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競爭激烈,在港做粵菜自然更競爭;能有一席之地已不簡單、老店更難得。利苑飲食集團已三十多年歷史,在這時代也算躋身老店;除了存活,還能四處開店(中、港、星加起來十多家)。在港則由龍蛇混雜的擁擠旺角區起步,歷經三十年終於跨進港島中環、在高檔的國際金融中心(IFC)展店。
居港時期,利苑雖還未必高檔、在街坊已算佳選,印象不差但也不深。最喜歡的《益新飯店》當時還開著(後來陸續出現同名者已不行),在非觀光旅館粵菜中,首選還輪不到現在所謂「星級」各店。米其林指南一到香港,利苑在 22 家星級餐廳裏一下子就占了兩家、有些出人意表;雖有爭議,這兩店生意總之更好了。
與住九龍之長輩吃飯,便訂了尖沙咀這星級店。多年未至尖東,印象還停留在凋敝期;本以為該隨其他鬧區恢復榮景了,怎知走進餐廳所在的好時中心,更見一片殘舊、大半店舖拉下鐵門。這棟樓大概隨豪華夜總會關門而寂靜下來,昏暗商場中只剩 B2 層這利苑還一店獨秀。
門口「游水」海鮮缸裏各色斑、衣鮮活,但時價魚還是留給消費力傲人的陸客們吧... 在此蒸條一尺魚(可口大小)足夠點許多饒富風味的傳統菜了。照例開胃菜皮蛋酸薑不錯、皮蛋糖心度恰好。廣東人認為補肺益氣的杏汁白肺湯有水準、濃郁滋潤(心理作用?)。一如傳統粵菜館,(非例湯者)「湯渣」(煲湯料)撈出另盛一盤;菁華雖已盡入湯中,但瘦肉、鳳爪、豬肺沾些醬油還是不錯。
香港粵菜館多半努力研發新菜,店家頻頻端出創新招牌菜、甚至因而打出天下,像《鴻星》的石頭魚系列、《海都》的下酒小菜系列都是例子。利苑新派菜也不少,甚至還有川、京菜系之菜,連「日式牛柳(排)粒」都出現了;但既是請長輩、便點正常些的粵菜。茶香雞有油雞之滑嫩且帶燻香,於是較一般油雞、炸子雞之味多了些層次、趣味,水準已經「冇得彈」(無可挑剔)。
招牌燒肉取了個美名冰燒三層肉,當地客不理這拗口名稱,直管叫燒腩仔。不知是否真的獨門手法燒後再以冰降溫,但肉好、工到家,做得是佳;吃一口原味、不錯,再沾少許黃芥末,很合。但嚴格說,底層瘦肉少到幾乎不見、三層實只得兩層,吃起來油脂感較重較膩。比《西苑》還小遜一籌。
濃湯野菌娃娃菜,菜株小而實、嫩葉飽含火腿上湯,水準之作。老人家喜素菜,加點個再傳統不過的陳公炆齋,這道的豪華之處在於多了些髮菜。由於土壤保持,大陸早已禁採髮菜;於是市場各種「替代品」橫行,但這裡用的可不是「山寨版」。不知何來、偶爾一吃,罪過罪過。 此道齋菜上芡稍多,且盛盤吃還不如常見的齋煲形式夠燙夠味。
長輩們這樣吃吃已近飽,我這邊可還餓。一早點妥的滑雞臘味煲飯來得正好,臘腸臘肉香、瓦煲飯該有的「飯焦」(鍋巴)也不少,雞肉則因部位而有老有嫩、部份居然已有些乾「柴」,但總算都入味。這煲飯雖僅能算是一般,但三兩下也已兩碗下肚。
甜點還是選傳統品項,擂沙湯丸(丸粵語音同圓)便是芝麻湯圓外裹花生粉,有些像江浙湯圓與台式麻糬合體。雖覺得又花生又黑芝麻的有些繁複,但芝麻餡若沒下一點兒「中餐廳之心照不宣秘密武器」(豬油),哪來這香濃腴潤?總之好吃。
一餐飯下來、四週食客早已換了一批(不乏陸、台遊客),「星光」下生意顯然好做。利苑新舊菜色並陳,當天吃得較傳統、菜色中規中矩,也夠得上一線粵菜館水準;置身地下二樓、桌距過近則是較不喜歡之處。都是開了好一陣子的粵菜,但如與不久前西苑那一餐比較,無星卻勝有星。
2009‧05(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
香港 - 一身貴氣《西苑酒家》傳統菜
香港 - 餐館裡的傳統家常粵菜三四味
深圳 - 靚潮菜‧小鳳丫頭「雞仔餅」
深圳 - 在粵食粵《丹桂軒》
香港 -《彭慶記》好味家常粵菜
香港 - 念念不忘《益新飯店》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1樓.2009/05/20 13:15aiyo, 真好
上上週在香港本想最後一天中午去吃, 誰吃客滿, 俗俗的我才知道原來IFC這家有星星來著. 失意下漫不經意的亂走, 進了 iSola 吃brunch. 雖然是buffet, 沒想到水準很高, 味道皆到味, 甜點Bar的Tiramisu畫上很棒的句點. 加上風景好, 氣氛佳, 是香港意外的收穫.
本來這星期預計深圳出差完要再去晃晃, 吃我沒吃到的玻璃蝦球, 不過礙於H1N1, 還是打消年頭, 運動減肥先~~~~
沒錯,Isola 的 Antipasti Buffet Lunch 頗有水準
BTW,Justin Quek 會擔任 IFC 一家新餐廳的餐飲顧問,看看能否打入高度競爭的香港西餐?
scubagolfer 於 2009/05/21 18:04回覆 - 10樓. Peech2009/05/16 03:07美好的回憶
二十幾年前住新加坡時,在Boulevard Hotel裏的利苑的確是我們最喜歡的高級中餐廳,遠勝於同樂,香宮或李白。
利苑的燒肉的確細膩好吃,但我嫌最上層的脆皮不夠厚。還是最喜歡新加坡街上的那種。
正是,精緻版燒肉偶爾一吃、街坊版才是原味^^ scubagolfer 於 2009/05/17 15:39回覆 - 9樓. hagar2009/05/15 16:18廣東菜的代名詞
在新加坡, 利苑可說是廣東菜的代名詞 (至少在我印象中)
新加坡分店的價錢也不菲, 托酷愛粵菜的親戚之福
有幸嚐到美味啊
每次去新加坡,吃特色南洋菜都來不及了,所以沒吃過新加坡利苑... scubagolfer 於 2009/05/15 17:07回覆 - 8樓. 捏捏2009/05/14 22:42慢活慢食
到了這個年紀, 還在快活大食呢
大學時代, 都是不顧形象, 茶香雞都變成手扒雞.
對了
深夜裡, 看到了這茶香雞, 又想念起香港燒鵝.
幾年前在台北青島東路, 還有家 "深井燒鵝", .......現在肚好餓喔.
發現捏捏每見粵菜雞鴨就想念起燒鵝... 乾脆去一趟、鏞記或裕記吃個痛快多好
我贊成「選擇性」慢食,但未必為了什麼深奧、形而上的『心靈』緣故,純因為有些好吃的東西非常值得細嚼慢嚥品嚐而已,但有的食物完全可以大口囫圇吞啦!
大學生的慢食,總讓我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對全球每天都吃不飽(不是在「懷石」喔...)的 8.4 億人口來說,看到食物大概無法...慢食
scubagolfer 於 2009/05/15 11:07回覆 - 7樓. IR2009/05/14 12:03看到就流口水
看到這想起熊貓上週去香港
因為只有一個人好多菜都不能點
一直慫恿我去~
早讓他拿scuba大哥這篇文章我就馬上答應了
真是心養養呢~
那"兩層肉"真誘人~我也是嗜肥之人~
名店的燒腩仔都很精緻,但也有些太精緻了。街坊燒味店斬些燒肉自有其風味、喝喜酒時先亮相再分食的燒乳豬全體也好吃(比那些糊塗拼盤妙多啦!)
總之,Viva 燒肉^^
scubagolfer 於 2009/05/14 14:05回覆 - 6樓.2009/05/14 05:56嚇到人了^^
看來我的嗜肥有嚇倒SG^^
不過剛剛想想, 唇邊的油脂應該是唇邊的"膠原蛋白"^^
說過了我真的是見多識少, 那個豬腳雞火湯我真的沒喝過耶, 總覺得自己熬的湯比較好喝^^
「黏嘴」豬腳雞湯...那家店管它叫砂鍋土雞,(IMHO)不喝也罷。只要料找齊了、肯花時間,自己熬的湯當然好些^^ scubagolfer 於 2009/05/14 11:58回覆 - 5樓. 捏捏2009/05/13 22:27糖心皮蛋
那糖心皮蛋配上了酸薑, 真是好養眼.
茶香雞看起來好像是燻過再烤, 亮晶晶, 真想咬一口.
今晚剛好看到中視新聞報導, 台灣的茶香雞腿, 招待義大利的大學生,
那茶香雞較像廣東油雞.
是先做成豉油雞、再燻沒錯,看來台灣也有了^^
那些大學生年紀輕輕就在慢活慢食,真是好命(還是懶?
scubagolfer 於 2009/05/14 14:45回覆)... 我倒覺得大學時代應該要 "Life in the Fastlane"、活得好像沒有明天才是
- 4樓. 馬丁諾2009/05/13 17:12嚥口水
第一張照片簡直像個水族館了!
那茶香雞就是所謂的太爺雞嗎? 台灣好像吃不到這種作法 ...
嘿~ martin 說中了,兩雞基本上一回事兒。不過此處燻香還算淡,可能時間短些? scubagolfer 於 2009/05/13 17:57回覆 - 3樓. 賀蘭洛普2009/05/13 10:21好餓喔!
我這個草食性的動物看的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白兔也動心想吃肉scubagolfer 於 2009/05/13 13:01回覆
- 2樓. divagirl2009/05/13 09:42擂沙湯圓
我的最愛....
台北好像還沒遇見好吃的....
台北好像根本沒見到有... scubagolfer 於 2009/05/13 12:5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