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曾任國子監祭酒的趙蕃,是唐憲宗李純、元和年間的進士。到了唐文宗李昂、大和七年,趙蕃出任南宮郎(註)。有一日,一名僧人來到趙府門前化緣,並對趙府的家僮說:
「我希望能見一見趙公,可以嗎?」
家僮入內向趙蕃報告,趙蕃(註)立即要家僮領僧人入內,並請僧人就座。僧人這才對趙蕃說:
「你將會遇到憂患之事,不過可以藉著祭祀的方式消除這場憂患。」
趙蕃聞言,立即向僧人行禮拜謝,並請僧人說明該如何祈禱祭祀。僧人說:
「給我一千五百支裁紙刀,就可以擺脫你將面臨的禍事,不然的話,不超過十日,你就會被外放到東南方的小郡任職。」
趙蕃同意了僧人的方案,答應明日就將裁紙刀送去給僧人,並請教僧人的法號以及住處。僧人說:
「貧僧住在青龍寺,法號法安。」
說完後便告辭離去。
次日,趙蕃馬上派人將裁紙刀送去青龍寺。使者到了青龍寺,根據主人描述的樣貌,在群僧中尋找法安,但全寺的僧人都不像。使者又尋找法安所居住的僧房,但找遍了整座寺院,也沒能找到任何有關法安的蹤跡。
數日後,趙蕃被外派到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擔任刺史。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南宮郎」,即「起居郎」,負責記錄皇帝言行。按資料趙蕃當時擔任的應是「侍御史」一職。後出任袁州刺史,歷任尚書郎。唐武宗時擔任太僕卿,持節出使黠戛斯汗國。
註:網路版原文此處「善即命延入與坐」中的「善」字應為「蕃」字,據改之。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補遺》.趙蕃
唐國子祭酒趙蕃,大和七年為南宮郎。忽一日,有僧乞食於門,且謂其家僮曰:
「吾願見趙公,可乎?」
家僮告蕃,善(蕃)即命延入與坐,僧乃曰:
「君將有憂。然亦可禳去。」
蕃即拜而祈之。僧曰:
「遺我裁刀一千五百,庶可脫君之禍,不然,未旬日,當為東南一郡爾。」
蕃許之,約來日就送焉,且訪其名暨所居。僧曰:
「吾居青龍寺,法安其名也。」
言已遂去。明日,蕃即辦送之。使者至寺,以物色訪群僧,僧皆不類,且詢法安師所止,周遍院宇,無影響蹤跡。後數日,蕃出為袁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