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証明我錯!」/青年政論家查理柯克給世人的啟示。
2025/09/22 08:57
瀏覽768
迴響3
推薦15
引用0
9月10日,美國青年名嘴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遭到暗殺。他為了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而失去年輕的生命,令人惋惜。因這件事,我去查了關於柯克的資料,也看了一些他的影片。他的許多論點我實無法認同,他對保守倫理的堅守、宗教情懷解釋事理、用感情拒絕科學事証…甚至讓我感覺他是「智慧型的冥頑」。但無論如何,不得不承認,他有著過人的博學、敏銳的思維、以及優美的口才——堪稱辯士中的典範。
柯克被刺殺,除了「刺殺」本身是駭人新聞,更震撼世人的是:此事顛覆我們對當代思潮的直覺認知,好像讀了一本反過來寫的劇本。一般人的認知,事情可能這樣發生:一位熱情洋溢的自由主義者,在一場鼓動群眾的演講場合,提倡開放、多元、平權、自由,卻遭固執的保守派射殺。他的犧牲激起追求自由的呼聲,甚至造成社會革命…。偏偏,事實完全相反——死去的是保守派中堅人物。而他的死亡讓總統川普、副總統凡斯乃至美國當權者,把他標榜為英雄。輿論狂潮所及造成「寒蟬效應」:批評柯克的人,若不是面臨網路公審,就是遭到實質打壓。這種激盪現象,讓人感到困惑與不安。美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沒有人知道。
誠然,左、右翼對立,已成為撕裂美國的大難題,我們沒有立場為他們拿主意。但影響我們的,是一個普世的啟示:無論一個人(或一個國家)再怎麼能呼風喚雨,都無法決定人間的是非。因為人間太多元,本就沒有絕對的黑白對錯,只有立場、觀點的差別。人們走的路,也是出自「選擇」,而不是遵循某種唯一的教條。所以如果有人堅信自己就是正義的代言者,並試圖剷除他所認知的錯誤與邪惡,必然造成永無止境的爭端和戰禍。我常說:觀察世界每個戰爭區域,對立陣營無不以正義為名。我們這個世界真的不缺正義,缺的反而是異中求同、在差異間尋求妥協的智慧。
柯克被刺殺,除了「刺殺」本身是駭人新聞,更震撼世人的是:此事顛覆我們對當代思潮的直覺認知,好像讀了一本反過來寫的劇本。一般人的認知,事情可能這樣發生:一位熱情洋溢的自由主義者,在一場鼓動群眾的演講場合,提倡開放、多元、平權、自由,卻遭固執的保守派射殺。他的犧牲激起追求自由的呼聲,甚至造成社會革命…。偏偏,事實完全相反——死去的是保守派中堅人物。而他的死亡讓總統川普、副總統凡斯乃至美國當權者,把他標榜為英雄。輿論狂潮所及造成「寒蟬效應」:批評柯克的人,若不是面臨網路公審,就是遭到實質打壓。這種激盪現象,讓人感到困惑與不安。美國乃至世界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沒有人知道。
誠然,左、右翼對立,已成為撕裂美國的大難題,我們沒有立場為他們拿主意。但影響我們的,是一個普世的啟示:無論一個人(或一個國家)再怎麼能呼風喚雨,都無法決定人間的是非。因為人間太多元,本就沒有絕對的黑白對錯,只有立場、觀點的差別。人們走的路,也是出自「選擇」,而不是遵循某種唯一的教條。所以如果有人堅信自己就是正義的代言者,並試圖剷除他所認知的錯誤與邪惡,必然造成永無止境的爭端和戰禍。我常說:觀察世界每個戰爭區域,對立陣營無不以正義為名。我們這個世界真的不缺正義,缺的反而是異中求同、在差異間尋求妥協的智慧。
美國和西方國家常自詡為「正義裁判」,把自己認知的正義強加於他人。就像一句俗語:「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即使孩子滿頭大汗,媽媽仍照樣要蓋上一床厚被。這種「都是為你好」的優越感,讓他們試圖為世界定義正義。例如,認為伊斯蘭世界充滿無知與不自由,要用民主和文明去解放他們。以為戴頭巾的穆斯林婦女看到西方女性,會恨不得立刻揭掉頭巾和黑袍,換上洋裝迷你裙。事實並非如此,天地悠悠,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幸福,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沒有人能斷言對方「錯了」。
柯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Prove me wrong”(來證明我錯),並以這種挑釁態度到處求戰。然而,可憫的年輕人,這種絕對思維恰恰是他的最大盲點。堅信「我對你錯」,最終,得到的「答案」竟是一顆子彈。雖然這是人不忍見的悲劇,但事後想想,這就是給唯一正確論者,最血淋淋的直接回覆。柯克現在成了英雄,但我相信這只是一時。歲月之後,人們可能會知道,他最大的貢獻並不是成為保守主義一時的堡壘,而是給所有人一個嚴峻的教訓和啟示:想拿自己主張放諸四海的人,最後結局往往是悲劇。我再說一次吧,真正能帶給最多人福祉的,是異中求同、在差異間尋求妥協的智慧。
(20250920/楊忠衡)
柯克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Prove me wrong”(來證明我錯),並以這種挑釁態度到處求戰。然而,可憫的年輕人,這種絕對思維恰恰是他的最大盲點。堅信「我對你錯」,最終,得到的「答案」竟是一顆子彈。雖然這是人不忍見的悲劇,但事後想想,這就是給唯一正確論者,最血淋淋的直接回覆。柯克現在成了英雄,但我相信這只是一時。歲月之後,人們可能會知道,他最大的貢獻並不是成為保守主義一時的堡壘,而是給所有人一個嚴峻的教訓和啟示:想拿自己主張放諸四海的人,最後結局往往是悲劇。我再說一次吧,真正能帶給最多人福祉的,是異中求同、在差異間尋求妥協的智慧。
(20250920/楊忠衡)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3) :
- 3樓. MLIN2025/09/23 07:27
目前在YouTube上的評論,我所見到的大約是超過 95︰5
一方幾乎完全噤聲 可能感受到肅殺氛圍
彷彿回到了我小時候接受到的訊息~左派壞人、右派好人台灣沒啥討論,美加華人圈只見網紅不斷蹭流量、表態帶風向。
大作提及~美國和西方國家常自詡為「正義裁判」,把自己認知的正義強加於他人。
我想正是︰另一種思考~己所欲,施於人
- 2樓. 中子(東籬居士)2025/09/22 13:27
人啊!各為其利,各有其想法主張。不同的個人、團體、國家、民族,都因有不同的利益,所以有不同的主張。往往彼此之間就會產生不諒解、誤解、對立、矛盾、扞格與衝突!
果能修得佛家「放下」我執,「淡定」以對的功夫,固然是一種境界。如果不然,也應懂得以「巧」克「力」,凡事易地而處,多面向豁達思考,建立包容共存共榮之心……….
<都會賞鳥>白頭翁之歌-因應世事紛擾,「巧」克「力」(馬雅末日預言之後)
- 1樓. 刁卿蕙2025/09/22 12:40
寒蟬效應下,允執厥中的評論,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