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高宗李治於弘道元年十二月病逝,遺詔要太子李顯就直接在他的靈柩前繼任帝位,也就是唐中宗。但是唐高宗的皇后、也就是武后武則天早有稱帝之心,在唐高宗斷氣後,便臨朝稱制,年號也改為嗣聖,同時很快的就在同年二月,將唐中宗李顯的帝位廢除改封為盧陵王,並將他軟禁起來。到了五月時,武則天便下令將李顯秘密的遷移到了房陵(今湖北省房縣),依舊是軟禁不許他與外人通信往來。
被軟禁在房陵的李顯不免鬱鬱寡歡,也只能無奈的仰天長嘆。李顯就撿了一顆石頭,出氣似的用力往上丟,眼見這顆石頭直入雲間,李顯心中暗暗祝禱著:
「若上天註定由我當皇帝,那麼這顆石頭就不會掉下來。」
等了許久,始終不見這顆石頭落下,原來這顆石頭在落下的途中卡在一株大樹的樹枝上,一直到唐朝、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本書《獨異志》作者李亢編篡此書時,這顆石頭都還穩穩的待在那樹枝上。
到了武后、聖歷元年,有一名僕役在渡河撿拾薪材時,在河中撿到了一面古銅鏡,就將這面鏡子呈給了李顯。李顯閒著無聊,就拿起這面銅鏡照著,那鏡子中當然會映出李顯的面孔,不過那鏡中的李顯卻開口對著正在照著鏡子的李顯說:
「你就快要當天子了、你就快要當天子了。」
李顯又驚又喜。
此時在京城長安,武則天的姪子武承嗣、武三思想要當太子好繼承武則天的帝位,便極力慫恿武則天,說:
「自古以來,還沒有聽說讓異姓當太子的。如今是武氏的天下,自然應當由武家的人當太子。」
武則天為此猶豫不決,因為一方面李顯是自己的親骨肉,另一方面武承嗣兄弟說得似乎也有道理,便找來的宰相狄仁傑前來商議。狄仁傑說:
「姑侄、母子,哪個比較親近?
陛下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則當您千秋萬歲(死了)後,您的兒子就會在太廟祭祖奉祀您的神靈。
若是立侄兒為太子,則從沒聽說過有那一位天子會在太廟祭祀姑姑的。
既然陛下有立太子之意,為何不將廬陵王李顯召回,立他為太子,這名正言順,也無後顧之憂啊!」
武則天一聽太有道理了,就斷絕了立姪子武氏兄弟為太子的念頭,下詔召回盧陵王李顯,要他待在東都洛陽。詔令送達房陵時,正是李顯照了古銅鏡後不到十天。李顯奉召返回洛陽,武則天便下令立廬陵王李顯為皇太子,同時任命他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攻打突厥。
數年後,到了神龍元年,武則天因病重臥床不起。宰相張柬之與敬暉、崔玄暐等多名大臣,假稱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意圖謀反,發動兵變除掉了張氏兄弟,並武力逼宮要求武則天退位。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給太子李顯,恢復國號為唐,李顯繼位,正式成為唐中宗。
改編自 《獨異志》/《舊唐書》
原文:
《獨異志》.卷中
唐中宗為天后廢於房陵,仰天而歎,因拋一石於雲中,心祝之曰:
「我為帝,即此石不落。」
遂為樹枝閣之。至今猶存。
又有人渡水拾薪,得一古鏡,進之。中宗照面,其影中有人語曰:
「即作天子,即作天子。」
未浹旬,踐居帝位。
《舊唐書》.本紀第七.中宗、睿宗(節錄)
中宗
大和聖昭孝皇帝諱顯,高宗第七子,母曰則天順聖皇后 。
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長安。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
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 。
永隆元年,章懷太子(李賢)廢,其年立為皇太子。
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遺詔皇太子柩前即帝位。皇太后臨朝稱制,改元嗣聖。
(嗣聖)元年二月,皇太后廢帝為廬陵王,幽於別所。其年五月,遷於均州,尋徙居房陵。
聖曆元年,召還東都,立為皇太子,依舊名顯。時張易之與弟昌宗潛圖逆亂。
神龍元年正月,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誅易之、昌宗,迎皇太子監國,總司庶政。大赦天下。鳳閣侍郎韋承慶、正諫大夫房融、司禮卿崔神慶等下獄。甲辰,命地官侍郎樊忱往京師告廟陵。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為鳳閣鸞台平章事 。
- 3樓. 野口女2013/02/12 22:22聽說~~
也沒聽說女人可以稱帝的 但還是稱帝了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 - 2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13/02/05 08:58我也來投石
那一天到樹林裡,丟他個百來顆石子,看是否也有天子命。 - 1樓. 飛飛 ^__*2013/02/05 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