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能讓格主工作圈周邊的醫療服務使用者(已含提供服務者),對術後手術傷口的感染(Surgical Wound Infection,現在較常叫做Surgical Site Infection以下簡稱SSI),有更進一步的暸解,以免被將錯就錯的感控政策繼續誤導下去,格主雖不是感染科醫師,但已再次準備好了一些實用的病安常識贈送給大家!
如果決策者沒有RCA的概念,是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RCA講究的不只是手法與解決問題的態度,在教學醫院當Leader的人至少也要有一點「科學論證」的概念才能令人信服吧!
以下將列出至少30種可以影響SSI的發病因素,以供剖析討論。除了數據將會說話以外,這也是要証明亂槍打鳥沒有意義的依據。
SSI在近年一直是熱門的話題,尤其發生在一些特定手術時,在美國被處以
"Never Event"=健保不給付以後,對醫院的衝擊更大。
曾有每24位住院手術病人,就有1位發生SSI及SSI佔外科院內感染(HAIs)當中38%的報告。
其發生率,可以因人(病人重症度、術者經驗)、術式(開刀部位 、有無在體內植入東西Device/Instrumentation,有無骨移植Bone graft.....等)、手術部位的污染度、環境衛生、醫院規模乃至SSI Surveillance調查方法,而有所差異。
到底感染源在哪裡,是大家都很認真在找的,通常從起因的菌種可大致判斷,但SSI,有大部分是因手術中病人自己保有的微生物入侵手術部位所致!
問題浮出檯面的「脊椎手術後SSI」,在去年也曾有某前立委在頸椎骨剌術後死亡而上媒體!美國最近也報導年紀較老的病人因椎管狹窄(Spinal Stenosis),而接受複雜的脊椎手術(3節以上的Fusion)者,在2002至2007年,暴增15倍!但有生命危險的併發症更因此增加了3倍,其中同樣是因SSI而斃命者可想而知不在少數。
整理與SSI相關的文獻後,書本上將各種危險因子歸納成三大類:
1、與病人相關的因子
2、與手術相關的因子
3、與術後照護相關之因子
*與病人相關之因子:年齡 營養不良
(Malnutrition)身體其他部位併發感染 抽煙 肥滿
(Obesity) 免疫不全
(Immunocompromised state)腎衰竭 術前住院天數 術前施行電療(Radiotherapy) 人工肛門(Colostomy) 糖尿病 癌細胞(骨)轉移至脊椎
*與手術相關的(危險)因子:
術前刷手時間 | 手術室的空調 | 術前有剃毛(Shaving) |
術前皮膚消毒 | 低體溫 | 手術時間 (越長感染率越高) |
器具/植入體遭污染 | 大量輸血 (Massive Transf.) | 預防性抗生素的給藥時機 |
止血/縫合技術欠佳 | 金屬固定器使用 | 同時施行多節脊椎手術 |
引流管的處理 | 縫線的材質 |
*與術後照護相關的因子
恢復室及ICU的清潔度 | 照護人員的手部 衛生 | 完全滅菌的 醫衛材使用 | 各種管路的管理 (置放與拔除) |
從以上資料知道,SSI的 Surveillance必需慎重處理!請執刀者以外的專家來調查,才有絕對的可信度,客觀地評估Risk Factor,並算出執刀者個別的SSI發生率,才是專業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症的標準作法!
至少已知頻繁更換隔離衣及增加防塵墊,佈局天羅地網(到底要捕捉什麼?)的策略,都是"狠"沒有科學依據的感管策略!
個人認為,倒不如徹底做好手部衛生是比較有水準的對策,勿做人身攻擊也勿亂怪罪環境怎樣又怎樣,同事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希望大家可從某些人的沒有Evidence,也沒有Accountability之亂決策及錯誤行為中學到今天的主題,更希望格友們都有個Happy Learning!

*延伸閱讀 :1.降低手術傷口感染率的常識
2.術後敗血症與病人安全
- 1樓. 部落遊客2010/05/08 23:47淺見
看完"感染問題"內容,讓人有空洞之感,格主心中總有病例可提出來加強說明感染問題的嚴重性,舉例人、事、物的處理失當等等,都可以發揮說明的。
感謝您的留言及建議! 詹廖明義 於 2010/05/24 16:00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