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但,對每一位登門入室的賞鳥者而言,因為一步一腳印的用望遠鏡或長鏡頭去認識和發現鳥兒的特徵差異,並查察資料逐步領略和同好分享的過程,其中自有樂趣,也頗能引人入勝吧。
鷸(ㄩˋ)科跟鴴(ㄏㄥˊ)科鳥類是台北普遍而常見的秋冬候鳥,過境期間,牠們棲息於各種灘地、濱海濕地、淺水魚塭地及河岸潮間帶。
鷸(ㄩˋ)科鳥類是台北秋冬來訪的候鳥。
鷸(ㄩˋ)科跟鴴(ㄏㄥˊ)科鳥類是台北普遍而常見的秋冬候鳥,過境期間,牠們棲息於各種灘地、濱海濕地、淺水魚塭地及河岸潮間帶。
過去,喜歡賞鳥、拍鳥的同好,看過及拍過的鷸鳥影像應該十分之多了。雖然,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但,對每一位登門入室的賞鳥者而言,因為一步一腳印的用望遠鏡或長鏡頭去認識和發現鳥兒的特徵差異,並查察資料逐步領略和同好分享的過程,其中自有樂趣,也頗能引人入勝吧。
觀察遠來的候鳥並紀錄,也算是多年在都會公園賞拍鳥的另類嘗試吧。
確實,許多賞鳥、拍鳥的同好應都有同感,在不同時間、地點、機緣巧合,總會拍到一些不同鳥兒、不同情境的畫面,因為總有新鮮的發現,讓人感受到自然生態奇妙的變化。
多年來休閒自娛參與「賞花鳥」逗鬧熱,日積月累,也逐漸累積了些心得。但,秋冬期間,得空想到來台北華江自然雁鴨公園觀察遠來的候鳥並紀錄,也算是多年在都會公園賞拍花鳥的另類嘗試吧。
過去「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上千隻候鳥的盛況,近些年似乎不再。
據賞鳥、拍鳥的同好說,過去新店溪及大漢溪匯流的「華江雁鴨自然公園」淡水河灘野地這兒群聚的候鳥、水鳥幾乎有上千隻的盛況,可是近些年似乎盛況不再。不知是否源頭保育就出了問題,還是華江這塊溼地維護出了狀況?總之,滄海桑田,世事多變,整體環境生態都在變化,正是那句話:「有花堪賞直須賞,莫待無花空嘆息!有鳥得拍抓緊拍,莫待鳥去空惆悵!」只能把握當下吧。
赤足鷸、大杓鷸、青足鷸+黑領椋鳥+八哥+小水鴨、彩鷸相對比較其他鷸鳥少見。
鷸科(學名:Scolopacidae),也叫丘鷸科,是鳥綱鴴形目中的一科,為小型涉禽,種類較多,尤其是濱鷸屬、鷸屬和磯鷸屬幾個屬。
鷸科的鳥絕大多數以小型魚類、昆蟲幼蟲,土壤中小型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為食。一般棲息於海岸地帶。
在台北華江雁鴨公園、新北新海溼地,田鷸、赤足鷸、大杓鷸、彩鷸相對比較其他鷸鳥少見,也比較怕人,會躲藏。
機緣拍到磯鷸出浴及鷹斑鷸覓食到小蟹或軟體動物的鏡頭。
或受大環境氣候變遷影響,入秋以來,已有蒼鷺、高蹺鴴、小濱鷸等遠來的候鳥領先來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報到,尤其是少見的大杓鷸亮相,引起鳥友們特別注目。很難得能等到這幾隻鷸鳥科的稀客,也能遙拍到幾張影像紀錄,加入本篇「秋冬來訪的鷸鳥」網誌,一併分享好友們。
比較幸運喜悅的是有機緣拍到磯鷸出浴及鷹斑鷸覓食到小蟹或軟體動物的鏡頭;而青足鷸幾次看到都是遙遠小群以特有的單腳佇立休憩的情境,與附近水域飛躍追逐、把握暖陽出浴的黑領椋鳥、八哥、小水鴨,正好成為動靜的對比。
小濱鷸體小,嘴短而粗,腿深灰,下體白色,上胸側沾灰,暗色過眼紋模糊。
小濱鷸
學名:Calidris minuta英文名:Little Stint
體長:12~14公分
特徵:小濱鷸體小(14釐米)的偏灰色濱鷸。嘴短而粗,腿深灰,下體白色,上胸側沾灰,暗色過眼紋模糊,眉紋白。春季的鳥具赤褐色的繁殖羽,繁殖羽的喉及前頸偏紅,頭頂及頸背深灰褐,上體褐色,下體偏灰,具明顯黃色嘴斑。非繁殖羽:上體灰褐,下體白。與繁殖期的紅胸濱鷸區別在於頦及喉白色,上背具乳白色"V"字形帶斑,胸部多深色點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叫聲:短而尖的獨特stit聲。飛行時作微弱的pi, pi, pi聲。
又,小濱鷸甚似紅胸濱鷸,但腿和嘴略長且嘴端較鈍。輪廓上,小濱鷸相對於紅胸濱鷸,比例上體長較短、腳較長、嘴較細長且通常略微下彎。紅胸濱鷸相較於小濱鷸是體長較長、腳較短、嘴較粗直而且通常較短。
田鷸全身以黑、褐色為主,嘴啄與身體比例顯得特長又直,背部有白色縱紋。
田鷸
田鷸學名:Gallinago gallinago,英文名:Common Snipe,別名:長尾鷸、扇尾鷸。
身長:約27公分。
特徵:雌雄鳥同型。全身以黑、褐色為主,嘴啄與身體比例顯得特長又直,先端漸轉為黑色,背部有白色縱紋。眼褐色,跗蹠及趾青灰色。田鷸屬水鳥除了擁有絕佳的保護色外,也常靜止不動,讓牠更難被發現。飛行時腳伸出尾端。
叫聲:驚飛時會發出上揚的「卡啊」粗啞的叫聲。
田鷸+磯鷸。
據了解,台灣的田鷸屬,目前有記錄的有五種。去除掉體型、長相差異很大的小鷸(Jack Snipe)這種小型的田鷸屬,另外還有田鷸(Common Snipe)、中地鷸(Swinhoe’s Snipe)、針尾鷸(Pintail)、大地鷸(Latham’s Snipe/Japanese Snipe)四種。這四種田鷸屬的外表非常的相似,在野外的辨識相當的困難。
磯鷸上體褐色,飛羽近黑;下體白,胸側具褐灰色斑塊。
磯鷸
磯鷸學名:Actitis hypoleucos,英文名:Common Sandpiper,別名:也叫夏鷸。
身長:約20公分。
特徵:性活躍,翼不及尾。上體褐色,飛羽近黑;下體白,胸側具褐灰色斑塊。為飛行時翼上具白色橫紋,腰無白色,外側尾羽無白色橫斑。翼下具黑色及白色橫紋。 虹膜-褐色;喙-深灰;腳-淺橄欖綠。單獨棲息於河床石塊、船舷或堤防上,除遷移外很少成群活動。
叫聲:-細而高的管笛音twee-wee-wee-wee。
鷹斑鷸嘴黑色,腳黃綠色,眼為黑色。背部黑白相間如格子狀,眉斑及腹面白色。
鷹斑鷸
鷹斑鷸學名:Tringa glareola,英文名:Wood Sandpiper,別名:林鷸、鷹鷸。
身長:約22公分。
特徵:雌雄同色,季節羽色略異。非繁殖羽頭至後頸灰褐色,有黑色細縱斑,背部黑白相間如格子狀,眉斑及腹面白色,腹面斑紋較少。嘴黑色,腳黃綠色,眼為黑色。繁殖羽體色較深,頰、胸、脅有黑褐色縱斑。常以十來隻小群活動,行動時尾部不時上下擺動。
叫聲:飛行時會發出「匹、匹、匹」的叫聲。
青足鷸嘴灰黑色,粗而長,先端微微上翹,腳為灰綠色,腹部白色。
青足鷸
青足鷸學名:Tringa nebularia,英文名:Common Greenshank,也叫青腳鷸、青鷸、綠腿。
身長:35公分。
特徵:嘴灰黑色,粗而長,先端微微上翹,腳為灰綠色,腹部白色。飛行時,翼黑色,腰、尾上覆羽為白色。夏羽:頭背部以及胸脇為灰褐色,帶有黑色縱斑,羽緣白色。冬羽:頭背部羽色較夏季淡,胸脇白。飛行時不停拍動翅膀,路徑為一直線。會和其他鳥混種覓食於水邊或淺水中,常於水深及胸處。遷移時會飛越陸地。活動模式為單獨或成群。
叫聲:飛行時常發出響亮連續的3-4音節「盔盔盔」的哨音叫聲,為水鳥中少數可用鳴聲輕易辨別者。
赤足鷸嘴基橙紅色,尖端黑色,長而紅的腳即是牠的名字由來。
赤足鷸
赤足鷸學名:Tringa totanus,英名:Common Redshank,
身長:28公分。
特徵:屬於中大型鷸鴴科鳥類,冬候鳥,嘴基橙紅色,尖端黑色,長而紅的腳即是牠的名字由來。腹面白色,頰至胸有褐色縱斑,冬羽背灰褐色,有不明顯之軸斑。在行為上,赤足鷸並沒有聚集成大群活動的習性,而是以零星的個體或小群體摻雜在多數的他種岸鳥之中。
叫聲:youtube有相關影片播出,聲音尖細的「加~加」聲。
大杓鷸(嘴甚長而下彎)與蒼鷺、埃及聖鹮、白尾八哥。
大杓(ㄅ|ㄠ)鷸(另有中、小杓鷸)
大杓鷸學名: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英名:Numenius arquata
身長:約60公分
特徵:成鳥頭、頸、胸及背面淡褐色,頭上至後頸有黑色縱紋,背面有黑褐色軸斑,頸、胸、脇有黑褐色細縱紋。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肉紅色,嘴甚長而下彎,達頭長3倍以上。腳青灰色,腹以下白色。飛行時腰至尾羽白色,尾羽有黑褐色橫紋,翼下覆羽白色。群聚性,9月至翌年5月成群出現於河口潮間帶、沙洲及濱海溼地。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蟲、昆蟲、小魚為食,常以長嘴插入泥中,啄出蟹類後,甩落蟹腳再吞食。
叫聲:平時音调平缓如coor-ee。不安時發出刺耳的ker ker-ke-ker-ee聲。
彩鷸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上體大多為暗青銅綠色,細緻地帶有黑色條紋。
彩鷸
彩鷸學名:Rostratula benghalensis,英文名:Greater Painted Snipe,別名:玉鷸、土礱勾仔
身長:約為23—28 cm(9.1—11.0英寸)
特徵:彩鷸是一種中型涉禽,分類: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兩性異形:雌鳥比雄鳥大、更重,且羽毛顏色更鮮明。雌鳥的頭部為黑色,帶有淡黃色條紋和白色眼斑。頸部為深赤褐色。上體大多為暗青銅綠色,細緻地帶有黑色條紋。一條白色條紋圍繞肩背部。下體為白色。雄鳥顏色較淡且不均勻,並在肩胛和翼覆羽上有條紋。幼鳥類似於雄鳥,但缺少胸部的深色條紋。
分布於低海拔的濕地,常在沼澤、水田、池塘、河邊等濕地出現。主要是晨昏活動,也會在夜間覓食,以昆蟲、蝸牛、蚯蚓和甲殼類動物為食,亦攝取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白天藏匿於草叢中。能游泳,飛行慢,飛行時雙腳下垂。會單獨行動或形成小群,有時也會形成數十隻的大群。在台灣的彩鷸以水稻田為主要的覓食棲地。
彩鷸在台灣的彩鷸以水稻田為主要的覓食育雛(遇雨躲親鳥羽翼下庇護)棲地。(新北溼地拍攝)
彩鷸在台灣是普遍留鳥,出現在分布區域北方的個體是候鳥。彩鷸牠們在淺水中使用類似鐮刀般的頭部和喙的動作來覓食。牠們通常是晨昏活動,在清晨和黃昏時進食。
(本文圖原曾在天空部落格發表,因天空部落公告2021/12/31關閉,重新整理轉移UDN再發表。)
延伸閱讀
<都會賞鳥>台北秋冬來訪的鴴鳥-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反嘴鴴、高蹺鴴、跳鴴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1845947
<心靈觀想>漂泊的候鳥一顆不安定的靈魂(附詩作-鳥蹤)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1242520
<心情風景>南國深秋候鳥來 落霞群鳥相伴飛(向李清照致敬)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0189013
<都會賞鳥>紅尾伯勞歲末過境 留鳥棕背伯勞互別苗頭(附詩)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0522624
<都會賞鳥>黃尾鴝 冬或春秋過境 遠來候鳥嬌客之一
http://blog.udn.com/jong2020/156485219
<都會賞鳥>水鳥映波光—大、小白鷺、蒼鷺及高蹺鴴(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系統要停擺......)
http://blog.udn.com/jong2020/170954131
<旅遊花樹記事>黑板樹高大 猛禽來築巢 入冬花開 群鳥會串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81565561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葉雨南2025/02/27 20:19
世間汝依春風翔
喙遍花開湖泊望
葉雨南時祺
感謝來訪迴響!
看到那麼多愛好拍花鳥的人士,背著沉重昂貴的攝影器材,四處逐花鳥而攝,似也不畏天候暑夏炙熱和寒冬陰冷及跋涉奔波之苦,仍樂在其中,有感!且作一詩:
<拍花鳥有感>
山高水長不辭遠,晨昏光影長相伴。
問君消閒樂何如,生態花鳥入鏡來。
<旅遊花樹記事>皇冠龍舌蘭熱情邀宴鳥蜂蠅 拍花鳥有感(附詩)
https://blog.udn.com/jong2020/172091261 中子(東籬居士) 於 2025/02/28 01:27回覆 - 1樓. 清泉2025/02/27 09:05
讚!
中子(東籬居士) 於 2025/02/27 21:22回覆