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5 10:25 /劉正炁教授 圖/李光巡
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王宗昱教授演說場次主持人的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的劉通敏(正炁),以科學與宗教角度回應指出,科學家發現「零點能量場」與老子提出的「道」,以及中國人所談的「氣」,都有驚人相似之處。劉正炁教授說,《療癒場》一書,以各種證據揭示,「量子能量場」或稱零點場(Zero Point Field)存在宇宙中。
能量場連結各次元
這個能量場,讓宇宙各部分互相連接,也足以解釋許多神祕現象(如:另類醫學、靈力治療、超感官知覺和集體潛意識等),它是能量在所有次原子粒子(人類肉眼看不見)間,不斷移動所產生的量子場。量子能量場的存在,意味著由於量子能量不斷跳著交換,使得宇宙間一切物質,在次原子層次全連接在一起(註:依照《新境界》……宇宙太虛大空充滿電子與和子,電子與和子為宇宙間構成物質之最終成分,換言之,宇宙在電子與和子層次全連接一起)。另外,也有證據顯示,在最基本的層次,每個人都是一種搏動的能量的訊息包,會與「量子能量場」的浩瀚能量海洋不停互動。
意識超越時空限制
而意識是一種能量,有能力改變物質事件,尤其是引導式思維(directed thought)可以影響機器、細胞,甚至是人類這麼複雜的多細胞生物體。這種以心控物(mind over matter)的能力,經由量子能量海洋的媒介,甚至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謂「真空區域」,顧名思義就是此一區域真的空無一物。可是,人類通常將「看不見」視為「無」(註:人類肉眼視物的極限,約為頭髮的直徑0.1毫米),然而從次原子層級(小於0.1奈米)來看,所有的大空區域,都充滿了量子之海。在量子之海中,所有的次原子都處於運動狀態,且互動不絕,不斷地有次原子粒子倏忽閃現、霎時消滅。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方程式」,一切基本粒子都是彼此互動,藉由其它粒子來交換能量,而據信這群粒子都是無中生有,瞬息彼此結合、倏忽相互毀滅,這樣一來便無端生成隨機能量起伏。這種在刹那間瞬息生滅的粒子,稱為「虛粒子」,它們和「實粒子」不同。「虛粒子」只存在於交換階段,也就是測不準原理,所描述的「測不準」時段。
此外,物理學家也用「真空」,來指稱量子零點場(Zero Point Field)之所以稱為「零」,是由於場中的起伏現象,在溫度為絕對零度時,依舊偵測得到;而絕對零度,正是能量的最低可能態。因為,零點能量,是一系統可能持有的最低能量,因此此項能量是無法自系統移除。
真空不空妙有存焉
在量子場論中,這個辭彙和「真空」能量是等義詞,指的空無一物的空間,仍有此一定能量存在(真空不空)。對一些系統可以造成擾動,並且導致一些量子電動力學出現的現象,例如:蘭姆位移(Lamb shift)與喀希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它的效應,可在奈米尺度的元件直接觀測得到。量子真空零點場充滿整個宇宙,可以毫無阻礙地把宇宙中任一區域、任一時間內的資訊,傳播到宇宙的所有區域,並以全息的方式把它全部記憶下來。 不過,儘管這種零點場富含很大能量,但人類目前只能觀察到這些能量的效應,利用它的功能,而不能利用這些能量本身。 量子「真空」零點場傳輸資訊是暫態的,即傳送速率幾乎達到無窮大,且在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損耗和畸變。
資料來源:第8屆天人實學研討會天人親和院副院長劉正炁同奮,所著〈第三神論~打破傳統宗教所沿革之天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