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主題書介】當孩子捲入霸凌事件
2025/11/29 00:00
瀏覽36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范芸萍(薩芙)

加害與受害者的分界

《我的孩子是霸凌者》和《我的孩子不會是霸凌者》以霸凌者與被霸凌者的家庭做為對比,探討日本家庭直面孩子在校的霸凌問題。兩書均以「母親」視角出發,對霸凌的處理過程,如何判別孩子說是真話或假話,以及當學校、伴侶卸責,該如何認知自身承受的精神壓力。稍有不慎,可能會使孩子懼學,甚至走上極端。

孩子在學校是否遭受言語或肢體霸凌,有些蛛絲馬跡可循。像是原本會向家人說同學間的相處情形,突然一提到關鍵者,就草草結束話題或沉默以對,甚至出現身體不適,拒絕上學的情況,這些都是警訊。

社會環境快速變遷,加入社群媒體使人際關係變得複雜。沒有手機,可能被邊緣化;有了手機,仍得注意是否成癮;在家玩遊戲,也可能成為遊戲聊天室內有心人士鎖定的誘騙目標。


被霸凌不是犯了什麼錯

《別去死啊!被霸凌不是你的錯》是作者中川翔子的親身經驗。就讀私立女中的她,發現國中和國小的氛圍相當不同,小團體分成上中下三級,一旦被歸類,就難以跨越。開學時,中川翔子沒有使用手機拍大頭貼,遭受女生的排擠,又因常常獨自安靜的畫畫,被視為怪人。

她忍耐同學的言語霸凌,沒想到那些人得寸進尺,破壞她的用品;告訴老師後,不僅沒獲得保護,反而更被孤立,加上她不想讓維持單親家庭生計辛苦工作的母親操心,情況因此變得更嚴重,造成身心不適,抗拒上學。而這樣的傷害可能長久無法忘懷。


終結霸凌打破惡性循環

《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與《是不是霸凌誰說了算》協助親師導正孩子的言行,教出自信而不自戀、能與人和睦相處且有教養的孩子,並且建議孩子的三c使用規範。例如:不該隨意侮辱取笑、模仿嘲弄同學的聲音動作,也不該挑釁或攻擊、使喚、勒索、在旁助勢,造成對方情緒失控,衍生糾紛。

當孩子是霸凌者,一旦被揭露,造成輿論風暴,很可能反而被霸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親師判斷情境是否為霸凌,及時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極為重要,誰也不願被糟糕的對待。

(刊於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主題書介|1140713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