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專家推薦】3 ---- 古典針灸派傳人、《經絡解密》作者 沈邑穎
2025/02/14 23:22
瀏覽17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第四部曲《氣的大合唱》王教授深入探討在《氣的樂章》中曾提及的三焦以及三部九候。王教授認為三焦有兩種概念:
1、將身體分為上焦、中焦、下焦的「三焦」:血管共振分上中下,即二、四、六諧波。王教授發現上中下三焦的長度比為1:2:3,再分析三部九候的血流,發現也存在這個比率,即到頭、到手、到腳的諧波分別為六、四、二,符合1:2:3或3:2:1。
2、本身為一個系統的「三焦經」:相當於全身的腠理部位,因為有了三焦經,人類才能全身出汗,其諧波為九,和全身的氣有關,與其共振的諧波為三、六,也符合1:2:3比率。
王教授還以三、六、九共振來探討《傷寒論》病情的轉化,肌肉皮膚共振分表、半表半裡、裡,即三、六、九諧波,因此與自衛系統密切相關。
王教授再次總結兩諧波組合:
三、六、九諧波是表與裡的規劃;
二、四、六諧波為上下或進→出→用的規劃。
個人淺見,三、六、九諧波的氣機偏於內外之間的橫向流動,二、四、六諧波的氣機偏於上下之間的縱向流動。六諧波的膽出現在兩個組合,王教授說「膽經為兩組和弦之共同頻率」,位於氣機流動樞紐的膽,中醫稱之為少陽,屬於春天開始要生長的樹木,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膽又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重要性其來有自。
王教授有指出了左右脈可以反應同側身體的狀況,這確實是我們臨床上常見情況,也就是說脈象本身不僅僅在寸關尺的位置去呈現臟腑功能,同時他也會反映同側的軀體的結構、氣血。
首部曲《氣的樂章》以嚴密的架構介紹氣的共振諧波,本書則將這些研究導入中醫系統,繼續探討中西醫的比較,中醫藥的特色等,作為總結,並指引未來中醫研究的方向,書名《氣的大合唱》,真是實至名歸呀!
王教授所提出的氣血共振的諧波,從此研究中醫的臟腑、經絡、穴道、中藥歸經、五行等內容,還有打破傳統二十八脈的格局,認為「二十八脈相只是九牛一毛」,臨床上確實發現二十八脈並不足以概括臨床的各種病症之所見。人體是千變萬化,反映在寸口脈上的變化也是非常多元,唯有透過仔細的思考、動態、整體性的連結,方能從脈象去收集充足的診治資料。
筆者身為經絡研究者以及臨床中醫師,會從臨床應用角度思考。書中有一些內容有待日後觀察,如梅尼爾氏症,除了內耳的不平衡之外,還有耳朵局部結構異常,以及相關聯經絡一些的阻滯現象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治療效果。還有王教授非常有建設性的見解,如:心氣看脾經,心血看膀胱經等,我們也會在臨床時思考應用。
此本系列書非常精彩扎實,囿於篇幅,不能劇透太多,請大家慢慢閱讀,享受氣血的和諧樂章。一般讀者可先從第二部曲《水的漫舞》入門,跟隨王教授的能量觀,從飲食和運動著手,自我照護。若想逐步掌握王教授的研究思路,建議從第一部曲《氣的樂章》著手,此書內容最為豐富,理解難度也較大,但卻是系列書的敲門磚,後續的三部曲會提供更多的臨床研究與探討,相信讀者會有倒吃甘蔗的喜悅。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