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荷蘭,感覺這是個鄉村遠比城市美麗的國度,與台灣恰恰形成有趣的對比。
三天來,其實造訪的城市還不多,海牙(Den Haag)、祖特米爾(Zoetermeer)、台夫特(Delft),每個城市都各有各的特色與姿態。我住的地方是在祖特米爾的近郊、友人Marc & Vivien夫婦的家裡,這是棟三層樓的可愛建築,離房子不到一分鐘的路程就有一個小湖。
這個社區顯然是以退休養老人士為主。許多獨棟磚造小屋就傍湖而建,面湖的小小庭院種滿花草,拾級而下就有小碼頭,可登船游湖;房子的另一頭,則是車庫與大門,這些小屋實用與美觀兼具,主人挖空心思布置小屋,個個爭奇鬥豔,從湖對岸望去,好不熱鬧。
Marc夫婦的好友Jason & Nana夫婦,則住在台夫特,這是個更有歷史意義的優美小鎮,荷蘭王室Orange家族與這個城市有很深的淵源。
我每次到荷蘭、瑞士這些西歐國家,都感覺很不服氣。在這些國家裡,人們的步調慢慢的,上班跟下班差不多悠閒,完全感受不到亞洲大城東京、上海、台北那種忙碌與緊張,即使與紐約、倫敦等大城,也相去甚遠;然而,這些國家人均所得卻在全世界屬一屬二,我們這麼努力,工作時間是別人兩倍,所得卻不到人家一半,最近還有越拉越大的趨勢,這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當然,有不少理論在解釋這種現象,試圖說明優勢與劣勢的成因。歐洲國家從大航海時代起,就開始有系統地掠奪世界各地的財產與資源,甚至壟斷了許多生產要素;再加上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興起,行銷與買賣都更有效率,在世界體系裡先進國家已經卡好戰略要地,後進國家在結構中處於被剝削的不利地位,本來就很難急起直追。
在一個窮困國家裡,人們再怎麼努力,可能也比不上有錢國家的平庸之輩。例如盧安達出生的天才兒童,無論再怎麼克服困境、力爭上游,他本身的上升之勢,一定會被國家的整體衰退所抵消,終將向下滑落,輸給盧森堡的懶惰庸碌之才,盧森堡本身的上升之勢,會托著他的人民向上攻頂,個人一些打混與浪蕩,對大局是沒有影響的。
盧森堡人民不必太過努力,即使是赤貧的新移民,光靠著社會福利制度,生活就遠遠超越盧安達絕大多數的民眾:大環境的殘酷舞台,在人一出生就決定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命運。
但除了歷史因素或者依賴理論外,難道我們就只能自怨自艾?他們領先是事實,但只靠這種優勢,能維持多久?
正在荷蘭攻讀設計博士的Jason說,荷蘭碩士班以上的課程,都規定教授要用英文上課,學生也以英文討論課程,偶而有學生用到荷文交談,還會被老師糾正。這是我這趟旅程中的第一個震撼。
台灣的研究所如果都不准用北京話、台灣話上課,要改用英文或法文,你願意嗎?
荷蘭意識到自己是蕞薾小國(面積只比台灣大一點),知道自己在險惡的國際環境中要生存,必須用最務實的態度,謙卑地增加自己的競爭力,這種無論如何要爬到前面的決心,使得他們可以放棄驕傲的母語,改用英文訓練自己的子弟,為的就是與國際接軌。這需要多大的決心,多大的魄力!
Jason說,荷蘭同學能說五、六種語言的,比比皆是。
這實在很讓台灣人汗顏。我們為了「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這種鳥事,朝野都可以爭到面紅耳赤,其實拼音方式只是為了造訪、學習中文的外國人所設計,對台灣提升本身的競爭力,根本無足輕重。可惜意識型態早已矇蔽了我們的眼睛,人民看不到方向,我們成為比較高級的盧安達,離盧森堡卻越來越遠。
應該以海洋精神立國的島嶼,卻奉鎖國主義為圭臬,政治不用民主立憲理論,只想另闢蹊徑,經濟不理自由市場規則,硬要自作聰明,政客的智慧沒有幫人民解決問題,卻創造出無數新的困境。看看荷蘭的務實態度,再想想自己的井蛙精神,我們還要落後多少年才甘心?
(上圖:Zoetermeer市郊的湖邊小屋。)
(下圖:Delft市場廣場與市政廳。)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6樓. 魔師帆正東2008/07/10 12:28
- 5樓.2008/03/25 17:50該學習什麼
在亞洲我們自居四小龍(星港台韓)
但是環境友善程度與星港有差距
若想仿效世界競爭力前茅且規模與我接近者
首推芬蘭等北歐國家或是愛爾蘭
值得效法處如您說語言能力讓該國成為世界各國的跳板
台灣不但能成西方英語國家前進中國的跳板
更能成為東南亞東北亞國家進中國的跳板
所以不只是英語日韓印尼泰國越南話
台灣都該培養有相關語言與專業的人才
- 4樓. 時季常2007/11/23 09:54不能相比
荷蘭人學英文比台灣人學英文容易太多了,歐洲人很多人會五六種語言,其實沒什麼了不起,就像很多中國人國台粵上海話等都精通一樣。
荷蘭語世上沒什麼人用,台灣人使用的國語可有十幾億人在用。荷蘭人學英文,有道理,台灣人學英文,道理不太大,至少愈來愈不需要。
- 3樓. cameralover2007/11/23 01:52沒錯<語言的競爭力真的很強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證實老哥你的說法了
荷蘭連在菜市場賣魚的小販英文都講得很好
好到會讓人囋嘆這個國家的教育
- 2樓. 大報小記者2007/11/22 05:05To 孫立人的粉絲
推那個「幹」字,哈哈!
不過荷蘭人是自己爽而已,對於執民地的剝削,是屬於「沒人性」那種,這個看印尼的狀況就可以知道,荷蘭殖民時期對其公民文化、政府管理或基礎建設,貢獻都相當有獻。
- 1樓. 孫立人的粉絲2007/11/19 23:53感謝分享您的萬里路
多年前有一封電子郵件到處轉寄,內容敘述荷蘭的政府效率、國民所得、社會福利、休假制度‧‧‧等等,讓人看了非常羨慕;文末還加上一句:
幹!鄭成功幹嘛要趕走荷蘭人啊!
個人覺得這句話真是有意思,就把這封信傳給同事看,結果他把我拉到一旁小聲的說:「那句話就是我加上去的!」
如今,不知國姓爺看到台灣的現況,會做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