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那份歷史的沉重
2015/01/15 14:23
瀏覽1,18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白宮第一管家》(The Butler)是2013年美國歷史片,根據尤金·艾倫的經歷改編而成在探討這部電影前,讓我們先看一下尤金·艾倫的真正經歷。


尤金·艾倫,是一位在白宮擔任侍者及管家長達34年的非裔美國人,他於1986年退休之前的職位是白宮總管。

艾倫在1919年出生於維吉尼亞州斯科茨維爾,在進入白宮之前已有過多年的侍者經驗,任職於僅服務白人的娛樂場和鄉間俱樂部

1952年,33歲的艾倫進入白宮擔任配膳員,負責洗盤子、整理櫥櫃及擦拭銀餐具等工作。

1963年時,艾倫因為甘迺迪遇刺案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其子查爾斯描述當時的情形:「我父親在甘迺迪總統遇害那天很晚才下班回家,但接著又起床並穿好大衣,說:『我必須回去工作』。不過當他走到走廊上時,就頹然倒在牆上並開始哭泣。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我爸爸哭」。

之後雖然艾倫受邀參加甘迺迪的喪禮,但他以「總得有人留在白宮,服務所有從喪禮上回來的人」為由,選擇堅守崗位、進行接待會的準備工作。1974年上任的總統傑拉爾德·福特與艾倫的生日是同一天,因此艾倫在福特的白宮生日派對上也總是有份,福特夫人也會請眾人同時給予福特和艾倫祝福。

1981年,艾倫在隆納·雷根的任內升上了白宮眾管家中最富盛名的職位總管第一夫人南茜·雷根曾邀請艾倫帶妻子一起出席在白宮舉辦、招待西德總理赫爾穆特·科爾的國宴。

1986年,艾倫從職位退休。他與妻子海琳都打算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投票給民主黨籍的總統候選人歐巴馬,但妻子海琳卻在投票日前一天去世了,艾倫只能獨自一人前往投票所、並見證了美國首位非裔總統的當選


2008年一篇在《華盛頓郵報》刊載的文章「一名受本屆大選滿足的管家」(A Butler Well Served by This Election),介紹了艾倫在白宮工作的故事和其服侍過的諸位總統的背景,使他開始為人所知。

編劇丹尼·史壯就是看了2008年華盛頓郵報那篇介紹艾倫的文章,對此片激發靈感。在2013年上演的《白宮第一管家》,便以尤金·艾倫的故事為基礎。

不過電影的主角—「塞西爾·蓋恩斯」(Cecil Gaines),僅略為以真實的尤金艾倫為藍本創造,電影大部份情節都是虛構。

例如電影一開始Cecil的母親便白人強姦,父親被殺,雖然不是事實,卻刻畫出當時黑人在白人社會中地位的低等,讓觀眾率先為戲中黑人的遭遇深感同情。之後Cecil因為得到白人的幫助,學習了如何服侍人,為白人服務。編劇巧妙的手法在於,明明Cecil在自己殺父仇人身邊工作,他的心中的憤怒使他有種衝動要為父報仇,但Cecil沒有動手,他選擇了離開,我看到這裡也很疑惑,不過編劇之後將會為此作出解釋,我就先不說。


離開善良的白人太太,Cecil一直找不到工作,幾乎要餓死街頭,因而挻而走險打破酒店的櫥窗,偷食蛋糕,原本以為會就此被補了結一生,甚料又讓他遇到人生另一伯樂,得以進入酒店工作,並且在伯樂的教導下,學會如何「察言觀色」,從白人的眼中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想法,又培養出對白人談論的政治議題置之事外。

結果因為他的「出色」表現,Cecil在一次的機緣巧合下,得到白宮辦公廳主任的青睞,招攬他進白宮工作,自始Cecil的命運進入一個他意想不到的世界。他先後白宮工作了34年(1952年至1986年),親眼目睹了20世紀黑人民權運動鬥爭史。而為劇情增加緊張感的,是主角的大兒子Louis一直違背父母親參與黑人的抗爭運動,放棄學業、被補入獄,不惜以身冒險來爭取黑人待遇改善。

他這種激進的思維,自然與父親Cecil對白人的溫和服從形成很大對比和衝突。


Cecil不明白兒子為何看不出美國總統有努力改善黑人的待遇,兒子卻認為cecil根本不明白黑人在美國遭遇的歧視多嚴重和不公平。看到這裡我自然想到香港與中國,我與家人在中港事務上亦有矛盾,家人認為中國雖然政權仍然不夠民主,但在經濟方面令人民豐衣足食,起碼不用餓肚子已經很好,政治上的缺失不用介懷。但在學校接受新式教育,講求要思考獨立,爭取民權的我,自然不認同家人這種拜金主義,於是電影中cecil和兒子之間的爭吵,也在家中出現不少,所以自己的感受也頗深。到電影中段馬丁.路德金

為cecil的行為解釋,說他們之所以選擇服從,是因為長久以來習慣,這不是他們的錯,我那一刻心中實在感同身受。

過了年輕激情的十多歲,逐漸走進社會,自己也感受到真實世界沈重的壓力和負擔,父母對我們供書教學大輩子,他們的肩膀早累得無餘力,經濟問題自然是他們關注的重點,而一身輕的我們,又怎會輕易了解他們背後那份累與痛?也許他們年輕時亦曾瘋狂過,但歲月的磨蝕把他們改變,把他們的心變得堅固。cecil的父母被白人所殺,他才是最應該對白人恨之入骨,但隨着自己建立家庭,工作的性質的轉變,他忘記了恨,忘記了怨,這是不能怪他,是生活的殘酷所致。

我想Louis聽到了,應該更能理解父親的處境,在電影尾段他完成學業,以街頭抗爭但不暴力的方式繼續爭取黑人權利,無論思想行為都變得理性。而受邀出席白宮宴會的cecil在親身感受中,他也明白社會上那種白人優越感和黑人的低等,從而理解兒子看法一幕,我是覺得有一點的牽強,為最後父子和好當作一個理由,其實黑人的地位低等cecil在工作環境中根本就處處可以感受到,例如要求加薪金但遭到拒絕,

所以在最後宴會一幕他與太太一直坐立不安和拘謹,使他明白到大兒子所追求的黑白人平等原因,反倒令我有點不解。

整體來看,以劇情片的角度,《白宮第一管家》在情節鋪排上很好,無論黑人抗爭歷史片段和主角一家的故事都連接順暢,起承轉合恰到好處,是一部上佳之作。

不過以歷史片來看,一些要求較高的人可能會認為此片過於矯情,而且刻畫cecil的部分不夠深刻。

電影評分:****

最後再談論Forest Whitaker的演技,其實筆者對他的認識不深,之前看的外國電影中好像都沒有見過他>_<。所以一開始看到男主時除了感到陌生,就是怪異為何他右眼皮好像受傷了垮下來??(是故意還是天生呢?)無論如何接着看下去,便感到Forest Whitaker的演技很細膩,他的臉部表情不多,即使有所改變都是十分細微,卻給人一種真實、自然,覺得角色應該如是。(之後上維基查了一下Forest Whitaker的資料,才知他第79屆奧斯卡影帝,亦是全世界第4位奧斯卡獎黑人得主,實在厲害!)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