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火神的眼淚》/人性光輝與「瑞士乳酪理論」
2025/05/05 03:13
瀏覽77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之前拍了《火神的眼淚》開箱,但因為出國,錯過了首演。看到網上好評如潮,很是期待,今天總算趕上最後一場,果然是部用心、細緻、很有內涵、很有創意、音樂歌舞精美、而且規模浩大的作品。如同導演致凱所說,在這麼時機歹歹的時候,做出這種水準的作品,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我看了不少網上的回應,類似的意見就不提了。讓我驚艷的,是導演用舞者來表現「火」的設計。這招比驚爆的技術特效高明多了。舞蹈使「火」變成一種變化多端,參與劇場效果的元素,甚至把火景場景構成一種美感,發揮空間也特別大。我曾看過以舞者象徵自然元素,如火、水、風、雨等的表演,多為抽象寫意形式;但《火神的眼淚》將舞者置於具體、寫實場景中,這樣的處理極具挑戰性,也令人讚嘆。

再來是一句不起眼的台詞,卻深深觸動我。就是消防官員試圖用「瑞士乳酪理論」(Swiss Cheese Model)說明主角林義陽的死因,在戲裡是一段很反諷的段落。官員用這種聽似高深卻空洞的理論來安撫家屬,顯得冷漠無情、不負責任,也招致林母以「魯肉理論」來反唇相譏。然而,正是這句話,引發我進一步探究劇情背後邏輯,成為我理解整部作品的關鍵線索。

如果把消防員死因,歸結到官員勾結、人謀不臧,雖然有黑白分明的戲劇衝擊,卻也可能流於簡化邏輯。戲中透過林母層層追問,一步步揭露導致林義陽死亡的多重因素——制度不良、設備老舊、官僚卸責、人性脆弱……每一項看似單一,卻在無形中呼應了「乳酪理論」的核心。

那麼,什麼是「乳酪理論」?這是英國學者詹姆斯・瑞森(James Reason)提出的風險管理模型。瑞士乳酪(即起司)製作過程因發酵會產生隨機孔洞,多片乳酷疊放時,孔洞位置通常不同,無法透光。但在少數情況,孔洞剛好排成一列,就會形成透光的通道。所以人們必須認清,沒有任何措施萬無一失,風險管理的做法,不在消滅所有失誤,而是避免那些失誤在同一時間發生。翻成白話就是,「一、吃燒餅一定會掉芝麻。二、如果芝麻同時掉,可能惹大麻煩。」好,延伸下去會是專業議題,先到此為止。

回到劇情——究竟誰要為消防員之死負責?每件意外都有不同的成因,現實說,不管人們如何防止,永遠都會有救難人員犧牲。這種風險,是這個行業的夙命(就像打仗時,一定有軍人犧牲一樣)。所以,如果重點放在把責任歸給某些壞傢伙,以為修理了那些壞蛋,就可以避免悲劇,這樣可能會弱化議題的深度。相反的,探索打火英雄如何知其不可而為之,面對必然的悲劇而無所懼,那才能呈現真正的人性光輝。如果我能小小建議,就是希望增加一點對主角的刻畫。因為戲裡看來他是個有正義感而衝動的青年,其他面相所知有限。究竟他為什麼在火場選擇了犧牲?或是面對死亡時,心理狀態是什麼。這些都是探索「消防員之死」時,更多讓人期待的答案。

據了解,致凱導演今年還會推出另一部力作《一個公務員的意外死亡》,雖尚未觀賞,但從命題已感受到他一貫的社會關懷。先前拍攝開箱影片時,導演也談及不少創作理念,因片長未能剪進正式影片,實屬可惜。我打算請廣藝同仁將這段內容剪輯成「番外篇」,讓《火神的眼淚》觀眾進一步理解與體會。至於還沒看過本劇的朋友,不妨留意下半年即將加演的場次吧!人們為什麼愛看災難片?因為每歷經一次磨難就像經過一次洗禮,甚至情感的昇華,本劇確實達到這樣的省思。

後記:很高興恰巧和蔡詩萍局長同席欣賞本劇,雖然文武不同,局長和消防人員一樣,都扮演為民服務的角色,看戲時數度落淚,果然是性情中人,和我忙著推理分析不同。也很開心結識一些傑出的演出者,以最大心力為觀眾呈現了這部高難度的作品。

(楊忠衡/20250504)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