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年間,有一位玉潤山悟真寺(註)的僧人。一天夜裡,僧人自外地連夜趕路回寺,經過藍溪時,僧人突然聽見有人在誦念《法華經》,那誦經聲細微遙遠。當時天上的星月已經逐漸隱沒(即將天亮前),僧人四下張望,周圍數十里,除了那細微的誦經聲外,處處都安安靜靜的什麼也看不到,僧人因此感到憂戚哀傷而有些害怕。回到悟真寺後,僧人就將剛才遇到的事告訴其他僧人們。
第二天晚上,僧人們一起前往藍溪試著聆聽,果然如那僧人所言。於是大家專心的聽,發現誦經聲是從一處地下發出的,就在那裏做了個標記後,眾僧先返回寺中休息,等明日天亮後再說。
天亮後,寺僧們在該處小心的開挖,從土中挖出了一個頭骨,頭骨已經乾枯,但唯獨嘴唇與舌頭依舊保持鮮活滋潤,絲毫沒有腐敗的樣子。寺僧們就將這顆頭骨帶回寺中,用一個石匣子盛裝這顆頭骨,安置在寺中千佛殿西側的長廊下。自此以後,每天晚上便經常會有誦念《法華經》的聲音在石匣子中響起,長安城中的男女善信們聽說後,前來參觀膜拜的人數以千計。
後來,到了唐玄宗李隆基、開元末年,有一名來自新羅的僧人客居在悟真寺。一年多後,有一天,寺中僧人們因故都下山去,只有這名新羅僧人留在寺中,新羅僧人就趁機將這個裝著會念經的頭骨的石匣子偷了逃走了。寺僧們回來後發現此事,分頭尋跡追蹤那名新羅僧人的去向,但晚了一步,新羅僧人已經搭船入海,逃往大海東方去了。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玉潤山悟真寺」,應是指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境內、終南山北麓的悟真寺,是聞名中外的淨土宗祖庭。玉潤山即藍田山,又稱玉山、王順山。《太平廣記》收錄此則故事的內容時便將「玉潤山」改為「王順山」。
改編自 《宣室志》
原文:
《宣室志》.卷七.悟真寺僧
唐貞觀中,有玉潤山悟真寺僧,夜如藍溪,忽聞有誦《法華經》者,其聲纖遠。時星月回臨,四望數十里,闃然無睹,其僧慘然有懼。及至寺,且白其事於群僧。明夕,俱於藍溪聽之,乃聞經聲自地中發,於是以標表其所。明日,窮表下,得一顱骨在積壤中。其骨槁然,獨唇吻與舌鮮而且潤。遂持歸寺,乃以石函置於千佛殿西軒下。自是,每夕常有誦《法華經》聲在石函中。長安士女觀者千數。後新羅僧客於寺,僅歲餘,一日,寺僧盡下山,獨新羅僧在,遂竊石函而去。寺僧跡其往,已歸海東矣。時開元末年也。
- 2樓. 亓官先生2025/04/29 00:17新羅僧人已是出家人,
仍有貪心貪念啊!
- 1樓. sallychen2025/04/28 21:37感受
*
看得有些〔毛骨悚然〕,尤其是晚間。
是真是假,無法求證。
故事就是用來啟發人心的。
念《法華經》可以至死不渝,持續不輟,
也算是一種超越生死的虔誠。
這種信仰,才正是令人佩服之處!
大爺,以為然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