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寧王李憲,本名李成器,也是唐玄宗的哥哥。
在武周、武則天退位還政於唐中宗後,由於唐中宗過於懦弱,因此他的皇后韋后意圖奪權當武則天第二,就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隨即被當時還是臨淄王兼潞州別駕的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等人聯手先發制人,在瞞著他的父王、當時是相王的唐睿宗李旦的緊急情況下,一舉誅除了韋后等人,史稱「唐隆政變」。事成之後,李隆基等人才向父王報告此事,並迫使那位繼唐中宗之位為帝的李重茂禪讓帝位。眾人擁立相王李旦二次登基為帝,仍為唐睿宗。
重新即位的唐睿宗,當天就改封李隆基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李重茂則被改封為襄王,離開長安前往集州(今四川省境內),於唐玄宗、開元二年調任房州(今湖北省境內),不久後於任內過世,追贈諡號為「殤帝」。
接著,唐睿宗與大臣議立太子之事。按照嫡長子繼承的慣例,唐睿宗那當時被封為宋王的長子李成器理應成為太子,但李成器謙讓並堅持說:
「國家在太平時期由嫡長子擔任太子並無問題,但國家在危難時,則應該讓功勞最大的皇子擔任太子。如今平王有功於國,因此我決不願位居平王之上,應由平王擔任太子才是。」
當事人都這麼說了,加上參與「唐隆政變」的群臣們也多願意支持平王李隆基為太子,因此,唐睿宗順應民情,就冊立李隆基為太子。另外任命李成器為太子太師,領雍州牧、揚州大都督。旋為左僕射,進司徒。次年,改太子賓客。
也或許因為李成器堅持禮讓太子位的緣故,讓李隆基與這位兄長的感情更加的親密,即是另有所圖的太平公主想要藉機離間這兄弟二人的情感也始終未能得逞。先天元年八月,李隆基即位為唐玄宗(唐明皇)後,李成器始終恭謹自守、不妄交結,也從不自恃身分、不干預朝政,因此讓唐玄宗對這個哥哥更加的敬重。
開元四年,因為避諱唐玄宗的生母昭成皇后的尊號,李成器改名為李憲,受封為寧王。
眾所周知的是這位寧王李憲能詩歌、曉音律,尤善擊羯鼓、吹笛,但在丹青上也多有成就,尤其善於畫馬,曾於一處名為「花萼樓」的樓閣牆壁上親手繪製了《六馬滾塵圖》,唐玄宗前往觀賞,最愛當中一匹名叫「玉面花騘」的馬兒的模樣。
後來這幅《六馬滾塵圖》當中有一匹馬不見了,不知道是否是連牆被一塊挖走,還是這匹「玉面花騘」的馬兒開小差跑去找心中的伯樂唐玄宗,這幅畫中就剩下了五匹馬在打滾玩耍了。
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廿四日,寧王李憲因病過世,享年六十三歲。素來敬重哥哥的唐玄宗感念當年寧王讓太子位的恩德,詔令追諡其為「讓皇帝」,賜天子衣一付,葬惠陵(在今陝西省蒲城縣西北)。其妃元氏也於同年追諡為恭皇后,附葬惠陵之側。
----- 偶素分隔線 -----
而這幢「花萼樓」,應該就是寧王憲賞花之處。根據《開元天寶遺事》中所載,在天寶初年時,愛花的寧王擔心花兒被鳥雀所傷,就命人於花梢上繫上金鈴,在鳥雀來時拉動鈴鐺以驅趕之。
不過,寧王李憲於開元末年就因病過世,又何以能於天寶初年命人繫鈴護花呢……
改編自 《江淮異人錄》
原文:
《江淮異人錄》.卷上.唐寧王
寧王善畫馬,花萼樓壁畫《六馬滾塵圖》,明皇最愛玉面花騘,後失之,止存五馬。
- 1樓. 野口女2015/05/20 18:28
太平公主想離間兄弟感情
果然ㄚ 女人才是引起家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