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各路中菜可吃,就不想老遠跑來上海吃西餐,本幫菜之後、不做他想便選川菜。川菜能紅遍各大城市,除了底子深厚、過去二十來年不斷演化創新也有功勞,曾經引領一時風騷的《俏江南》就是個好例子。守著老菜色的台北川菜已經式微,連某一線川菜廳去年也得派廚師前往北京、成都取經學菜。
與朋友約在熱門的《孔雀川菜》(與一度出現於台中的同名者無關) 小聚,三家店中據說以港匯店最富麗堂皇,但就近選了新天地店。週末晚,許多打扮入時的年輕「小資族」在 1930 年代老樓房改裝的店外等位子,幸好早已訂妥。
(Photo credit: 孔雀川菜)
餐廳裝潢新派,放眼望去一片藍、怪不得有「Tiffany blue 川菜」綽號。英文名稱是梵文 Maurya(孔雀),門口有白色孔雀標本、四處插著孔雀翎。個人不太懂得欣賞此風格,只擔心菜餚是否也如此「視覺系」?
菜沒點,服務生已來促銷當地的精釀萊寶(Reberg)鮮啤酒,第一次見到不鏽鋼瓶裝啤酒,外觀有趣、可能比玻璃瓶還環保,Hefeweizen(小麥白啤)能配辛辣食物,就買二送一來三大瓶,的確挺好。
薑汁秋葵不像川菜、反而有些日本味,不是為了這路數的菜而來,嚐嚐就好。好久沒吃夠味的涼粉,這裡的川北涼粉沒令人失望,綠豆粉條厚滑味足、開胃好。
在台也吃得到口水雞,調味沒有太大差別、但麻香更重,雞肉嫩。
成都老涼菜夫妻肺片早就沒有牛肺,而是牛腱、牛肚等為主,做得較乾爽、沒泡在一汪紅辣油裡,夠味、牛腱硬了些,菜裡的花生配啤酒停不下來。
涼拌鵝腸放了芹菜、洋蔥、蔥白等,走爽脆路線。幾樣涼菜都是香麻多於鹹辣,味道各有變化,雖未必如川菜標榜的「百菜百味」,但的確不像川菜在台幾乎「菜菜一味」。朋友點了招牌名菜鱈魚獅子頭。雖然各菜系都不缺肉丸子、但獅子頭可是揚州名菜,鱈魚也不會是內陸四川的常用食材,實在不解,只有以「海派新川菜」來看待了。
以鱈魚代替了肥肉的獅子頭很柔嫩、小米粥般的鹹蛋黃湯汁有意思,果然新創。這一道相信費了工夫研發,並非胡搞亂整。
辣子雞是酥炸的、與辣子(炒)雞丁不同,令人想起《新吉士》、俏江南的類似菜式,都是放滿乾辣椒、賣相火辣,其實只是鹹脆香。也是配啤酒佳品。
點菜時只聽到『麻婆』二字,是豆腐沒錯,卻是加了豬腦的麻婆腦花豆腐。川菜常用內臟,腦花在成都尤其受歡迎,雖然柔滑無腥,但不加豬腦已是一碟高水準的麻婆豆腐,看來添了不少膽固醇。
有說是源自貴州的宮保雞丁可能是在西方世界最出名的一道川菜,加了腰果、芡汁稍甜的 ‘Mild’ 版味道再熟悉不過,似乎把各走各的兩岸川菜又連了起來。是否與巴蜀原味不同?只有留待日後再去嚐。
這麼堂皇新派的店,當然不會有家常連鍋湯,但酸蘿蔔老鴨湯倒也是傳統家常味,鮮味中有醃蘿蔔微酸,鴨肉也不老柴,不錯。餅要酥香就少不了豬油,油滋滋的手撕餅也沒少用。
意猶未盡,再來兩個菜下酒。對從小吃到大的酸豇豆有一份情感,見到酸豆角雀胗肝就點。成都流行的雀胗肝有說是鵪鶉的胗肝、也有說只是雞鴨胗切一切充數;與雞鴨胗口感的確不同,炒得有「鑊氣」,下酒下飯皆好。
小炒荷包蛋看來簡單,但是小米椒、豆豉這麼一炒真香,這一道要學起來試做一下。
糍粑在台遠不如「同門」的麻糬普遍,裹蛋汁炸過的糍粑撒上花生粉屑、沾黑糖汁吃,除了比較扎實外、與麻糬還是頗像。
「第凡內藍」的硬調材質裝潢不吸音,空間迴響殘響嚴重;偏偏客層年輕、在地客們聲量不小,於是時有嗡嗡低鳴。重視燈光、不注重 acoustics 是許多現代餐廳裝潢的通病…或是免得客人久坐的高招?(笑)
價錢著實比台北貴了一截,但每桌點得滿滿菜餚,真是風水輪流轉。孔雀川菜乍看新潮,但百姓家常菜餚相當可口,並非一味只玩視覺、搞奢華,如果下次也能背對著滿室第凡內藍色,日後再來嚐嚐其他菜色。
2017・01(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unless credited otherwise)
延伸閱讀
北京 - 香、麻、辣集大成於《川辦》
北京 - 依然佳選《長安壹號》
北京 - 趣味新滇菜《中 8 樓》
未成年禁飲酒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蔡文魁律師炳志綽號烏龜Tortoise2017/01/25 10:17希爾頓
您好:
希爾頓飯店集團是準備讓邱吉爾家族來中國時下塌的地方.
蔡文魁律師敬上
呵呵,您好像留言錯了一個部落格? scubagolfer 於 2017/01/26 14:13回覆 - 3樓. jasminek2017/01/14 12:45😅 😅 scubagolfer 於 2017/01/15 12:46回覆
- 2樓. Blanka2017/01/13 22:34前些時候, 同事幫忙訂了靜安嘉里店的孔雀川菜, 說是火熱難訂位的川菜店, 確是麻香辣下飯下酒, 走的是高上大路線, 但吃完, 不知為何, 總覺得麻辣的不過癮....應該是走出餐廳後, 那麻辣香味也隨著留在那孔雀藍的方塊裡, 不像走在成都街頭, 沿路隨行的椒麻香味如同高潮後的後戲, 餘味裊裊,令人在踱步回飯店的途中, 回味再三吧...(blanka@yahoo.com)說得好!這家味正、但依然或多或少 toned down 了些,看了就想溯源去成都好好吃上幾餐! scubagolfer 於 2017/01/14 11:04回覆
- 1樓. 李亞蒨2017/01/13 19:56時尚海派川菜
記得念初中時,曾經跟隨乾媽(她自幼在上海法租界區成長)於靜安希爾頓嚐過水準不錯的川菜,然而近幾年來數度造訪上海,幾乎都在滬式餐館用膳(像是SG前作分享的老吉士,以及雍福會、迷上海、福1015等風味食府),看來下回得參照SG先生的大作,好好至「孔雀」感受時尚海派川菜的魅力;BTW~羨慕SG先生能夠在餐廳巧遇趙雅芝女士,希望我能也有如此好機緣。您近年吃遍中港澳出名餐廳,這家時尚川菜能吃,但趁便就是、倒也不需專程了 😊 scubagolfer 於 2017/01/14 11:0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