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特邀稿】病人安全紀錄片 The Pitch 觀後感 - 原來醫療創新談的不只是科技:讓我重新思考病人安全可以怎麼做?
2025/03/25 16:24
瀏覽640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帶著愉悅的心情回到自己工作35年的醫院,坐在熟悉的環境觀賞這部影片所帶來的震撼,[The Pitch]醫療創新與病人安全的下一站---算是影片的標題吧?但影片帶來的可不只標題寫的這麼簡單,而是在談創新思維下病人安全的未來~~整個過程感覺自己好像在欣賞一部藝術片,看著作者(Mike Eisenberg)一筆一畫勾勒出主角(Reetam Ganguli)對創新科技協作病人安全美好的願景,在這麼年輕一輩的身上,讓我對病人安全的未來又有了新的期待,影片跑的很快,我的大腦無法思考太多,只能匆匆做點筆記,把我記得的,用我的方式與同好伙伴們分享!


《創新科技可帶給醫療什麼改變?》
影片中首先傳達,如果我們可以透過創新科技提早預知風險,將可把病人傷害降到最低。例如我們透過實驗室的演算或完整紀錄(EDS-HAT、EMR等),可以預測疫情的發生,提早採取必要措施;透過基因檢測可算出罹癌的機率;經由數據分析可早期偵測孕產婦子癲前症的風險;運用生理監測、實驗室檢查及人工智慧(AI)輔助,可以預警病人已趨向敗血症,所以醫療創新科技是輔助醫療工具,不是要取代醫療,而是與醫療體系協作,提升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記得影片中作者提到棒球每投出四球,若有一個失誤就不會成功贏得比賽,醫療更是不容許失誤,因為一個失誤就是一條生命,所以運用醫療創新科技,將可大幅降低醫療傷害,確保病人獲得最安全的照護。


《優秀人才不做醫師,還能做什麼?》
雷塔姆·甘古利 (Reetam Ganguli )20來歲,本是醫學院二年級生,但選擇成立醫療創新科技產業,將提升病人安全工作,列爲他新創公司的終極目標。『堅定卓越有概念』,是他給我的深刻印象,爲了籌幕公司資金,他參加各種競賽與努力爭取政府提案計畫獎金,那種昴盡全力,無懼無畏的勇氣,著實讓人驚豔。最有梗的是影片中他爲了爭取時效撰寫提案計畫和進行3分鐘PPT簡報演練,居然都選擇在廁所完成(一次是在飛機上喔!),讓我再次看見年輕人為理想奮鬥的執著和勇氣,也看見醫療創新科技與病人安全結合的美好未來。


《醫療創新科技與病人安全的未來》
影片中製片人Mike Eisenberg每一幕的子標題,就是傳達一個見解和一份信念,包含:創新概念、資料揭露真相、慣性思維的危險、虛擬實境(?..不敷記憶)、盲點、最強整合平台、將創意商業化、跨越鴻溝及樞紐點等,例如在『資料揭露真相』中強調,當我們重視病人隱私及相關倫理的同時,也應關注醫療數據透明化與揭露,對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重要性。我們不可畫地自限,拒絕新的技能,應專心做事,同時也傳遞指揮中心應要有進行資訊整合的能力,透過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幫忙醫療做更好的決策。在『慣性思維的危險』中認為醫療一向有既定的思維並習慣性按照固有流程行事,而有時缺乏對新科技的接受度,可能錯失改善的機會,強調醫療需要改變文化及有新的變革。

『虛擬實境』提點醫院應重視高擬真醫學模擬器的發展及模擬情境,讓學習者在安全的環境中能獲得充分練習,有助於醫療人員提升專業技能,透過模擬情境,也可以提早與病人進行手術前的溝通,對於「清醒型手術」,可大大減輕病人手術前的焦慮和不安。『盲點』中指出,開車時駕駛員因視線死角,可能錯過某些重要的視覺訊息,從而增加事故的風險,但透過科技輔助,可以使開車更安全,醫療亦然,執行醫療照護行為時,可能因為某些原因忽略潛在的問題,提高醫療出錯的風險,此時適當運用科技輔助工具,對降低錯誤將大有助益。

『最強整合平台及將創意商業化』,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若創造一個平台,可以提供孕產婦了解自身疾病的風險而採取適當措施,進而拯救一位孕產婦生命,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最後在『樞紐點』這一幕,他為了創新輔助工具更具實用性,還自費去某個城市的醫院,觀察一位醫師全日的工作流程,與一位婦產科醫師見面會談新科技與「產後出血」等安全問題,告訴自己要能「承擔風險,接受失敗」,看著他勇敢投入另一個創新醫療協作病人安全的新領域,那份自信~著實讓人動容。


《與談人的啓發與醒思》
與談由趙庭興副院長在幽默詼諧中引著大家侃侃而談,而Reetam Ganguli所提應用實境模擬,協助教學以提升病人安全,獲得李秋香副教授及在坐與談人很多的認同,而麻醉科林秀櫻主任提到創新醫療各類演算模式,如同算命一樣也有準確與否的問題值得關注,當然法令規範與隱私倫理都是必需考量的議題。

蔡明哲院長更是語重心長的提點院內同仁,對病安工作都應盡點心力,要有小事小作,大事大做的胸懷,若每一個人對病人安全都能提出一個點子,一個點子就是一個作爲,也對影片中的指揮中心印像深刻,希望未來中山附醫的指揮中心也能藉由創新科技發揮所長,提早發現問題處理問題,更讚揚醫療創新科技最大的貢獻,就是帶醫療深入偏鄉,讓偏鄉的居民獲得更好的照顧。

最後詹廖總顧問對影片中主角參與各類競賽爭取獎金最有所感,提到若能透過病安推廣同好會結合企業家,舉辦病人安全工作的各類競賽活動,或許更能有效激勵參與者,提升病人安全意識並積極推動改善活動。而做爲與談人之一的我,收獲最多,「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則對影片主角說,醫療工作人員要『互相聆聽,互相訓練』這句話,很深植我心。


『最後~我深刻的感受』:
影片雖已結束,但仍讓人意猶未盡,心情久久難以平復,這影片讓我對一位年輕人以其富有遠見和創新精神,努力推動醫療創新科技,致力於提升病人安全的執著及獨到見解深感佩服,心中也默默期許醫療人觀賞完這部影片後,更能瞭解創新科技不僅可提升工作效率,更能減少醫療照護的錯誤,降低醫療造成的傷害;醫院主管若能重視醫療人員接受創新科技的培訓及積極建立跨學科的協作平台,引進AI輔助工具及技術協助正確診斷,過程中確保病人隱私及數據收集的安全,不斷修正及優化創新技術,將科技與醫療融合,終能引領醫院邁入精實且極致安全的醫療新紀元。
 
後記:『The Pitch醫療創新與病人安全的下一站》是一部由知名導演邁克·艾森伯格(Mike Eisenberg)執導的紀錄片,聚焦於醫療創新與病人安全。影片的主角是Reetam Ganguli,一位年輕的企業家兼醫學生,他開發了一套名為Elythea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工具,能提前預測高風險懷孕,協助醫師及早介入,以降低孕婦和胎兒的風險。
 
✦作者:游顯妹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顧問 
台灣病人安全推廣同好會資深訪查委員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