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 (Royal London Wax Museum)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
6/10離開布查特花園之後,我們接著來到位於維多利亞市的皇家倫敦蠟像館(Royal London Wax Museum ),這間蠟像館陳列的名人蠟像多達250尊,每尊蠟像皆彷真人模樣製作,作品維妙維肖、幾可亂真、 令人嘖嘖稱奇呀!
不過,位於加拿大維多利亞市的皇家倫敦蠟像館(Royal London Wax Museum ),據說在西元2010年5月已結束營業,現今的加拿大旅遊行程應該已自動刪除,所以現在推出這篇已成了大樹與小樹最最標準的「旅遊回憶錄」,大家就湊和湊和著看吧!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接線生
不過話說回來,當年我們造訪皇家倫敦蠟像館時,對於裡頭的名人蠟像也幾乎全用眼睛看,真正拍照留念的只有一張,還是最最名不見經傳的接線生蠟像(如上圖)。
咦~為什麼放著這麼多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蠟像不拍,卻拍了素人蠟像,這的確是相當匪夷所思吧!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接線生
其實是這樣的,因為當時參觀人潮眾多、走道又窄,加上擔心室內拍攝效果不好,所以姊姊大樹只打算在蠟像館裡拍張照證明我們到此一遊,其他的統統用眼睛看。
就這樣挑了張絕對不會有路人甲乙丙忽然竄出的接線生蠟像作品,算是我們在皇家倫敦蠟像館的代表作啦!
而另一個匪夷所思的理由,是姊姊大樹覺得彷真人製作的蠟像看起來實在太逼真了,恐怖得要命,幹嘛拍起來嚇自己咧?厚~這是什麼古里古怪的理由呀!現在蠟像館關門大吉,想拍也沒得拍了。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
既然大樹與小樹的皇家倫敦蠟像館之旅,徒留接線生蠟像一禎照片,那麼這個主題還能繼續掰下去嗎?哈哈~
哎呀~雖然小樹沒留下什麼珍貴的歷史人物蠟像照,不過當年保存下來的簡介DM仍可派上用場,透過簡介DM看圖說故事,對天生患有瞎掰妄想症的小樹而言,應該還不成問題吧!
所以接下來出場的圖片全由小樹翻拍自皇家倫敦蠟像館的簡介DM,各位想想,能印製在DM上的蠟像主角,想必都是響噹噹的大人物,事不宜遲,咱們就繼續往下看吧!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黛安娜王妃
皇家倫敦蠟像館裡頭規劃有童話館、恐怖館、名人館及科學館等展館,英國女皇及眾多皇室成員、名人巨星等蠟像是其中較引人矚目的作品。
而我們參訪當時人氣最旺的當屬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 ),也因此造成參觀走道嚴重塞車,因為大家都爭相與其合影嘛!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黛安娜王妃
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 )為英國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理斯的第一任妻子,出身貴族世家的她美貌與氣質並重,落落大方的親民作風,讓她贏得英國人民的愛戴,她的穿著打扮常引起英國女性群起倣效,自然也成了狗仔隊最愛跟拍的對象。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黛安娜王妃
但、名人光環包袱沉重,她的婚姻生活就像電影「楚門的世界」一樣被攤在世人面前,即使婚後育有威廉王子與哈利王子,來自皇室的壓力與婚姻不和、婚外情等家醜不斷,終於導致王子與公主的美滿婚姻破局。
然而災厄始終如影隨形,黛安娜王妃於西元1996年8月與查爾斯王子離婚後,隔年1997年8月,據說為了閃躲狗仔的跟蹤而發生車禍,這場車禍震驚全球,而一代美人也從此香消玉殞,著實令人不勝唏噓啊!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伊莉莎白一世
皇家倫敦蠟像館既然以「倫敦」為名,來自英國皇室的成員自然不能缺席囉!除了紅顏薄命的黛安娜王妃之外,英國皇室還有哪些在歷史上很火紅的人物呢?
上圖這位是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她25歲便成為英格蘭與愛爾蘭女王,在位長達44年,是英國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也是英國人心目中極具聲望的一代女王。
印象中,英國歷史上好像出了好幾位女王,而在伊莉莎白一世即位之前,曾歷經亨利七世、亨利八世(Henry VIII )及同父異母的手足愛德華六世(Edward VI )及姊姊瑪麗一世(Mary I )等4位君王,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為第5位君王,而赫赫有名的亨利八世則為三者的父親。
亨利八世是都鐸王朝的第2位君王,他的一生情史精采,光合法迎娶的婚姻便有6次,他曾在任內致力推動宗教改革,並促使英國教會成功脫離羅馬教廷成為新教,而主因竟是為了與第一任妻子凱瑟琳離婚,而另娶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亨利八世
此舉不僅與羅馬教廷絕裂,也蠻橫剝奪了第1任妻子凱瑟琳的皇后身分及女兒瑪麗一世的公主身分,瑪麗一世因父母離異而成了私生女,受到繼母安妮.博林的排擠虐待。
亨利八世甚至讓大女兒瑪麗一世以宮女身分服侍妹妹伊莉莎白一世,極盡羞辱之能事,造就其日後殘暴冷酷的性格,也埋下瑪麗一世即位後殘忍整肅新教徒、回復天主教的導火線,史上所稱的「血腥瑪麗」指的就是瑪麗一世女王。
關於英國教會(國教)與天主教之間所挑起的宗教紛爭,原本起因於亨利八世的私人情感因素,但後續發展愈演愈烈,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中,似乎也主導著整個政局的走向,一發不可收拾。
安妮‧博林是亨利八世的第2任妻子,也是伊莉莎白一世的母親,歷史上賦予的評價不外是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外加私生活不檢點,而她最後也被亨利八世以不貞的罪名處死,下場慘烈。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在第3次婚姻中,終於誕下了男性繼承人愛德華六世,但、愛德華六世即位時僅僅9歲,在殘酷的宮廷遊戲規則中,君王年幼若沒有強大的輔佐力量,可能來不及長大便一命嗚呼了。
然而事實上,愛德華六世15歲便因為罹患結核病而與世長辭,是標準的短命君王,按繼承順位理應由姊姊瑪麗一世接棒。
但、身為新教徒的愛德華六世並不想將王位傳給舊教派的姊姊瑪麗一世,此舉讓無辜的繼任者簡.格雷(Lady Jane Grey )成了政治鬥爭下的悲劇女王,因其繼位違反了英國議會法令,在位僅僅9天便遭到廢黜,之後還被瑪麗一世以叛亂罪名處死,結束悲慘而短命的一生。
所以都鐸王朝在亨利八世之後至伊莉莎白一世繼承王位之前,一直鬥爭不斷,為了爭奪王位,手足之間沒有情份,古今中外的鬥爭手法皆然,在此就不多贅述了。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期間,成功消弭了國家認同危機,讓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伊莉莎白一世終身未婚,也不肯為了生一個合法繼承人而將就一段婚姻,因此而有了「童貞女王」、「榮光女王」等封號。
巧合的是,亨利八世的3位繼承人皆沒有子嗣,所以都鐸王朝的結束並非因為宮廷鬥爭被鬥倒了,而是因為後繼無人,想想還真是匪夷所思到了極點啊!
關於繼承人選的問題,伊莉莎白一世曾考慮過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莉‧斯圖亞特,但瑪莉在西元1586年捲入刺殺伊莉莎白一世及在英格蘭復興天主教的巴賓頓陰謀中,不論叛變一事真假與否,瑪莉最終遭到處決,這些過程在「伊莉莎白諜網行動」DVD中有詳細鋪陳。
由此也可看出當時的天主教(舊教)確實倍受執政者(新教)的打壓,而每次若有暗殺或叛亂的戲碼,也絕對與新舊教派之間的鬥爭脫離不了干係。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維多利亞女王
時代巨輪繼續往前推進,時間來到西元1837年,上圖這位是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全名為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她在位長達63年7個月,比伊莉莎白一世還要長,足見其影響力肯定是無遠弗屆,在此便以她老年的模樣製作了蠟像,老年發福的模樣,看起來是不是更加雍容華貴呢?
看到這兒大家應該會發現,「維多利亞」的字樣名號似乎很常見,究竟從何時開始,「維多利亞」便成了一種很特殊的英式文化代名詞呢?答案正是來自維多利亞女王。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於西元1837年即位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其在位期間,英國的工業、文化、政治、科學、軍事蓬勃發展,也就是英國歷史上最興盛的「日不落國」時期,而從她即位至第一次世界大戰(西元1914年)之前,也被統稱為「維多利亞」時期。
維多利亞女王在英國統治印度後,於西元1877年1月1日在印度新德里加冕為印度女皇,相較於伊莉莎白一世終身未婚、無子的孤寡形象,維多莉亞女王算是多產的一位。
維多利亞女王的兒孫與歐洲各國王室聯姻,藉此開枝散葉,拓展其政治勢力,還因此得到「歐洲祖母」的封號,她的影響力就跟「維多利亞」的招牌一樣持久而閃亮,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攤開屬於維多利亞女王的人生記事本,雖免不了有政治鬥爭或暗殺的戲碼,但她的一生也算是大富大貴、長命百歲,您說是吧!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日本明治天皇
介紹完歷史上具代表性的英國皇室成員後,我們再將焦點轉往東方,來看看東方國家的皇室又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變化呢?在英國叱咤風雲大崛起的19世紀,東方的日本也出現了一位改革派的天皇,他就是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諱名睦仁,是孝明天皇的第二皇子,英照皇太后將其納為子息、立為儲君後,從此開啟日本皇室繼承人非嫡長子之先例。
明治天皇是日本近代極具領導力的改革派領袖,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明治維新」。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日本明治天皇
明治維新強調重建新政府、民族統一主義及西化改革路線,這段期間終結了日本600年的武士制度,是日本從封建幕府時代走向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日本向外拓展帝國主義的時期。
明治天皇在位期間,曾歷經甲午戰爭(明治27年)、八國聯軍(明治33年)、日俄戰爭(明治37年)及接收台灣後因不服統治所引發的乙未戰爭(明治28年)。
這個時期的日本透過侵略鄰國以奠定強國的地位,為當時的中、韓、台帶來巨大毀滅與歷史傷痛,也深深影響了三者邁向現代化改革之路。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小馬丁‧路德‧金恩
見識了東西方的代表性皇室成員後,接著出場的是小馬丁‧路德‧金恩(英語:Martin Luther King, Jr.),他出生於西元1929年,原名麥可‧金(Michael King),他的父親為了紀念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而將他改名為小馬丁‧路德‧金恩,而看到這兒,大家可猜到他的職業了嗎?
小馬丁‧路德‧金恩為一名美國牧師,從膚色看來,他是標準的黑人,而不是原生種的美國人,深受印度聖雄甘地成功的非暴力獨立運動影響的他,終生致力於以「非暴力」的公民抗爭方式,爭取非裔美國人的人權與基本權利
所以小馬丁‧路德‧金恩同時也是一名社會運動者、人權主義者,堅持以和平路線追求種族平等的小馬丁‧路德‧金恩,於西元1964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為他的民權運動邁入新的里程碑。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小馬丁‧路德‧金恩
小馬丁‧路德‧金恩長期關心民權運動,也關心美國的貧窮問題及越戰,他曾陸續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越戰背後:打破沉默的時刻」等演講,使他成了有名望的演說家。
可惜好景不常,小馬丁‧路德‧金恩於西元1968年4月4日遭到暗殺,金恩遇刺身亡,使得美國各地開始出現暴動,可見小馬丁‧路德‧金恩的精神領袖形象已深植民心。
金恩死後,美國前總統傑拉爾德‧福特向他追贈了總統自由勳章,而現今在每年1月的第3個星期一還被定為「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好緬懷這位民權運動人士。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奇夫‧丹‧喬治
接著出場的這位看起來像不像印第安酋長呢?在查詢他的生平之前,小樹一直覺得這尊蠟像一定與印第安有關,結果是不是呢?咱們就往下看吧!
上圖這位名為奇夫‧丹‧喬治( Chief Dan George),於西元1899年出生於加拿大,他源於Tsleil-Waututh北美第一民族(美洲原住民,意即India印第安),後方還看得見以圖騰柱突顯其文化特色。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奇夫‧丹‧喬治
不過,美洲原住民並不喜歡India印第安的稱號,所以在此我們就改以「First Nations」(加拿大稱呼美洲原住民之用語)來稱呼他們吧!
奇夫‧丹‧喬治與先前介紹的政治大人物大不相同,他是位詩人也是位演員,曾參與多部電影演出,最為人所熟知的應該是西元1970年的電影-小巨人(Little Big Man)。
奇夫‧丹‧喬治因此片獲得第43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最佳男配角,加拿大郵政還於西元2008年為其發行「加拿大人在好萊塢」的特色郵票,可見其對加拿大的影響力了。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太空人
不過說真的,一連幾個蠟像主角的生平對小樹而言實在是陌生至極,所以整理過程中,腦細胞可說是死了一大半,真是超難掰的一篇哪!
接著出場的幾位也是如此,而在尚未介紹他們之前,咱們先來玩個猜謎遊戲吧!考考你(妳),上圖這兩位人物是什麼職業呢?ㄟ~看這身穿著打扮,應該是政治人物或者國防軍事家吧!
哈哈~其實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上圖這兩位不算什麼政治軍事家,他們走的是科學路線,而且是讓大家差點跌破眼鏡外加驚叫連連的太空人。
天哪天哪!這是真的嗎?在小樹的印象中,好像只聽過阿姆斯壯登陸月球,但、對於其他太空人並沒有太多想法,而這份DM印製了小樹沒聽過的太空人圖像,讓我們對太空人開始探索宇宙的確切年份,也有了想追根究柢的好奇心了。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太空人
上圖這張算是太空人三巨頭,左上方為美國太空人-小約翰·赫雪爾·葛倫(John Herschel Glenn Jr.)、右上方為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而正下方則是最家喻戶曉的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照。
小約翰·赫雪爾·葛倫(John Herschel Glenn Jr.)是美國最初被選為太空人的7個人之一,他曾於1962年完成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水星計畫載人任務,當時的太空飛行器命名為「友誼7號」(Friendship 7)。
小約翰·赫雪爾·葛倫在友誼7號宇宙飛船中繞行地球3圈,並成功降落海平面,此舉讓他成了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美國太空人。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太空人小約翰‧赫雪爾‧葛倫
小約翰·赫雪爾·葛倫(John Herschel Glenn Jr.)的太空人生涯不算太長,西元1964年即轉往政界發展。
葛倫於1974年當選為代表俄亥俄州的國會參議員,並擔任參議員長達24年的時間,算是從太空人轉型為政治家的實例。
這段期間,葛倫參議員雖不再踏足太空領域,但他持續關注國防及核武問題,對於美國探索宇宙的太空飛行任務,亦保持高度興趣支持。
所以葛倫到卸下參議員的職務後,高齡77歲的他,還搭乘發現號太空梭進入太空,讓小約翰·赫雪爾·葛倫成為史上最年長的太空飛行者,為締造世界紀錄再添一筆。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太空人尤里‧加加林
另一位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他的身世就比較坎坷了,自小生活困苦,15歲便中斷學業到工廠以勞力賺錢養家,但他努力不懈,仍利用夜校充實學業知識。
之後他以優異照成績畢業,並進入薩拉托夫工業技術學校學習,他在這兒加入了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並利用業餘時間練習飛行,從此開啟他對飛行的興趣。
尤里.加加林在1957年被推薦至奧尼堡第一契卡洛夫空軍飛行員學校,正式加入蘇聯軍隊,憑藉著一身飛行本領及好體力,終於在2年後的太空人選拔中,尤里.加加林成功入選為前蘇聯的第一位太空人,並於西元1961年4月12日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行船繞行地球一周。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太空人尤里‧加加林
這是史上第一個載人完成宇宙飛行的太空計畫,比小約翰·赫雪爾·葛倫的水星計畫「友誼7號」飛行要提早10個月的時間,所以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行船繞地球飛行的太空人是尤里.加加林是也。
但、即使囊括了世界第一的太空人名聲,尤里.加加林的命運終究還是坎坷收場,在西元1968年3月27日,他和另一名飛行教練員在查卡洛夫斯基機場駕駛米格-15戰鬥機,進行例行飛行訓練時,他們所駕駛的米格-15戰鬥機因事故墜毀在基爾扎奇鎮,就此終結了尤里.加加林的一生。
為了紀念尤里.加加林,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宮的牆壁龕里,他的故鄉被命名為「加加林城」,而他待過的太空人訓練中心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俄羅斯並將每年的4月12日定為航太節,好紀念這位偉大的人物。
現今在月球背面有座環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尤里.加加林是人類涉足宇宙領域的先鋒,而這樣的探索奇航也將不斷影響著後世。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超人克里斯多福‧李維
介紹完太空人的傳奇故事後,接著出場的這位大家一定不陌生,瞧…這一身緊身衣加酷炫披風的造型,正是知名電影「超人」的劇中裝扮。
而上圖這位演員是演出超人第1~4集的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超人」電影引領風潮,至今仍不斷推陳出新、求新求變,是歷年來拍攝電影續集的代表作。
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是名演員也是位導演,西元1978年首次擔綱電影「超人」的超人角色,從此一炮而紅,並接續演出多次超人續集,讓他成了超人的最佳代言人,票房無往不利。
超人電影如此風靡,由此也可想見美國對於超級無敵英雄的崇拜心理,現今從各類科幻或動作電影中,皆可發現超級英雄的角色塑造大同小異,不外乎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等,但、超級英雄真有這麼神嗎?
加拿大維多利亞-布查特花園之加拿大雁
卸去超級英雄的包裝後,擔任超人角色的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其實也只是位凡人,他於西元1995年的一場馬術比賽中發生意外,因脊椎嚴重受傷而導致全身癱瘓,對超人而言,真是殘忍的結局。
不過自此之後,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開始熱心投入公益事業,並致力於推動幹細胞研究,即使超人體魄不再,但超人精神持續發光發熱,直至西元2004年10月,他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就此結束他傳奇的一生。
順帶一提,原來克里斯多福·李維(Christopher Reeve)在演出超人1、2集後,曾接演電影「似曾相識」。
電影「似曾相識」是最經典的愛情穿越劇始祖,改編自理察.麥瑟森1975年的小說《重返的時刻》(Bid Time Return),雖沒看過這部老電影,但、優美的電影配樂早已深植人心,並廣為傳唱,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清秀佳人安‧雪麗
最後壓軸出場的主角是清秀佳人安.雪麗(Anne of Green Gables),看到這位紅髮姑娘,是否喚醒大家塵封已久的年少記憶呢?
「清秀佳人」是由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主角安.雪麗是名孤兒,誤打誤撞被住在愛德華王子島艾凡里鎮上的單身兄妹馬修·卡斯伯特和瑪莉拉·卡斯伯特領養,其實他們兄妹原本想領養男孩來從事農務工作的。
安.雪麗是個活潑多話愛幻想的女孩,不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總能以豐富的想像力予以表達,常令大人們哭笑不得,也令馬修感到相當有趣,原本差點被送回孤兒院的她,因為馬修的堅持而正式成為馬修家的一份子。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之清秀佳人安‧雪麗
平淡無奇的生活,因為安.雪麗的加入而顯得生氣蓬勃,愛說話的她雖鬧出不少事,但仍是艾凡里鎮上備受矚目的開心果。
生性好強的她,因為同學吉伯特‧布萊斯嘲笑她的紅頭髮像紅蘿蔔,一氣之下,便拿起寫字用的石板敲打對方的頭。
自此之後,長達5年的時間裡,安.雪麗一直將吉伯特視為學業競爭的對手,平日相處也刻意忽略對方的存在,但這對歡喜冤家的最終結局是在一起的,是不是很有趣又浪漫的緣份呢?
清秀佳人的故事場景設定在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這是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Lucy Maud Montgomery)的故鄉,故事中的安.雪麗熱愛讀書與寫作,與作者本人一樣,所以這部長篇小說應該也帶有幾分作者的自傳色彩吧!
清秀佳人系列故事溫馨動人、老少咸宜,不僅原著暢銷,也被翻拍成影集及卡通動畫,皆相當受到歡迎,相信也是書迷、影迷心目中最美好的收藏。
本篇文章竭誠歡迎大家按讚分享喔!
延伸閱讀(2017重返加拿大洛磯山脈之旅):
- 2017加拿大洛磯山脈之旅-啟程、自助通關烏龍篇
- 加拿大-溫哥華機場費爾蒙酒店(Fairmont Vancouver Airport)
- 溫哥華飛艾德蒙頓-飛越加拿大洛磯山脈、看見洛磯山大角羊
- 傑士伯國家公園-傑士伯小鎮、傑士伯火車站(Jasper Railway Station)
- 傑士伯公園旅館/費爾蒙傑士伯小木屋度假村(The Fairmont Jasper Park Lodge)-雪松小木屋
- 費爾蒙傑士伯公園木屋旅館-Mildred Lake之晨喚、波瓦湖畔邂逅加拿大雁
- 洛磯山脈的鼠寶精靈-花栗鼠、金背地松鼠、哥倫比亞地松鼠(傑士伯公園旅館)
- 傑士伯國家公園-瑪琳峽谷(Maligne Canyon)
- 傑士伯國家公園-魔法湖(巫藥湖)、金字塔湖、熊出沒
- 傑士伯國家公園-瑪琳湖(洛磯山脈最大冰河湖)之環湖步道漫遊趣
- 傑士伯國家公園-瑪琳湖遊湖、秘境尋訪精靈島(Spirit Island)
- 傑士伯國家公園-阿薩巴斯卡瀑布(Athabasca Falls)、加拿大馬鹿(北美紅鹿)
- 傑士伯國家公園-冰川天空步道(Glacier Skywalk)、洛磯山脈野生動物大集合
- 哥倫比亞冰原(萬年冰原)-冰原雪車、阿薩巴斯卡冰河(Athabasca Glacier)
- 班夫國家公園-冰原大道、哭牆、佩投湖(佩托湖)、弓湖、鴉爪冰河
- 班夫國家公園-費爾蒙露易絲湖城堡飯店(The Fairmont Chateau Lake Louise)
- 班夫國家公園-露易絲湖(Lake Louise)、最美的洛磯山藍寶石
- 班夫國家公園-夢蓮湖(Moraine Lake)、可愛金背地松鼠賣萌秀
- 優鶴國家公園-8字型螺旋鐵道(Spiral Tunnels)、踢馬河、天然石橋
- 優鶴國家公園-翡翠湖(Emerald Lake)、翡翠湖旅館(Emerald Lake Lodge)
- 班夫國家公園-班夫小鎮(Banff)、洛磯山脈人氣萃聚的山中小鎮
- 班夫國家公園-弓河瀑布、弓河、班夫溫泉城堡飯店
- 班夫國家公園-班夫纜車、硫磺山頂俯瞰弓河谷、桑森峰之氣象站攻頂
- 加拿大維多利亞-燭光晚餐、夜遊(維多利亞港、帝后城堡飯店與省議會大廈)
- 加拿大維多利亞-省議會大廈、維多利亞港灣風情畫、帝后城堡飯店週邊漫步遊
- 加拿大維多利亞-布查特花園(一)/水車廣場、青銅野豬噴泉、下沉花園經典取景處
- 加拿大維多利亞-布查特花園(二)/下沉花園(羅斯噴泉、音樂會草坪、祥龍噴泉)及玫瑰園
- 加拿大維多利亞-布查特花園(三)/星池、義大利花園、午餐下午茶、BC渡輪
- 加拿大溫哥華-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之圖騰柱、加拿大廣場、水上飛機、4D飛行劇院
- 加拿大溫哥華-卡布蘭諾吊橋公園(一)/卡布蘭諾吊橋、樹梢探險森呼吸
- 加拿大溫哥華-卡布蘭諾吊橋公園(二)/懸崖步道、峽谷觀景平台、史丹利公園TEA HOUSE
- 加拿大溫哥華-蓋士鎮、蒸汽鐘、伊利莎白皇后公園、冰酒開瓶烏龍記
延伸閱讀(旅遊回憶錄):
- 加拿大洛磯山脈-班夫國家公園、夢蓮湖
- 加拿大洛磯山脈-露易絲湖、翡翠湖、天然石橋、班夫小鎮
- 加拿大洛磯山脈-班夫溫泉城堡飯店、弓河瀑布、硫磺山
- 加拿大洛磯山脈-冰原大道、弓湖、佩投湖
- 加拿大洛磯山脈-哥倫比亞冰原、阿薩巴斯卡冰河、阿薩斯卡瀑布
- 加拿大洛磯山脈-傑士伯公園旅館(The Fairmont Jasper Park Lodge)
- 加拿大洛磯山脈-魔法湖、瑪琳湖、瑪琳峽谷
- 加拿大維多利亞-布查特花園(The Butchart Gardens)
- 加拿大維多利亞-皇家倫敦蠟像館(Royal London Wax Museum)
- 加拿大維多利亞-帝后城堡飯店(The Fairmont Empress Hotel)、省議會大廈
- 加拿大-鄧肯(圖騰鎮)、茜美納斯(壁畫鎮)、惠斯勒(Whistler)
- 加拿大溫哥華-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愛之船碼頭
- 加拿大溫哥華-蓋士鎮(Gastown)、伊利莎白皇后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
下一則: 加拿大維多利亞-布查特花園(The Butchart Gard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