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華江自然雁鴨公園最常見到的鴴鳥,大概就是小環頸鴴吧。東方環頸鴴則偶爾混雜其間。
反嘴鴴、高蹺鴴在台灣的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在少數地區(例如台南的四草濕地)可以看到較為穩定的度冬族群。因此,能在台北淡水河溼地拍到,也算是蠻幸運的。
華江自然雁鴨公園秋冬來訪的鴴鳥。常見的大概是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反嘴鴴、高蹺鴴愈來愈少見。
鴴科(學名:Charadriidae)在生物分類學上是鳥綱鴴形目中的一個科。包括千鳥、田夫鳥,共有60多種,其個頭為小到中等,軀幹緊湊,脖子短且粗,翅膀長,通常很尖。
它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大部分都棲息於近水的地區。但也有例外,比如澳洲小嘴鴴,喜歡生活在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的石質土地上。
它們依賴於視覺捕食,與鷸屬依賴長喙捕食不同。食物包括昆蟲、蠕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維基百科)
鴴科一般嘴較粗短、眼較大、腿較短、體態較圓胖(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
鴴(ㄏㄥˊ)科跟鷸(ㄩˋ)科鳥類一樣,一般來說是台北濱海濕地秋冬季過境期間最主要的鳥種,經常出現棲息於各種灘地、淺水魚塭地及潮間帶間。不過,或許是地球氣候變遷影響,有些年,入秋後就已傳來鷸、鴴等候鳥來台北華江雁鴨公園報到的鳥訊,偶爾,初春期間,還有未及時北返的候鳥,候鳥來訪的時間也就拉長了吧。
相關鳥分類資訊指出,鷸科一般以水表下的底棲生物為食,靠嘴喙震動來感知底棲生物的位置,故嘴喙多細長。鴴科則以露出灘地表層的底棲生物為食,靠目視搜尋食物,故鴴科一般嘴較粗短、眼較大、腿較短、體態較圓胖,這種型態上的差異反應於微棲地利用及覓食行為上。高蹺鴴腳長與上述特徵不同,顯也有例外。
與一般鴴科分類特徵有別,高蹺鴴因為身體與腳的比例,顯得腳特別細長。
在台北華江自然雁鴨公園最常見到的鴴鳥,大概就是小環頸鴴吧。東方環頸鴴則偶爾混雜其間。
反嘴鴴在台灣的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在少數地區(例如台南的四草濕地)可以看到較為穩定的度冬族群。因此,能在台北淡水河溼地拍到,也算是蠻幸運的。
而遇到高蹺鴴的機會更少。高蹺鴴因為身體與腳的比例,顯得腳特別細長,好像踩高蹺,也因此得名。因此,步行於水田、魚塭、沼澤等淺水地帶活動,顯得緩慢優雅。
跳鴴主要繁殖於中國東北及日本,冬季南遷至印度東北部、東南亞,偶見於台灣,屬全球近危鳥種。在台灣屬於稀有過境鳥,為鴴科麥雞屬的鳥類。偶然的機會在基隆河水岸能拍到一隻跳鴴,只能說是驚鴻一暼。也為自己的鴴鳥相簿裡增添一筆嬌客。
小環頸鴴別名金眶鴴。繁殖羽,黑色寬帶過眼線,上方有白色細線,眼眶鮮黃色。
小環頸鴴
小環頸鴴學名:Charadrius dubius,英文名:Little Ringed Plover,別名:金眶鴴。
身長:身長約16公分。
特徵:雌雄體色相似,季節羽色略異。非繁殖羽,喉及頸輪為淡灰褐色,頭部及胸前為淡灰褐色,後頸為白色。繁殖羽,黑色寬帶過眼線,上方有白色細線,眼眶鮮黃色。
叫聲:飛行時常發出微弱的「皮-」單哨音。
東方環頸鴴雄鳥非繁殖羽,額白色,與白色眉斑相連,頸輪淡黃褐色有缺口。
東方環頸鴴
東方環頸鴴學名:Charadrius alexandrinus,英文名:Kentish Plover,別名:環頸鴴、白領鴴。
特徵:雌雄體色略異,季節羽色略異。雄鳥非繁殖羽,額白色,與白色眉斑相連。過眼線為淡褐色寬帶,喉部白色,頸輪淡黃褐色有缺口,上半身大致為棕灰色,腹面純白色。嘴黑色,眼黑色。雄鳥繁殖羽,額後黑色,頭上、枕部及後頸淡栗紅色,體背淡黃褐色。過眼線、頸輪為黑色。雌鳥體色似雄鳥非繁殖羽色。
叫聲:飛行時會發出細碎的「唭、唭、唭」聲。
反嘴鴴有著細長而上翹的喙,牠們的名字也是因此得來。
反嘴鴴
反嘴鴴學名:Recurvirostra avosetta,英文名:Pied Avocet,別名:反嘴長腳鷸。
身長:約42–45公分。
特徵反嘴鴴是一種白色涉水禽,有大塊黑色斑塊。成鳥有白色羽毛除了黑色的頭部和翅膀以及背部的黑色斑塊。有著細長而上翹的喙,牠們的名字也是因此得來。另有細長藍色的腿,腿的長度為7.5–8.5厘米。其翼展大約為76–80公分。雌性和雄性形體相似。幼鳥類似於成鳥,毛色為灰色和棕褐色。
叫聲:為清晰的嘰啾kluit)聲,柔軟而具旋律,警戒的叫聲則會變得較刺耳且較短。
高蹺鴴嘴黑色筆直細長,腳則為粉紅色,又細又長,像踩高蹺。
高蹺鴴
高蹺鴴學名:Himantopus himantopus,英文名:Black-winged Stilt,別名:黑翅長腳鷸。
身長:約35公分。
特徵:羽色黑白對比非常分明。頭部、頸部、腹部都是白色,背部和翅膀是黑色,嘴黑色筆直細長,腳則為粉紅色,又細又長,像踩高蹺。
拍到高蹺鴴在灘地上覓食,抓到較大的蟹兒,會先銜到水中反覆清洗再吃。
叫聲:鳴叫聲多變,基本上是尖銳的kek,或急促的kikikikiki連音,或尖叫的kee-ack變化聲。
跳鴴腳長、黃色,喙黃色,先端黑色,難得在基隆河岸驚鴻一暼。
跳鴴
跳鴴學名:Vanellus cinereus,英文名:Grey-headed Lapwing,別名:灰頭麥雞(因為成鳥繁殖羽頭頂為灰色的)。
身長:約34~37公分。
特徵:喙黃色,先端黑色,基部後方具有一小的黃色肉垂,虹膜紅色,腳長、黃色。繁殖羽頭、頸灰色,背部茶褐色,上胸淺褐色,下胸有黑色橫帶,腹部以下白色。非繁殖羽下胸的黑色橫帶比較模糊。幼鳥頭部和胸部褐色,沒有胸帶,背部褐色,羽毛邊緣暗黃色。
叫聲:平常聯繫的叫聲為憂鬱的“chee-it”聲,受干擾時則會發出刺耳的“cha-ha-eet”聲和尖銳的“pink”聲,冬季時則不常叫。
(本文圖原曾在天空部落格發表,因天空部落公告2021/12/31關閉,重新整理轉移UDN再發表。)
延伸閱讀
<心靈觀想>漂泊的候鳥一顆不安定的靈魂(附詩作-鳥蹤)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1242520
<心情風景>南國深秋候鳥來 落霞群鳥相伴飛(向李清照致敬)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0189013
<都會賞鳥>紅尾伯勞歲末過境 留鳥棕背伯勞互別苗頭(附詩)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0522624
<都會賞鳥>黃尾鴝 冬或春秋過境 遠來候鳥嬌客之一
http://blog.udn.com/jong2020/156485219
<都會賞鳥>水鳥映波光—大、小白鷺、蒼鷺及高蹺鴴(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系統要停擺......)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0954131
<都會賞鳥>大安公園蒼鷹、五色鳥為生態保育聚焦(向生態尖兵李建興致敬)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4922918
<心情風景>看飛機掠空外一章 長空萬里飛 曦霞長相伴
http://blog.udn.com/jong2020/154443692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thy感恩偉大的節日 母親節2025/02/22 11:31鴴(ㄏㄥˊ)。但查不到!
thy時祺
如文中所引述,鴴(ㄏㄥˊ)科跟鷸(ㄩˋ)科鳥類一樣,一般來說是台北濱海濕地秋冬季過境期間最主要的鳥種。
如查字典,查鳥部應有相關資料。今日數位時代,任何搜索系統Google、百度,還是Window應皆可查到相關資料吧。
有感thy查不到的留言,另附
文明至今,有電腦狐狗大仙(Google),取代了昔日富裕人家須以百科全書裝飾書櫃的老套,但,人活著,仍有無盡的想望,說是慾望也好,說是理想也罷;總之,人各有志,都難免會為自己所愛所求,執著任性而付出吧。
<旅遊見聞>看飛機掠空 松山機場觀景台及周邊觀景好去處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7387201 中子(東籬居士) 於 2025/02/23 15:49回覆 - 1樓. thy感恩偉大的節日 母親節2025/02/22 11:29請問鴴怎讀?我的字典查不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