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道的冬,是被白雪浸潤的浪漫。漫山遍野的白雪皚皚,將天地裹成一片純淨的銀白,藏於這片銀裝中的溫泉酒店,正有嫋嫋湯煙從庭院升起,與遠處覆雪的山巒交織,暈染出幾分仙境意趣。若恰逢雪落,便尋一處天然風呂——頭頂是簌簌紛揚的雪花,身側是暖意融融的熱湯,冷熱交織的奇妙觸感漫遍全身,宛若置身“冰火兩重天”,那份愜意難以言表。更不必說餐桌上的日式美食:新鮮海味琳琅滿目,肥美的蟹類更是讓人食指大動,盡可大快朵頤。單是這雪色、湯暖、食鮮三樣,便足以讓旅人在視覺、觸覺與味蕾的滿足中,心生眷戀,不願歸去。
此番旅程已近尾聲,從札幌到層雲峽,再經北見、網走、釧路、十勝至登別,一路所見的雪國風光、所觸的凜冽寒風、所聞的市井暖意,皆新鮮而深刻。行程第六日,我們續訪登別熊牧場與千歲鮭魚故鄉,而後漫步小樽街頭,終至洞爺湖,夜宿洞爺湖太陽宮酒店;第七日正午,從千歲空港搭乘航班飛往東京,午後參訪大宮八幡宮,傍晚逛新宿街巷,入夜後免費登上東京都廳俯瞰夜景,夜宿毗鄰都廳的京王酒店;第八日在高島屋免稅店選購伴手禮,最終從羽田空港搭乘航班返回臺北,為這段旅程畫上句點。
登別熊牧場:雪中山巔的憨態時光
上午離開馬可波羅酒店,我們就近前往登別熊牧場。儘管久違的陽光終於刺破雲層,北海道的氣溫卻仍在零下數十度徘徊,戶外寒風刺骨,呵氣成霜。這座專為豢養與展示熊而設的園區,坐落于登別溫泉街中段,需搭乘纜車直抵海拔550米的山間- 纜車與牧場門票綁定售賣,隨著纜車緩緩攀升,冬季澄澈的晴空下,遠處的太平洋與俱多樂火山湖盡收眼底,一片純白的景致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牧場分為三區:牧場一、牧場二與小熊牧場。若想投喂,可在園區商店購置專用口糧。牧場一居住的是公熊,多顯慵懶,唯有看到遊客手中餅乾的投喂手勢時,才慢悠悠坐起身,前掌微合似拱手相求,憨態可掬;連烏鴉也盤旋而至,伺機搶食,為這冷冬添了幾分靈動。牧場二則是母熊的天地,它們比公熊更顯積極,為討得食物,接食的身手格外敏捷。這些棕熊頗有靈性,似懂遊人心意,時而站立、時而拱手,擺出各式賣萌姿態,引得眾人紛紛駐足投喂,快門聲與笑聲在山間回蕩。
園區內的熊博物館亦值得一探。館中展出熊的生態結構、生活習性等科普資訊,標本展品逾500件,詳盡又生動。博物館頂樓是展望台,站在此處,圓形火山口湖“俱多樂湖”的全貌一覽無餘,遠眺太平洋時,海天一色的清麗美景更讓人沉醉。此外,園區內的紀念品商店也不容錯過,各式小熊公仔、紀念衫、手飾,乃至特色熊油製品,皆是承載旅途記憶的好物。











千歲川鮭魚故鄉:寒冬裡的生命律動
千歲川,是鮭魚世代棲息的故鄉。這裡水資源豐沛且穩定,溪流穿林而過,蜿蜒流經千歲市區,即便寒冬臘月,河水也從不結冰,為鮭魚提供了絕佳的生存環境。作為鮭魚洄游繁殖的重要河道,每年三月,鮭魚幼魚在此孵化,順著溪流緩緩游向遠方;待到八月至冬季,成年鮭魚便會逆流而歸,為產卵做準備,其中十二月中旬至次年一月,正是鮭魚產卵的旺季。
「千歲鮭魚故鄉館」,實則是一座以千歲川鮭魚及淡水魚生態為主題的水族館。館內特設“水中觀察室”,透過玻璃隔層與即時監控,可近距離觀察鮭魚洄游的姿態——看它們擺尾逆流、穿梭水中,鮮活又有力。館內還迴圈播放科普影片,搭配實地觀察,能讓人更深入地瞭解鱒魚、鮭魚、鱘魚等大型魚類的水中生活。
為保護鮭魚種群,千歲川的居民將捕撈季定在秋季。屆時,河道上會架起印第安水車型的捕魚裝置,遊人可親眼見證捕撈鮭魚的熱鬧場景。我們到訪時恰逢冬季,雖未見到實際捕撈畫面,卻也看到了那座標誌性的印第安水車;透過影片瞭解捕撈過程,再在水族館中細看各類淡水魚的姿態,或是漫步河邊感受千歲川的生態氣息,亦覺不虛此行。





-
小樽:運河畔的復古浪漫
離開登別熊牧場,車行近兩小時,我們先駐足千歲川,而後抵達小樽。這座位於北海道西南部的商港,曾是札幌的外港,昔日因運河水路接駁貨運而繁盛,商船往來、貨棧林立的盛景,至今仍能從留存的建築中窺見一二。後來隨著札幌的快速發展,小樽的貨運功能逐漸衰落,經歷過一段沉寂歲月後,它以“旅遊觀光區”的新身份重生,重拾往日榮光。
小樽運河是這座城市的靈魂。運河一側的紅磚倉庫群,舊時是儲存貨物的海運貨倉,如今已煥新重生:有的化作滿是復古風情的商店,有的變身為飄著咖啡香的咖啡館,還有的成為陳列老物件的博物館與供應美食的餐廳。走進“小樽食堂”,昭和年間的街景裝飾撲面而來,日式拉麵店、碳烤小樽魚丸店、螃蟹專賣店齊聚於此,煙火氣十足。
運河岸邊,老式煤氣燈沿步道排列,冬日裡若遇雪花紛飛,燈光映著積雪與運河水波,光影搖曳間格外迷人。穿傳統服飾的人力車夫緩步走過,藝術家在岸邊寫生拍照,遊船載著遊人穿梭河面——每一幕都像是從老電影中走出,復古典雅裡透著幾分滄桑。即便在晴朗的冬日,白雪覆蓋的運河與紅磚倉庫相映,也自有一番靜謐之美,讓小樽運河成為這座城市無可替代的地標。
漫步小樽街頭,“堺町通”上的建築最是動人——許多房屋仍保留著大正與昭和年間的風貌,木質門窗、雕花裝飾,每一處細節都透著時光的溫潤。這裡還是玻璃工藝與音樂盒的天堂:北一硝子館、大正硝子館是規模最大的玻璃店,純木質的內飾與地板透著古樸,各式玻璃工藝品擺滿貨架,晶亮通透、色彩斑斕,光影流轉間令人目不暇接;北一硝子館的見學工房還可免費參觀吹制玻璃、彩繪琉璃珠的過程,若有興趣,還能親手DIY,體驗玻璃製作的樂趣。
音樂盒是小樽的另一張名片。沿街的音樂盒店中,叮叮咚咚的旋律不絕於耳,復古的、可愛的、簡約的音樂盒擺滿櫥窗,讓遊人忍不住駐足。若偏愛甜食,六花亭與北菓樓絕不能錯過——蛋糕綿密、泡芙細膩,每一口都是甜到心底的滿足,常讓人嘗過後忍不住驚歎。
我們還探訪了「銀之鐘咖啡館」,這座原為北陸銀行舊址的建築,在平成五年被指定為小樽歷史古跡。因小樽車站的“開拓之鐘”與城市常年積雪的“銀白”特質,咖啡館得名“銀之鐘”。館內一樓售賣甜品,二樓是咖啡室,點一杯香醇咖啡,會發現咖啡杯上印有銀之鐘的商標——這杯子可自行帶回,當作獨特的旅行紀念。
因時間有限,我們只能走馬觀花般逛過堺町通與小樽運河,卻已被這座城市的細節打動:歷史建築的修繕、景觀設計的親和、手工藝品的精緻,處處透著日本人對生活與文化的珍視,讓人由衷敬佩。













-
洞爺湖:不凍湖畔的冬日慰藉
逛完小樽,我們未作停留,便驅車前往洞爺湖——約兩小時車程後,這片屬於支芴洞爺國立公園的湖泊,終於出現在眼前。洞爺湖橫跨洞爺湖町與壯瞥町,湖面呈澄澈圓形,水波蕩漾間盡顯遼闊,是北海道三大景觀之一。即便在寒冬,湖水也終年不凍,碧藍的水面映著周圍的覆雪山巒,清冽又明媚。湖的南岸,溫泉、珠山與昭和柔佛巴魯錯落分佈,構成一幅絕美的自然畫卷。
洞爺湖展望台是俯瞰湖景的絕佳去處。這座兩層建築矗立湖畔,登上二樓,洞爺湖的全貌可盡收眼底——湖水碧藍如寶石,湖中散落的島嶼(大島、觀音島、弁天島、饅頭島等,統稱中島)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穹丘,覆雪後宛如仙境。若想更親近湖水,可搭乘遊船泛湖而行,置身湖中欣賞山色湖光,另有一番情趣。大島上設有“洞爺湖森林博物館”,登島漫步林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再回望湖面,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與碧藍湖水相映,更覺心曠神怡。
當晚,我們入住洞爺湖南岸湖畔的溫泉酒店。一進大廳,便被眼前的景致攫住目光——整片落地玻璃窗將洞爺湖的風光框成一幅流動的畫,碧水映著覆雪山巒,驚豔了旅途時光。客房內皆有觀景窗,推窗便能望見湖景;我們選擇的和式房型格外寬敞,不僅能將洞爺湖的魅力盡收眼底,更可在房間內的私湯中泡澡——溫熱的泉水包裹身體,抬眼便是湖光山色,旅途的疲憊瞬間消散。泡完湯後,去酒店餐廳享用自助美食,新鮮的海鮮、精緻的和食擺滿餐桌,大快朵頤後再到戶外雪地散步,感受冷風吹拂的清爽,只覺這般時光愜意又珍貴。
次日,我們便要告別北海道,飛往東京——這片雪國的溫暖與靜謐,已深深印在心底。















-
大宮八幡宮:東京街頭的神社肅穆
抵達東京後,用過午餐,我們便前往位於杉並區的“大宮八幡宮”。這座神社主祀八幡大神、仲哀天皇與神功皇后,因在子育、安產祈福方面頗具盛名,又地處東京近中央位置,故有“東京的肚臍”之稱。雖對神祇的來歷不甚瞭解,但神社的肅穆氛圍,仍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
大宮八幡宮算是東京小有名氣的神社,規模介於小型神社與大型神社之間。每逢新年初詣(新年首次參拜),這裡總是人潮湧動;平日裡因屬杉並區的地域性神社,參拜者多為當地居民,故而顯得清靜。
神社入口處的朱紅拱門格外醒目,橫柱匾額題“八幡宮”三字,筆力遒勁。穿過兩道拱門,兩側綠蔭如列陣,即便冬日葉落,枝幹仍透著幾分莊嚴。入殿處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枝椏間掛著許多簽詩小紙卷——據說日本人在神社抽中凶簽後,不會帶回家,而是掛在這裡,象徵將壞運氣留下。神社內的照客(售賣祈福物品的攤位)前,身著白色巫女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櫃檯上擺滿了以安產、育子為主題的繪馬,還有各式祈福禦守、破魔箭與祭品,與淺草寺等大型神社的規制相近。
小廣場中央坐落著八幡宮正殿,旁側是“大宮天滿宮”,主祀掌管學業與考試的神祇,常有學生與考生前來參拜祈福。參拜前,我們按照神社習俗,在神水處淨手淨口,而後逐一在各神祇前焚香祈福,心中滿是虔誠。參拜完畢,便搭車返回新宿,準備迎接東京的夜晚。


















-
-
尾聲:東京夜色與歸途
參訪完八幡宮時,天色已漸暗。我們先到新宿京王廣場飯店辦理入住,放妥行李後,便迫不及待開啟新宿夜遊。酒店緊鄰東京都廳,步行可達熱鬧的西口商圈;雖酒店頂樓設有天池與觀景台,冬季天池暫不開放,我們便選擇前往都廳,體驗慕名已久的夜景。
夜晚的新宿沒有北海道的凜冽寒氣,取而代之的是大都會的繁華——霓虹閃爍,車流如織,人聲喧嚷裡滿是鮮活氣息。西口商圈以3C產品店為主,除了密集的電器街,還有許多日式料理店與娛樂場所,熱鬧非凡。我們徑直前往東京都廳,這座高202米的建築,其第一本廳舍的45層展望樓是觀賞東京夜景的絕佳去處,且無需預約、免費開放,著實令人驚喜。
進入都廳前,警衛會先檢查隨身包包,而後搭乘高速電梯直上45層北展望樓。走到窗邊俯身俯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如綴滿璀璨寶石的東京不夜城——燈火從腳下綿延至天際,比空中俯瞰更顯遼闊與真切。雖只是短暫駐足,卻已滿足了對東京夜景的期待。下樓後,我們在廳舍前的“都民廣場”駐足,仰望四十八層的都廳雙塔,只見樓宇高聳入雲,在夜色中更顯壯碩。可惜彼時尚無數碼相機與智能手機,拍照全靠膠捲,成像與否全憑技術與運氣,最終只留下幾張模糊的照片,其餘夜景照皆以失敗告終,卻也成了旅途裡獨特的印記。
東京都廳是東京都的行政機關,首長稱「東京都知事」,自1990年12月落成後,便成為東京的地標之一。因住宿的京王廣場飯店就在旁側,次日清晨,用過酒店早餐後,我與妻子再次漫步于都廳與議事堂周邊。清晨的廣場透著微涼寒意,45層高的都廳在晨光中顯得莊重宏偉,與夜晚的璀璨模樣大相徑庭,別有一番肅穆之美。
隨後,我們拎起行囊,前往高島屋免稅店與羽田空港。在免稅店的各樓層間穿梭,精心挑選了些伴手禮,而後搭乘亞航EC209航班(13:00起飛,15:50抵達)返回臺北。
這段從雪國到都市的旅程,有北海道的純淨與溫暖,也有東京的繁華與靜謐,每一處風景、每一段體驗,都已成為心底珍貴的回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