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會面對外國人,面對外國人的時候就免不了的一定要用英語與他們溝通。經常一陣溝通下來,外國人大多問我一個問題:「在台灣是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學英文?」我的回答:是的,到了國中,不管你在城市或在鄉下,你都一定要學英文;而且英文是考試項目中很重要的一科,如果英文考不好,很難有機會上好的學校。
於是外國人算一算說:「那就表示如果一個台灣成年人從學校畢業,他很可能就學了至少6-10年的英文囉?」我回答:沒錯。外國人接著說:「如果你們用國家的資源來培養你們學英文6-10年,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一看到外國人就跑掉不敢講英文?有些人就算講了,英文也是發音怪怪的很難聽懂,這,再怎麼說也不像是一個學了英文至少6年的人該有的表現啊!」我無言了。
外國人說的沒有錯,如果一個人學習一種語言長達六年以上的時間,怎麼可能會說不好?
我很想知道誰可以給我答案來回答這樣的問題?
臨走前外國人說:「或許你們國家的英文教育政策應該要做點修正才是。」外國人又說對了。我仍然無言,只能微笑說再見,希望他下次再來台灣。
台灣的英文教育是否是一首悲歌?大家不妨捫心之自問。
台灣的英文教育長久以來只著重在聽,讀與寫,結果台灣培養出一堆很會看英文很會寫英文的高手,不過只要碰到需要口語表達的地方,這些高手頓時裝聾作啞。很會聽,也聽得懂,當外國人用英文溝通時高手們頻頻點頭如搗蒜。問題只要回到高手的身上,我們通常只聽到一連串不之所以的「Ya~Ya~Ya」。一句話說得結結巴巴,發音又像台語又像日語,外國人必須要雙眼直視專心一百分才能聽懂。互相換過名片一看,外國人驚訝眼前這位說著含糊不清英文的人居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博士」?!
這種事發生在台灣的機率有多高?大家不妨回頭想想自己求學路上的那些教師和教授們,大家不妨去看看自己子女就讀的學校的老師和教授們,相信你們會知道我所言不假。
在尚未實施國小英文教育以前,我們一般人從國中開始學習英文,國中這個階段要求學生們把發音練好的老師一隻手指頭絕對可以數得出來。這個階段老師們的目標只放在背英文,背文法,背單字,除了老師們自己英語就沒有講得多好之外,只有考試考得好,老師的教學才會受到學校以及家長的肯定。如果有一個老師上課的氣氛很活潑,教出來的學生個個發音標準,會話能力優秀,但考試時學生多半文法與單子方面的表現不佳,那麼這個老師只會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卻永遠不會成為家長們眼中的「明星教師」。
國中如此,高中也是。於是乎學生們學了六年的英文下來,會看會寫的人一堆,但會說而且說得正確的人卻少得可憐。到了大學,英文變成不再是你一定要修的科目,英文有的時候只是變成教科書上的原文,所以只要去買中譯本就可以知道它在說什麼。除非你選擇的是興英文相關的科系,大學四年下來,你的英文程度仍然停留在會看會寫。
畢業後大家去考托福想到外國留學,這些會讀會寫的學生托福考得很高分,因此上了很好的美國學校。學校中的老師對這些學生充滿期待,沒想到一開學才發現這些托福成績優異的學生,只要一開口,口語會話的能力居然連小學生都比不上。於是乎學校開始要求學生們上課的同時必須同步修英語課程,最起碼希望在課堂上可以與教授有所互動。
很可悲的,這時候才真正是台灣學生「學習英語」的開始。
好不容易台灣的英文教育開始往下札根,大家滿心期待希望台灣未來的下一代英語能夠漸漸趕上新加坡或香港的學生。結果同樣的,英語評鑑的考試仍然是以聽讀寫為主,台灣的英文教育還是沒有注意到台灣學生最缺乏的口語表達能力。於是乎學生家長只能把小朋友送到坊間的美語補習班去跟外國人練英文,有些富有人家的小孩更是從幼稚園就上雙語教學的。結果造成了小學英文教育程度的嚴重落差,都市以及富有家庭的小孩一入小學,英文程度有些甚至比老師還好;而鄉下以及中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到了小學才開始學習ABC的大有人在。
在不願小孩輸在起跑點的基礎上,父母親們只好用盡全力的借錢,貸款只為了送小孩到附設英語教學的安親班,幼稚園或補習班。結果苦了父母肥了補教業者,小孩呢?因為不是他們自願學習的,當然意願就差,結果父母親死命擠錢出來讓小孩去學英文,考試仍然不見起色。於是小朋友們又回到國中開始的循環,台灣的英文教育又再度回到原點。
如果做了這麼多,結果仍然回到原點,台灣小孩的英文並沒有因此而進步,這種政策對國家教育資源來說是否是一種浪費?政府花了那麼多心力去培育英語師資認證,結果台灣在國際英語認證上仍然得不到良好的成績,這種投資報酬值得嗎?
這麼多年下來學習的結果還是這樣,這種英文教育政策不該做個徹底檢討嗎?不要土法煉鋼,參考香港,參考新加坡,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政府已經花錢投資在英文教育上,結果家長還要再付更多的錢送小孩去補教機構學英文,那麼政府投資的意義又在哪裡?何不乾脆廢掉英文教育,只要補助家長經費讓家長送孩到補教機構就好?
語言的學習從來不是只有單純的聽,讀和寫,如果不會說不會應用,語言學得再怎麼精深,都是枉然。台灣的英文教育悲歌不要再重奏了,未來的語言競爭力絕對是在口語表達能力,簡報演講能力,絕對不會是台灣重視的填考卷空白以及背誦文法死讀書的教育方式。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7樓.2011/03/31 14:47不知如何繼續的英文教育
如同您文章提到的為了培養小孩的英文能力,送到外師補習班學習,現今學了4年花了大筆鈔票卻遇到可能會與國中課程無法銜接的問題,想要轉到一般文理補習班,但是又不想放棄英文聽與說的這一塊,學習的報酬率與金錢的壓力好兩難?
可否請你給我建議? 不知如何是好的媽媽!
e-mail:sf41905@yahoo.com.tw
- 16樓.2008/10/30 10:28无语
你应该反问他:来我华人地盘为何不跟我说华语?!
不只是台湾的英文教育这样,整个华语区的英文教育都有这种问题,中华文化自古就是强调听读写,而说,却很少被人注意.更何况还是外国的语言.
不过依我看,英文应该被当成选修课,不想学的就不要去学,免得受这份罪,想学的自然会学好.采取精英教育的方式,将对这一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大陆以前有个人很有名,他叫李阳,他发明的一个学习英语的方式叫"疯狂英语".强调口语第一.曾经风靡了整个大陆,赚了个盆满钵满!
- 15樓. 邱彼得2008/09/22 16:19台灣品德教育的悲歌
有人學了多年的法律 也當了總統 卻連基本的司法都不尊重
有人學了多年的食品衛生 為了賺錢 還是任意添加違禁品
有人學了多年的道路交通 為了方便 還是有警察任意違反交通規則
這就是台灣品德教育的悲歌
- 14樓. markscat2008/09/12 10:21......
我給你個建議:
下回那個老外再批評台灣人的英文糟糕,你就回嗆他:少來了!你的中文又好到哪裡去了!如果你的中文夠好的話,你應該知道什麼叫做『入境隨俗』。
一百個國中生,並不一定一百個人都喜歡英文,老師不會教,學生沒有興趣學,所以『絕大多數』的學生英文不好。
不過就算老師不會教,會寫、會讀已經不錯了!一個老師要管多少人啊!哪個老師能夠顧到每個學生的能力?
有興趣的學生,就算只有高中、國中的英文課,他也能把英文學好,不管是說、聽、讀、寫樣樣沒問題。
但是沒有興趣的學生,當然怎麼學都學不好。而焦慮的父母才不管小孩有沒有興趣,強迫著那些沒興趣的小孩去補習。
這個問題不該丟給政府,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英文那麼重要?學不會英文會不會死?
我承認我的想法很偏激、很消極,但是我不認為我們有必要因為老外的一句話就覺得我們很悲哀。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該悲哀的事情悲哀不完了。我可不想老是活在悲哀的世界裡。
最後,我的英文不好,但是我還活著,活得很快樂。我不但活得很快樂,我還有工作,我還是個工程師。
- 13樓. 2112008/09/09 07:25還是先把中文學好吧
現在不管台灣或中國大陸,中文比經差得不像話了,我看尤其在把資源花在一輩子都用不到的外國語言上,還是先把學生的中文程度提上去吧。 - 12樓.2008/09/09 00:20台灣不需要花更多的錢而是良好的環境學英文
很多人連作者的意思都沒懂就隨便批評
作者並沒有說台灣需要增加英文教育的財源
而是建議「說」比「看」和「寫」更重要其實台灣學英文的方法實在是錯誤的
以背「單字」和「文法」為主體當然是不對的
現在甚至還有人在鼓吹用KKK音標更是荒唐學任何語言的方法都是一樣的
全世界所有的小孩
當然是先「聽」「講」後「看」「寫」為什麼台灣學英文就不是這樣?
很多老師以為只要「單字」和「文法」對
句子就是對的
這是再錯也沒有的事有多少人知道中文和英文的「單字」常常沒有一對一的關係
我們不能用歐洲人學英文的方法
因為歐洲的語言和英文較為相近
因此可以用學「單字」和「文法」為主體來學英文因此台灣需要以句子作為學英文基本單位
先不要管文法
學會很多句子
自然就能「聽」能「講」英文謝謝你.
Eric Chou 於 2008/09/09 09:31回覆 - 11樓. Bloghost2008/09/08 13:13講到發音
cancel唸成cancer, 聽的懂就好.
這其實跟閩南語許多的腔調有什麼不同?
如果這樣就不能接受, the唸成die, 那些奇怪的英文口音又如何說呢?
去了澳洲, 那更是誇張. 那也是英文, 又如何呢?
所以, 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 別那麼在意, 我們先把自己的中文弄好吧!
不喜歡拘束, 喜歡自由自在
So I am Bloghost.
我是博格幽魂 - 10樓. cpbass萍兒2008/09/08 05:55緊張什麼
你遇到的"外國人"真大驚小怪
加拿大移民的人,一堆英文都不通也活得很好
語言本來就是要環境
我不覺得學了六年英文,不會說得正確,不會聽有什麼悲哀
本來環境就是不同
我的兒子學了好多年法文,一去到魁北克也是講不出來,中文學多年,字只能看幾個,今天多少魁北克人英文也講不好,他們也不覺得可悲
他們在學校也是一樣上英文
星Singlish,和港式英文真的很好嗎?他們的腔講一輩子, accent永不離
縱使第二代華人的英文腔和"正統"的英文小孩的accent 也不同
- 9樓. 時季常2008/09/08 05:44聽讀寫也沒有比較高明
不完全是說的問題,聽讀寫也沒有比較高明。
至於英文發音方面,台灣人算是不錯了,聽聽新加坡人的,非洲的,或是那些墨西哥的,甚至是(有些)印度的,那才真的叫人受不了。而他們不少人是以英語為母語的。
- 8樓. GW2008/09/08 00:50語言的目的在於能夠溝通。
語言的目的在於能夠溝通。而溝通的技巧中,聴說重於讀寫。因為聴說能力是日常生活必須,而讀寫有助於反映出個人的敎育程度。譬如說,一個在美國出生長大的文盲說的美語要比受過至少十年英語敎育的台灣大學生來的道地易懂。
許多老美對中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語言不通。 大多數在美生活的台灣移民或訪客都有自己的美語辛酸史,其中最令你我厚顏的就是發音,因為有些英語獨特的發音是中文所沒有的。 如果當初你的美語啟蒙老師本身發音正確標準( 10 %?),恭喜你!好的開始(模仿糾正)就是成功的一半。你今後會有自信以美語侃侃而談,溝通流暢是事業成功的一大要件。 如果你的美語啟蒙老師本身都說不標準( 90 %?),你所得到的就是錯誤的第一步,日後矯正是事倍功半。最大的後遺症是一肚子的學問賣不出去,因為老美聴不懂你在胡扯什麼。
值得指出的是,當周遭老美們「習惯」於你的口音時,並不表示你的發音變的標準了。這可從陌生人仍不知你所云來印證。
自己美語結巴难懂的原因可能是 :
1 發音錯誤或口齒不清楚–可以上課來自我注意矯正。
2 先在腦中中翻英後才說出來,遲缓結巴–要敢開口,講多了自然通暢流利。
3 沒有使用美語習惯用語,同樣一句話別人不是這樣說的 –多看(聴)美語電視或英語歌曲歌詞有助改進。
4 有聽沒有懂,知其字但不解其義 –多讀英文報章,查字典増加詞彙,瞭解美國俚語用法。
我個人覺得剛來美國時對學習美語最有幫助的是 : 常看美語電視並打英文字幕輔助,仿唱英語歌曲並瞭解歌詞。 英文目前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流利對旅遊各國及吸收新知颇有助益,絕對值得花時間去改進。有心者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