衛研究論述,讓一些科學家、宗教家及哲學家,聯想到似乎與老子《道德經》提出的「道」,以及靈修與氣療人士所談之「氣」,皆有驚人的相似,其究竟關連性,值得後續探討。「炁」及「氣」可與「不同次元空間」性靈和子的意識訊息,相互作用。《北斗徵祥真經》先天斗姥元君曰:「在天成象。在地留形。以副地天。以介人神。惟氣之謂」……。
氣機留形人間顯像
無形界神媒的作業,包括某一重大事件(如:全球性政治、經濟、軍事、天災、人禍……),均會經由「氣」的媒介,在人間陸續顯現出新的天象契機(如:惡劣天候、行劫炁團),且在人間留形,亦即在人間實際發生。何謂「氣」?「氣」是構成天、地、人、物的精微質體。生命的本質是「炁與氣」、「心與物」的一元。〈無生聖母聖誥〉~「一畫既判乾坤,三元分成否泰」,當大自然,瞬間創化出大自然的同時,宇宙間的萬象~天、地、人(性靈和子),三元之定位,亦在瞬間形成。形成後,藉由心物交相激盪化合作用,孕育出宇宙生命的生動演化,性靈和子之心與物處在和諧狀態,自然生化化生,延續宇宙生命與精神生命,與大宇宙生命相呼相應,「炁」與「氣」自由進出和子與大宇宙之間,交織成宇宙生命的妙化。《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橐籥(風箱)乎!虛而不屈(屈:無窮盡),動而愈出(愈出:生生不已)。」不是如此描述嗎?人身小宇宙內「氣」,以迄陽熱流的形式,循環運轉週身,平日有靜坐習慣的人,應該可以感受它的存在。在大宇宙的旋和系(太陽系)內,每一個星球與其外圍的「氣」,則隨著旋和系自轉同時繞著宇宙中心公轉。每一個星球外圍,同樣都受到寂靜無垠(相對座標)的宇宙氣流(例如:太陽風或電漿流)所包圍著,同時也蘊含著來自不同階層的個體生命氣息。
孔子在論述「心齋」時亦云:「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老子於《道德經》第廿一章復云:「道之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涵靜老人在《新宗教哲學思想體系》中,將人的身體裡,上藥三品中的「精」,定義為「其成分為非白非青半陰半陽之質,是陰陽電子中的至陰精粹」。而肉體電子的原素中,有退化自性靈和子X原素的Z原素;Z原素是可與性靈和子產生相互引合作用之特殊元素,具有「意識」與「記憶」能力,是以「精與氣其中有信(意識訊息)」。
從本系星地球所屬的旋和系,往宇宙中心接近,「氣」的分布由「後天氣」天,層逐漸上昇至「先天氣」天層。「氣」的能量隨修練層次,逐漸提高其本體特性愈趨完整,所具宇宙意識訊息愈趨多樣性。「先天氣」曰「炁」,「炁」可與「各次元空間」性靈和子的意識訊息相互作用;「後天氣」曰「氣」,「氣」則可與「較低次元空間」性靈和子的意識訊息相互作用。其中性靈和子,除了具有「能量」以外,亦為「精神意識之表徵」(性靈和子的X原素中含有炁氣能量),所以「以介人神。惟氣之謂」。
資料來源:第8屆天人實學研討會天人親和院副院長劉正炁同奮,所著〈第三神論~打破傳統宗教所沿革之天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